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胸岩鷚指名亞種

棕胸岩鷚指名亞種

棕胸岩鷚指名亞種(學名:Prunella strophiata strophiata)。分布於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以及中國大陸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尼泊爾。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棕胸岩鷚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Prunella strophiata strophiata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岩鷚科
  • :岩鷚屬
  • 棕胸岩鷚
  • 亞種:棕胸岩鷚指名亞種
  • 分布區域:喜馬拉雅山地區以及印度東北部
  • 定名人及年代:Blyth,1843
  • 遷徙:留鳥 
外形特徵,羽色,大小量度,棲息環境,分布範圍,國內分布,國外分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羽色

雌雄羽色相似。整個上體棕褐或淡棕褐色,各羽具寬闊的黑色或黑褐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羽色稍較淺淡,黑色縱紋亦不顯著。尾褐色,羽緣較淺淡。兩翅褐色或暗褐色,羽緣棕紅色,中覆羽、大覆羽和三級飛羽具棕紅色羽端。
眼先、頰、耳羽黑褐色,眉紋前段白色、較窄,後段棕紅色、較寬闊。虹膜暗褐色或褐色。
頸側灰色黑褐色縱紋。頦、喉白色雜以黑褐色圓形點斑。胸棕紅色,形成寬闊的胸帶,下胸以下白色、被黑色縱紋,兩脅和尾小覆羽沾棕具黑褐色縱紋。嘴黑褐色,基部角黃色,腳肉色或紅褐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

體重♂15-22g,♀15-22g;體長♂130-156mm,♀124-153mm;嘴峰♂10-13mm,♀9-12mm;翅♂60-71mm,♀61-67mm;尾♂50-70mm,♀55-66mm;跗蹠♂19-22mm,♀19-22mm。

棲息環境

繁殖期間主要棲息於海拔 1800-4500米的高山灌叢、草地、溝谷、牧場、高原和林線附近,秋冬季多下到海拔 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區。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陝西(周至、太白、留壩)、甘肅(天水、蘭州、天祝、天堂寺、卓尼、文縣)、青海(東北部、東部、東南部、南部)、四川(南江、峨眉、甘洛、馬邊、天全、寶興、西昌、冕東、會東、康定、巴塘、紅原、松潘)、雲南(西北部、貢山)、西藏(亞東、易貢、莫洛、則拉、丹娘山口) 西藏(多雄那、勒西卡、通麥、聶拉木、春丕山谷、拉薩、昌都地區北部和西南部)

國外分布

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緬甸

生活習性

除繁殖期成對或單獨活動外,其他季節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動。性活潑而機警,常在高山矮林、溪谷、溪邊柳樹灌叢、杜鵑灌叢、高山草甸、岩石荒坡、草地和農耕地上活動和覓食,當人接近時,則立刻起飛,飛不多遠又落入灌叢或雜草叢中。

繁殖方式

繁殖期6-7月。通常營巢於灌叢中。巢呈碗狀,主要由枯草和苔蘚構成,有時摻雜有樹葉和碎屑,內墊有獸毛和羊毛。巢呈杯狀,主要用細草莖和少許鬚根纏繞而成,內墊苔蘚和少量獸毛。大小為外徑10.5cm×9.7cm,內徑6.5cm×6.2cm,高4.2cm,深2.5cm。每窩產卵3-6枚,通常4-5枚。卵天藍色、光滑無斑,有的鈍端微被褐色小斑點,卵為橢圓形,大小為17.3-21.1 mm×13.0-15.0m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