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化控技術是一種農業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棉花化控技術
- 類型:農業技術
- 現狀:棉農在棉花化控上往往掌握不好
- 問題:棉株遇風雨易發生倒伏
現狀,誤區,優點,要點,
現狀
很多地方的很多棉農在棉花化控上往往掌握不好,不同程度上導致植株徒生旺長、果節拉長、贅芽叢生,棉株“高、大、空”,因田間鬱閉度大而造成蕾鈴脫落嚴重、爛鈴增多、蟲害較重(由於噴藥難以噴勻所致),且棉株遇風雨易發生倒伏,損失較大。因此,寫就此文供廣大棉農參考。
誤區
化控偏晚,化控單次用量偏大
大部分棉農往往是前期“不敢控”(主要是怕“用藥量掌握不準”, 棉株“打住了”),要“等”棉株長旺了的時候才“狠控”,結果是――要么是“控不住了”,植株猛竄;要么就是一下子“控的不長了”,再用肥催、用藥解。由此造成棉株忽而猛長、忽而近乎停止生長,使得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嚴重不和諧,果枝和蕾鈴分布不均勻。打個比喻,如此做法就好比一輛汽車在高速行駛中突然急剎車,不管剎得住車、剎不住車,都會讓汽車(棉株)“很受傷”!其實呢,就像汽車一直保持中速行駛既安全又省油一樣,對棉株採取“少量多次、輕控勤控”,始終保持棉株的壯而不旺、穩健生長才是一種最佳狀態!
化控次數偏少
一些下鄉講課賣種的、所謂的“專家”、“教授”們,為了“凸出”棉種的優點、多賣種子,故意弱化管理技術方面的重要性,說什麼“棉花一生,化控三次就行”,對普通棉農造成很大的誤導。其實,這些人完全是“紙上談兵”,就像要人們把“一日三餐”改為“一日一餐”一樣荒唐!
化控產品選用不當
當前市場上有很較多諸如“縮節白金”、“三不管”之類的化控產品,宣傳說的多好多好,可是真的“神奇”嗎?!其實不然,這些產品主要有兩類:一是肥料類加配縮節胺的,二是肥料類加配矮壯素的。但問題上,由於矮壯素原料成本明顯低於縮節胺,市場上以第二類產品較多。同時,很大一部分農藥經銷商“為了賺錢而賺錢”,過於追逐高額利潤,導致此類產品的使用成本偏高、棉農使用次數
偏少,直接影響了化控效果。
據最新文獻資料顯示,在棉花化控上,目前還沒有可以替代縮節胺類產品的產品。“矮壯素”和“多效唑”兩種抑制類植物生長調節劑,不宜在棉花上使用。① “矮壯素”英文通用名稱為Chlormequat(又名CCC、氯化氯代膽鹼、三西),其對棉花的作用十分敏感,同時其不能促進棉花葉片製造的光合產物向棉鈴運轉,且用量達到50~60ppm時,葉色雖可變深,但變脆易損傷。②“多效唑”英文通用名稱為Paclobutrazol(又名氯丁唑、PP333、MET),其對棉花效果不明顯、成本偏高,且在土壤中殘留長、副作用大。
優點
縮節胺通用名稱為甲哌嗡(Mepiquatchloride),又名甲哌啶、調節安、助壯素等。縮節胺粉劑的有效含量為≥96%,縮節胺水劑(助壯素)的有效含量為≥25%。
一般在使用後3~5天發揮效果,持效期達15~25天(因使用量、降雨量、品種的敏感程度、長勢等情況不同而有差異)。粉劑產品以張家口長城牌98%縮節胺可溶性粉劑較好,液體製劑較好的有青島七星牌或安陽小康牌25%助壯素、科力可牌“影響力”(多元復配劑)等。注意,因高含量粉劑不易配兌、使用劑量不易掌握,往往會發生“棉苗打住了”的情況,一般在棉花中後期使用為好。
縮節胺對棉花的主要作用表現為6個方面:①可延緩主莖、果枝的伸長,防止徒長,明顯降低株高,塑造合理株型。②有效控制頂芽、葉枝(營養枝)和腋芽(贅芽)的生長。採用縮節胺處理,可使腋芽的增長量減70%且數量減少、萌生較晚;在不整枝的情況下,葉枝的長度可以縮短50%以上。③抑制葉片的擴展,提高葉片光合作用,葉片功能期延長5~7天。棉田的輻射透射率可比對照提高17%~35.6%。④促進根系發育,增強根系活力和對養分的吸收能力,從而大大增強抗旱、耐澇、抗早衰能力。⑤由於可調節棉株內養料的流向和流量,蕾、鈴的生長勢加快,脫落率降低,使中下部棉鈴、內圍棉鈴成鈴率提高。據統計,正確使用縮節胺可使單株成鈴增加0.5~2個,單鈴重增加0.2~0.9克。⑥最新的研究還發現,縮節胺處理的棉田可促進棉鈴發育後期的乙烯釋放,加快早熟1~2天(這個研究否定了一些棉農認為化控會造成棉鈴“皮厚”而晚熟的說法)。
總而言之,縮節胺化控的良好效果可以概括為“三減少、五提高”:即減少蕾鈴脫落、減少蟲害發生、減少爛鈴、提高抗旱性、提高耐澇性、提高抗早衰能力、提高產量、提高品質。
要點
筆者總結在實踐中良好經驗,特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要早、二要少、三要勤”:
一要“早”:早化控利於為今後實現良好的化控效果打好基礎。一般可在棉花8~10片葉的現蕾初期,開始進行第一次化控。注意初次使用的用要量不可太大,以不出現明顯抑制效果為佳,為確定下次使用量打好基礎。
二要“少”:為了避免單次用量過大對棉花的強烈抑制,應掌握“少吃多餐”。第1~3次使用以復配製劑為好,可用“影響力”每桶5毫升(按常規噴霧器用量,下同);此後,初花期畝用縮節胺0.8~1克或“影響力”每桶10毫升;盛花期畝用縮節胺1~3克或“影響力”每桶10~15毫升;打頂後畝用縮節胺3~5克或“影響力”每桶15~25毫升。在實踐中,使用縮節胺“把一次的量分成兩次或三次使用”效果最佳(可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對水稀釋後再施用),而“影響力”只需要逐步遞增每桶的使用量即可。
三要“勤”:為了避免單次用量過大,又要達到理想的化控效果,自然少不了一個“勤”字。化控一般不必單獨使用,可結合棉花防治蚜蟲、蟎、棉蝽象、棉鈴蟲和預防病害時混用,
或者結合葉面噴施營養調節劑混用(註:除了不可與赤黴素混用之外,縮節胺可與蕓薹素、萘乙酸、農喜十樂素、細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長調節劑,或藍色晶典(六合一增產素)、壯漢液肥、磷酸二銨水溶液、硫酸鉀水溶液等營養元素葉面肥等產品混用,從而達到“促控結合”,預防早衰、減少蕾鈴脫落、增加產量),可掌握“遍遍打藥遍遍控”或者“間隔一次控一次”(要根據地力、雨量、長勢而靈活掌握)。
總而言之,在棉花化控上應掌握“少量多次、輕控勤控、前輕後重”的原則,一定要避免出現“株高到胸”或“進去棉田不見人”的局面,以棉花生育後期達到“站在棉田,株高到腰”為宜,從而實現棵矮棵壯、桃多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