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刺尻魚

棕刺尻魚

棕刺尻魚,學名:Centropyge vrolikii (Bleeker,1854),為蓋刺魚科刺尻魚屬的一種魚類。尾柄高為尾柄長1.5-2.0倍。體呈卵圓形,頭頗小。吻短前端鈍圓。前鰓蓋骨後緣具較強的鋸齒,下緣有刺,後下角向後伸有一強棘,奇鰭鰭條部後緣為圓形。尾鰭圓形。體呈淡黃色,後部漸變淡褐色。奇鰭鰭條部和尾柄、尾鰭呈黑褐色。體長74mm。系海洋小型魚類。國內分布 在西沙群島, 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福氏刺尻魚
  • 拉丁學名:Centropyge vrolikii (Bleeker,1854)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鱸形目
  • 亞目:鱸亞目
  • :蓋刺魚科
  • :刺尻魚屬
  • :福氏刺尻魚
  • 分布區域:印度太平洋區
形態特徵,生長習性,分布範圍,經濟利用,

形態特徵

本魚體橢圓形;背部輪廓略突出,頭背於眼上方平直。吻鈍而小。眶前骨游離,下緣凸出,後方具棘;前鰓蓋骨具鋸齒,具一長強棘;間鰓蓋骨短圓。上下頜相等,齒細長而稍內彎。體被稍大櫛鱗,軀幹前背部具副鱗。背鰭硬棘14枚,軟條16枚;臀鰭硬棘3枚,軟條16枚;背鰭與臀鰭軟條部後端鈍長形;腹鰭鈍形;尾鰭圓形。體前半部呈淡褐色,後半部暗褐色,頭部及體側無橫紋。背鰭、臀鰭鰭條部及尾鰭邊緣有藍緣。眼睛、鰓蓋邊緣及胸鰭基底處有橙色分布。幼魚無明顯藍緣,長大後才變得鮮明。體長可達15厘米。

生長習性

棲息在珊瑚礁平台上,因其體色較暗淡,少人捕抓故頗常見。屬雜食性,以藻類、珊瑚蟲及附著生物為食。

分布範圍

本魚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包括紅海、印度尼西亞至太平洋索羅門群島、向北至菲律賓和琉球群島、西沙群島、聖誕島、馬來西亞、日本、台灣、越南、印尼、澳洲、關島、馬紹爾群島、羅得豪島、密克羅尼西亞、帛琉、東加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安汶島。

經濟利用

雖無亮麗色彩,但仍可作為觀賞魚,較少人食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