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美洲斑潛蠅

棉田美洲斑潛蠅

昆蟲名,屬雙翅目,潛蠅科。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山東、北京、天津等12個省、市、自治區。主要危害棉花、蓖麻、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蠶豆、大豆、菜豆、芹菜、甜瓜、西瓜、冬瓜、絲瓜、西葫蘆、大白菜、油菜、菸草等22科110多種植物。在棉花上潛食葉片,致棉葉正面現斑塊條狀白色潛道,且潛道末端慚大略呈紅褐色。在棉花上成蟲利用產卵器將卵產在葉片正面,孵化後幼蟲即在葉片中潛食葉肉,使葉片產生白色潛道,破壞葉片中葉綠體細胞,影響光合作用。葉內幼蟲多時,致整個葉片發白或腐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棉田美洲斑潛蠅
  • 拉丁學名: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
  • 別稱:蔬菜斑潛蠅、蛇形斑潛蠅、甘藍斑潛蠅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昆蟲綱 Insecta
  • :雙翅目
  • :潛蠅科
  • 分布區域:海南、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山東、北京、天津等
基本信息,簡介,主要危害作物,形態特徵,成蟲,幼蟲,蛹,生物學特性,防治方法,地理分布,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棉田美洲斑潛蠅
拉丁學名: Liriomyza sativae(Blanchard)
綱: 昆蟲綱
目: 雙翅目
科: 潛蠅科

簡介

美洲斑潛蠅寄主廣泛,適應性強,可為害蔬菜、棉花等作物。在河南省洛陽市每年發生9~10代,其中露地年發生8~9代,保護地1~2代。3月中旬之後在保護地為害,露地4月中旬後開始活動,6月中下旬始見為害。6月份種群密度一直很低,百葉蟲量3.5頭。6月份以後蟲量開始上升,為害加重,8月初至9月下旬溫度最適,每20天可發生1代,並世代交替,11月中下旬溫度下降到15%左右,為害停止。影響棉田美洲斑潛蠅種群發生消長的主要因素是寄主、氣候、播期和天敵,尤其以前兩者的影響最大。降雨不利於其幼蟲生長和發生。一般來講,7到9月份適溫乾旱發生重,低溫多雨發生輕。由於冬季斑潛蠅不能在田間越冬,11月份後各種斑潛蠅轉入蔬菜大棚。

主要危害作物

棉花、蓖麻、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蠶豆、大豆、菜豆、芹菜、甜瓜、西瓜、冬瓜、絲瓜、西葫蘆、大白菜、油菜、菸草等22科110多種植物。

形態特徵

成蟲

成蟲小,體長1.3~2.3mm,淺灰黑色,胸背板亮黑色,體腹面黃色,雌蟲體比雄蟲大。卵米色,半透明,大小0.2~0.3×0.1~0.15mm。
棉田美洲斑潛蠅幼蟲和蛹棉田美洲斑潛蠅幼蟲和蛹

幼蟲

幼蟲蛆狀,初無色,後變為淺橙黃色至橙黃色,長3mm,後氣門突呈圓錐狀突起,頂端三分叉,各具1開口。

橢圓形,橙黃色,腹面稍扁平,大小1.7~2.3×0.5~0.75(mm)。美洲斑潛蠅形態與番茄斑潛蠅極相似,美洲斑潛蠅成蟲胸背板亮黑色,外頂鬃常著生在黑色區上,內頂鬃著生在黃色區或黑色區上,蛹後氣門三孔。而番茄斑潛蠅成蟲內、外頂鬃均著生在黑色區,蛹後氣門7~12孔。

生物學特性

成蟲以產卵器刺傷葉片,吸食汁液,雌蟲把卵產在部分傷孔表皮下,卵經2~5天孵化,幼蟲期4~7天,末齡幼蟲咬破葉表皮在葉外或土表下化蛹,蛹經7~14天羽化為成蟲,每世代夏季2~4周,冬季6~8周,美洲斑潛蠅等在美國南部周年發生,無越冬現象。世代短,繁殖能力強。

防治方法

美洲斑潛蠅抗藥性發展迅速,具有抗性水平高的特點,給防治帶來很大困難,因此已引起各地普遍重視。
(1)嚴格檢疫,防止該蟲擴大蔓延。北運菜發現有斑潛蠅幼蟲、卵或蛹時,要就地銷售,防止把該蟲運到北方。
(2)各地要指派專家重點調查和普查,嚴禁從疫區引進蔬菜和花卉,以防傳入。
(3)農業防治一是在斑潛蠅為害重的地區,要考慮蔬菜布局,把斑潛蠅嗜好的瓜類、茄果類、豆類與其不為害的作物進行套種;二是瓜類、茄果類、豆類與其不為害的作物進行輪作;三是適當疏植,增加田間通透性;四是及時清潔田園,把被斑潛蠅為害作物的殘體集中深埋、漚肥或燒毀。
(4)採用滅蠅紙誘殺成蟲在成蟲始盛期至盛末期,每667㎡設定15個誘殺點,每個點放置1張誘蠅紙誘殺成蟲,3~4天更換一次。
(5)科學用藥在受害作物某葉片有幼蟲5頭時,掌握在幼蟲2齡前(蟲道很小時),噴灑98%巴丹原粉1500~2000倍或1.8%愛福丁乳油3000~4000倍液、1%增效7051生物殺蟲素2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000倍液、25%殺蟲雙水劑500倍液、98%殺蟲單可溶性粉劑800倍液、50%蠅蛆淨粉劑2000倍液、0.12%天力Ⅱ號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40%綠菜保乳油1000~1500倍液、1.5%阿巴丁乳油3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防治時間掌握在成蟲羽化高峰的8~12時露水乾後,幼蟲開始到葉面活動,老熟幼蟲多從蟲道中鑽出,是施藥的有利時機,效果好。
(6)生物防治法釋放姬小蜂Diglyphusspp.、反顎繭蜂Dacnusinspp.、潛蠅繭蜂Opiusspp.等,這三種寄生蜂對斑潛蠅寄生率較高。

地理分布

1994年在海南首次發現後,已擴散到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山東、北京、天津等12個省、市、自治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