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脈風毛菊

棕脈風毛菊

棕脈風毛菊(Saussurea baroniana)是雙子葉植物綱、菊科、風毛菊屬的植物。中下部莖葉有葉柄,柄長2-13厘米,被棕色多細胞節毛,柄基擴大半抱莖。該物種是德國植物學家弗里德里希·路德維希·艾米爾·迪爾斯德語: Friedrich Ludwig Emil Diels(1874年9月24日-1945年11月30日)於1880年發現並命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棕脈風毛菊
  • 學名:Saussurea baronian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菜薊族 Cynareae
  • 亞族:飛廉亞族 Carduinae
  • :風毛菊屬 Saussurea
  • 亞屬:風毛菊亞屬 Subgen. Saussurea
  • :風毛菊組 Sect. Saussurea
  • :棕脈風毛菊
  • 分布區域:中國陝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0-56厘米。根狀莖較粗壯,生多數纖維狀鬚根。
棕脈風毛菊
莖單生,直立,下部被稠密、上部被稀疏的棕色多細胞節毛,上部有傘房狀或傘房圓錐花序狀分枝。中下部莖葉有葉柄,柄長2-13厘米,被棕色多細胞節毛,柄基擴大半抱莖,葉片卵形或卵狀心形,長8.5-14厘米,寬4.5-9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少圓形,邊緣有粗鋸齒,齒端有刺狀尖頭;上部葉小,有短葉柄或幾無葉柄,葉片卵形,基部楔形,全部葉兩面異色,上面綠色,粗糙,被短糙毛,下面灰白色,被稠密的蛛絲狀棉毛。
頭狀花序2-多數,在莖枝頂端排列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花序,花梗長0.5-3.5厘米,被稠密的銹色柔毛或多細胞節毛和蛛絲狀棉毛,具1枚線形苞葉。總苞狹鐘狀或卵形,直徑6-10毫米;總苞片6-7層,被蛛絲毛,外層卵狀三角形,革質,頂端具黑色小尖頭,內層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頂部鈍,紫色。
小花紫色,長1.1厘米。瘦果4棱形,長5毫米,無毛。冠毛2層,灰白色或淡褐色,外層短,糙毛狀,內層長,羽毛狀。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200-2800米山坡及林緣。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陝西(太白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