棗園鎮(陝西省長武縣棗園鎮)

棗園鎮(陝西省長武縣棗園鎮)

棗園鎮位於長武縣西南,東臨亭口鎮,南接巨家鎮,西連甘肅省靈台縣獨店鎮,北與昭仁鎮、丁家鎮相接。鎮政府駐地為棗園村,距縣城13公里。棗園鎮史稱古南塬,為長武縣四大塬面之一。棗園1956年設鄉。2011年撤鄉改鎮,鎮政府駐地棗園村。全鎮區域面積51.57平方千米。全鎮12個行政村,50個村民小組,8406人(2017),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06元。棗園山河秀美,風光宜人,黑河、南河在棗園河川口村交匯。黑河川道,又稱宜祿川,流水潺潺,草木蔥蔥,又有宜山美景,兩岸物產豐富,山靈水秀。南河河道九曲,沿岸樹木茂盛,又有古寺畫閣寺、馬成寺,隔南河相望,畫閣寺四山由北向南依次排列,景色迷人。川道果木林立,果香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棗園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長武縣
  • 下轄地區:1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長武縣棗園鎮棗園村
  • 電話區號:029
  • 郵政區碼:713600
  • 地理位置:長武縣城西南
  • 面積:51.57平方千米 
  • 人口:8406人(2017) 
  • 車牌代碼:陝D
基本情況,經濟社會發展,農業,工業,商貿,勞務輸出,歷史文化,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基礎設施,新農村建設,

基本情況

1949年7月,棗園地區分屬宜祿、朱成兩區管轄。1956年設立棗園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歸屬長武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棗園人民公社,1984年設棗園鄉。2011年撤鄉建鎮。
1990年,棗園鄉人民政府轄18個村民委員會。2006年,寨子村與焦家窪村合併為寨子村,西河村與大安村合併為西河村,河川口村與陳家村合併為河川口村,安家河村與張家溝村合併為張家溝村,全鄉為14個行政村。2009年,北坡村併入武家村,畫閣寺村併入寨子村。2010年,全鎮轄棗園、田家、惠家、李家窪、郭村、張家溝、武家、寨子、河川口、繩鄧、西河、牛王等12個行政村。全鎮轄50個村民小組,8406人(2017),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406元。
棗園鎮文化積澱深厚。在西周之前,棗園的河川口、西河、拜家咀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至隋唐更加興盛,北魏張氏唐初驃騎大將軍張臣合三代居於棗園郭村,並安葬於此。郭村有張臣合墓葬,1980-1985年出土文物160餘件。轄區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拜家咀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川口遺址、西河遺址;有畫閣寺遺址景點,晉山寺遺址景點;有棗園歸源寺、田家報恩寺、郭村清涼寺等宗教遺址。
棗園境內主要為梁峁溝壑區,地勢西高東低,東南有南河穿越,東北有黑河環繞,南河、黑河在河川口村交匯。地面高程海拔1210~1113米。最高點在田家村,最低點在河川口村。黑河自西河村西流入境,由西北向東南在河川口與南河交匯,境內流域長6.6公里。南河由張家溝村入境,在河川口與黑河交匯,境內長6.8公里。黑河和南河交匯後經亭口鎮匯入涇河。境內一條梁從河川口起,到寨子村,全長5公里,有3個村住在樑上,土地貧瘠,水源缺乏,經濟發展緩慢。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2公里,南北最大距離9公里,總面積5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0639畝。其中原地8060畝,坡地5000畝,山地4000畝,灘地3579畝。
1990年,全鎮總人口8121人,2000年總人口8776人,2010年總人口917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56.5人。
1990年,棗園鎮國民生產總值733.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7.43元。2000年,國民生產總值81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7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67元。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1670.5萬元,人均純收入4017元。

