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絡新婦,學名:Nephila clavata L. Koch, 1878,屬蛛形綱蜘蛛目園蛛科,在山區林間、灌叢間結網,果園以及庭院也常見到。卵袋附於葉的表面和枝幹上,毒性很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棒絡新婦
- 拉丁學名:Nephila clavata L. Koch, 1878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螯肢亞門
- 綱:蛛形綱
- 目:蜘蛛目
- 亞目:後紡亞目
- 科:園蛛科,有的分在肖蛸科
- 亞科:絡新婦亞科
- 屬:絡新婦屬
- 種:棒絡新婦
- 功能類別:捕食性天敵
-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果樹
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地理分布,定名資料,
形態特徵
雌蛛體長20~25毫米。背甲黑褐色,密生灰色絨毛。頭部隆起,中間有一褐色“V”形斑,頸溝凹陷,中窩橫向。螯肢棕黑色。觸肢黃色多小黑刺,.跗節末端黑色。胸板棕黑色,密被細長毛,中央有黃白色寬條紋。步足黑色,多黑毛和長刺。腿、脛與後跗節上有黃色輪紋。腹部圓筒形,腹背黃色底,有青綠色橫帶相間,腹側有黃色與黑色斜紋相間,腹末端色深,有黃色圓斑。腹面中央有一棕褐色橫列“E”字斑。紡器棕黑色,成熟雌體紡器周圍有一鮮紅色大斑紋,非常艷麗。
雄蛛體長僅為雌蛛的1/4左右。體色較暗淡。背甲淺黃褐色,中央的兩側各有一暗褐色縱帶,從頭部側緣直伸至背甲的近後緣處。腹部長卵形,前端覆蓋在背甲的後端上方。背面青褐色,前牛部中央的兩側各有一黃白色縱條斑,後牛部具幾個黃白色斑點。腹部的側面後半部以及腹部的腹面後端無紅色斑,步足以及步足上的刺相對雌蛛的較長。觸肢器的盾板外側面觀呈球形,引導器長度不足盾板長度的2倍;
鑑別特徵:本種雌蛛的背甲無角狀突起,胸板無錐狀突起;腹部的背面具5條藍綠色橫帶,而有別於勞氏絡新婦N.1aurinae和斑絡新婦N.pilipes,後兩者背甲和胸板均具突起,腹部背面具縱條紋或斑點。雄蛛觸肢器引導器的長度不足盾板長度的2倍。
鑑別特徵:本種雌蛛的背甲無角狀突起,胸板無錐狀突起;腹部的背面具5條藍綠色橫帶,而有別於勞氏絡新婦N.1aurinae和斑絡新婦N.pilipes,後兩者背甲和胸板均具突起,腹部背面具縱條紋或斑點。雄蛛觸肢器引導器的長度不足盾板長度的2倍。
生物學特性
常見於樹林間、灌木叢、果樹間或稻田外周結大圓網,網之四周還有不規則小網粘附,絲色金黃。卵囊球形,繭狀。9~10月成熟,體型特小的雄蛛在網的一側相伴。
地理分布
國內分布於北京,江蘇溧陽、江蘇灌南、宿遷,河北,山西,遼寧,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台灣。國外分布於日本,印度。
定名資料
編號: | 13404 |
拉丁目名: | ARANEAE |
中文目名: | 蜘蛛目 |
拉丁亞目: | Metathelae |
中文亞目: | 新蛛亞目 |
中文科名: | 肖峭科 |
拉丁科名: | Tetragnathidae |
中文亞科: | 絡新婦亞科 |
拉丁亞科: | Nephilinae |
中文屬名: | 絡新婦屬 |
拉丁屬名: | Nephila |
拉丁種名: | clavata |
定名人: | L.Koch |
年代: | 1878 |
中文名: | 棒絡新婦 |
原始文獻: | L.Koch,1878,verh.Zool.Bot.ges.wien 27:741 |
模式產地: | ? |
生境: | 灌木叢 |
國內分布: | 四川,北京,山東,遼寧,安徽,浙江,河南,湖南,貴州,雲南,台灣,甘肅 |
國外分布: | 印度至日本 |
備註: | Platnick,1993 將本屬放入肖峭科(Tetragnathidae)中 |
資料來源: | 馮鐘琪,1990 P.96;陳孝恩 高君川,1990 P.69;陳樟福 張貞華,1991 P.110 |
部分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