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半翅目,紅蝽科。分布於湖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海南、台灣等省。為害棉花等錦葵科植物。以成蟲、若蟲為害青鈴或剛開裂的棉鈴,刺穿棉花鈴殼吸食發育中的棉籽汁液,致棉籽和纖維不能充分成熟,纖維被污染,被害青鈴出現褐斑,棉絮變成硬塊,嚴重時棉鈴乾縮脫落。
基本介紹
生活環境,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生活習性,成蟲,幼蟲,防治方法,農業防治,藥劑防治,
生活環境
以卵在表土縫隙內常成堆越冬,若蟲或成蟲在土縫內、棉花枯枝落葉下越冬。成蟲最適溫度為22~34℃,17℃以下不活動,0℃以下超過5小時即死亡,37℃經3~4小時死亡。最適相對濕度為40%~80%。卵在35℃以上迅速死亡,不耐低濕,相對濕度66%以下不能孵化。幼蟲不耐低濕和高溫,相對濕度37%以下、35℃經3天,幼蟲死亡。
形態特徵
成蟲
體長12~18mm,頭、前胸背板和前翅幾乎全為赭紅色。觸角4節,黑色,第1節基部朱紅色。喙4節,紅色,第4節端半部黑色,伸達第2或第3腹節,前胸前緣縫合線白色。小盾片黑色,革片中央具1個橢圓形大黑斑,膜片黑色。胸部、腹部腹面紅色,各節後緣具兩端加粗的白橫帶。各足基節外側有弧形白紋。
卵
長1.1mm左右,橢圓形,黃色,表面光滑。
幼蟲
共5齡,初卵幼蟲淡黃色,12小時後變紅,喙達第1腹節;3齡後長出翅芽,背面生紅褐斑3個,兩側有3個白斑;5齡體長8~10mm,頸白色,翅芽達第2腹節。
生活習性
成蟲
成蟲爬行迅速,不善飛翔。成蟲羽化後的10天雌蟲開始交配,交配時不停止活動和取食,交配後10多天才產卵,產卵1~3次。第1代成蟲產卵量平均為102粒,第2代為79粒。卵成堆,每堆有卵20~30粒。多產在土縫、植株根際、土表下和枯枝落葉下,有時產在棉鈴苞葉或棉絮上。卵期6~7天。
幼蟲
幼蟲有群居習性。初孵幼蟲先在棉株或雜草根際群集,後轉移到青棉鈴上,數十頭聚於一鈴,5~7月和9~11月是2個世代的嚴重為害時期。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實行輪作倒茬。收穫後清除田間枯枝落葉,翻耕土地。
藥劑防治
必要時噴灑90%晶體敵百蟲1 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