經濟社會發展

農業

棗園以農業為主,主產小麥、玉米、豆類等,是烤菸生產大鎮和烤菸生產基地,種植面積約5000畝,烤菸質味綿厚濃香,色澤鮮黃膘厚。蘋果色澤鮮亮,個大質好,入口香甜,市場前景廣闊。柿子、大棗、鮮桃、李子、梨子、大棚蔬菜,特別是核桃產業快速發展,已建成核桃園5000多畝、標準大棚86棚。畜牧業健康發展,現有養殖大戶1000多個,養殖小區5個,生豬生產基地4個,黃牛養殖基地1個。
1990年,糧食麵積15070畝,畝產235公斤,總產708.29萬斤。2000年,糧食麵積13090畝,畝產306公斤,總產801.1萬斤。2010年,糧食麵積15914畝,畝產313公斤,總產599.8萬斤,人均產糧347.1公斤。2013年全鎮種植小麥9700畝,積極實施先進的旱作農業生產技術,平均畝產達到400公斤,總產達到3410噸。種植地膜玉米6400畝。
果業發展始於1994年。當年鎮政府按人均0.5畝,戶均2畝的標準,在各村機動地統一購苗栽植,然後承包到戶進行管理。2007年,全鎮蘋果栽植面積發展到8975畝,掛果面積5500畝,收入810萬元,人均1000元。2010年,蘋果面積達5806畝,產果2032噸,產值2032萬元,人均收入2351元。2013年全鎮新栽蘋果860畝,全鎮蘋果面積累計達到5773畝。其中掛果2700畝,果實套袋2500畝。
2013年棗園鎮持續發展核桃產業,春秋兩季栽植核桃1217畝,其中集中連片栽植517畝,零星栽植700畝,惠家、河川口栽植點為鹹陽市市級核桃示範園。全鎮核桃園已經發展到4500畝。
棗園鎮是全縣烤菸生產基地、烤菸生產大鎮,面積連續多年穩定在5000畝以上,亦成為全鎮的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2007年,全鎮烤菸種植面積5200畝,產值達到1040萬元,畝產值2000元。2010年烤菸種植5500畝,產值1300萬元,人均收入1504.6元。2013年全鎮種植烤菸980畝,實現產值310萬元。
2000年,棗園民眾從河北省邯鄲市引進萬壽菊並試驗種植。是年種植500畝,實現產值20萬元。2001年,縣科技部門進行生產技術指導,在全縣推廣種植。2001年,種植面積1000多畝,實現產值100萬元。2005年,由於市場滯銷而停止種植。
蔬菜、瓜類是棗園河灘地區民眾的主栽經濟作物,但種植面積分散,未形成規模。2004年,安家河新建大棚23個,開始大棚菜種植,每個大棚年收入2萬多元,民眾收入增加。
棗園鎮根據鎮域實際在有條件的村發展農家樂等特色產業,充分開發長武南塬等特色餐飲項目。我鎮“惠友農莊”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全市示範戶。

工業

20世紀80年代大辦鄉鎮企業中,棗園鄉建起磚瓦廠、粉條加工廠、衛生香廠等,後由於各種原因相繼關閉。1992年,棗園村委會投資52萬元,建起建材廠,占地30畝,年產磚500萬塊,年產值達200萬元。1998年,李家窪村建起了水泥預製廠,占地5畝,年產預應力樓板10000多塊,年產值100萬元。
2013年中盛果業有限公司投資3500萬元,在武家村新建5000噸果品氣調庫1座;河北客商胡海照投資160萬元,在街道建設麵粉加工廠1個。牛王加油站已完成前期規劃和招投標工作。全鎮個體工商戶發展到97戶,納稅企業2家

商貿

棗園鎮20世紀60、70年代以供銷社為商貿主體。改革開放後,相繼出現個體經營門店。1990年,棗園街道有商業門店8個。1994年後,小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商業門店發展到53個,規模不大。棗園鎮的集市貿易設立於1962年,農曆每旬三、六、九日逢集,以小百貨、農產品、服裝等交流為主,集市交易時間短,人隨來隨走,交易量不大,人稱“跑集”。

