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螳蛉Euclimacia badia,分類屬螳蛉科/脈翅目,體長22~30mm。體色棕褐色;觸角除基部外為黑色。前腳腿節粗大呈紡錘狀,具許多棘刺,與脛節合併時具捕捉腳功能;腹部粗大;上翅前半部呈褐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棕色螳蛉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有顎亞門
基本信息,外觀特徵,生態習性,
基本信息
棕色螳蛉Euclimacia badia
分類:螳蛉科/脈翅目
外觀特徵
體長22~30mm。體色棕褐色;觸角除基部外為黑色。前腳腿節粗大呈紡錘狀,具許多棘刺,與脛節合併時具捕捉腳功能;腹部粗大;上翅前半部呈褐色。
生態習性
成蟲出現於夏、秋季,生活在低、中海拔山區。夜晚具有趨光性。
脈翅目(Neuroptera)長角蛉科(Ascalaphidae)大型昆蟲。翅膜質,觸角長,棒狀。幼蟲以碎屑偽裝自己,或藏在樹皮下等待被獵物。主要分布於熱帶及美國南部和西南部。易誤認為蜻蜓類。長角蛉分布於世界各地,已知約300多種,中國已知約10屬30多種。1908年荷蘭學者weele按動物地理區做了長角蛉志的巨著,當時分3亞科7族54屬201種。
長角蛉屬於大型昆蟲,白天活動,動作敏捷,夜間有趨光行動,常被誤認為“變異的蜻蜓”或者“蜻蜓和蝴蝶的雜交種”。觸角細長,端部膨大成球棒狀,與蝴蝶觸角相似,因此被稱蝶角蛉,長角蛉;複眼大而且突出,不少種類複眼被一條橫溝分成兩半,此為亞科的分類特徵;頭胸多生密長毛;足短小多毛,脛節有一對發達端距;翅膀多且呈網狀,翅痣下無狹長翅室;腹部多狹長,有些種類雌蟲腹部短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