勞務輸出

棗園人均占有耕地面積比較大,農村雖有剩餘勞力,但外出務工人員並不多,勞務輸出2000年以後才發展起來。1990年,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只有30人,1995年只有154人,2001年達到1275人,2005年達到3780人,到2010年,全鎮外出務工人員4130人,年收入3717萬元。2013年全鎮勞務輸出5054人,比去年增長11%,收入達到3500萬元。

歷史文化

棗園鎮文化積澱深厚。在西周之前,棗園的河川口、西河、拜家咀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至隋唐更加興盛,北魏張氏唐初驃騎大將軍張臣合三代居於棗園郭村,並安葬於此。郭村有張臣合墓葬,1980-1985年出土文物160餘件。轄區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拜家咀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川口遺址、西河遺址;
境有化閣寺遺址景點,晉山寺遺址景點;有棗園歸源寺、田家報恩寺、郭村清涼寺等宗教遺址。
這裡是剪紙大師張瑞利的家鄉,她的剪紙立意高遠、內容新穎、不落俗套,受到國內外多名愛好者的收藏。這裡飲食文化獨具特色,南塬刀犁面、血條湯、淤面、麻花、黃酒、元宵玩饃等令人難以忘懷。社火、自樂班、象棋、跳方、踢毽子等民間娛樂活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

基礎教育

2010年,棗園鎮有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160人,專任教師22人。初級國小2所,在校學生12人;有九年制學校1所,在校學生796人,專任教師75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國中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到100%。2010年,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3處,各類圖書室15個,藏書1萬多冊。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河川口遺址。1980年、1985年在郭村分別發現唐墓2處,出土文物160件。

醫療衛生

棗園鎮有醫療機構13個,診所3個,床位50張。專業衛生人員28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助理執業醫師3人,註冊護士6人。鎮衛生院有人員15人,病床13張,救護車1輛,各種診療儀器基本齊全。全鎮農村居民均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基礎設施

棗園鎮街道建設規劃科學,風格獨特,水、電、路、照明、通風等設施齊全,每到夜晚,路燈林立,景色迷人。交通便利,長武至巨家公路、長武至靈台公路穿境而過。鎮村公路暢通,村村公路貫通,鎮至張家溝村公路達到縣際公路標準。繩鄧橋的建成既方便了民眾生產生活,又成為黑河川的一道靚麗景觀。
棗園鎮與縣城隔黑河相望,比較偏僻,交通不太便利。1997年修建的長巨公路貫穿棗園鎮的西河、牛王、武家、寨子、華閣寺等村。長(武)靈(台)公路經棗園村、李家窪村進入甘肅獨店鎮。全鎮鄉村道路總長約49公里,主幹道路多數硬化,組成較為便利的交通網。2006年建成客運站1處,日發客運汽車10班次,日均客運量600人次。原面村莊民眾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小高抽。從1978年開始,先後修建郭村、田家、惠家、棗園、牛王、李家窪等村引水上原工程,1990年以後多次進行維修使用。2000年牛王村引水入戶,2006年田家、棗園、李家窪村相繼引水入戶。到2010年全鎮有5個村890戶民眾用上自來水。1999年開始實施電網改造工程,是年,改造線路7.8公里,入戶423戶。2000~2004年又對全鎮11個村實施改造線路29公里,入戶1759戶。到2010年全鎮村村通電用電。

新農村建設

2005年,李家窪村移民搬遷68戶,建成新村1處。2006年實施新農村示範村建設,完成李家窪、河川口、畫閣寺村新村建設任務,新建村部9間。是年3月,亭口水庫移民搬遷工程開始實施,搬遷民眾66戶298人。2007年,建成田家、張家溝移民新村。2008年,建成寨子村移民新村。2009~2010年,建成張家溝、田家村、安家河移民新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