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炭疽病

棉炭疽病

棉炭疽病是棉花苗期和鈴期最主要病害之一,南、北棉區發病均較嚴重,重病年份造成缺苗斷壟,甚至毀種,炭疽病病菌不僅浸染幼苗的根莖部,還能力害幼莖、葉、真葉和棉鈴,後期還可造成爛鈴。對棉花產量有直接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棉炭疽病
  • 病原分類地位:真菌性病害
  • 主要危害作物:棉花
  • 簡介:棉花苗期和鈴期最主要病害之一
簡介,具體症狀,病狀病原,發病因素,分布與為害,發病規律,防治方法,

簡介

該病屬於真菌性病害。病菌孢子的發芽溫度為10攝氏度,大致與棉種發芽的起始溫度相同,孢子發芽後,芽管便從棉籽合頂端侵入。

具體症狀

棉籽從開始發芽直到棉鈴成熟均可被害,但主要為害棉苗和棉鈴,常造成嚴重損失。成株的莖、葉受害輕微。棉籽在剛發芽未出土前被害;幼芽及幼根變褐腐爛,病輕的尚能出土。棉苗被害多在近土面的莖基部產生紅褐色小病斑,擴大後呈褐色略凹陷的縱條斑,病斑邊緣仍呈紅褐色,有時病斑中部產生縱向裂痕;病重時,病斑可擴展包圍整個莖基,使呈黑褐色半濕腐狀,苗枯萎。子葉被害,多在葉緣產生半圓形黃褐色或褐色病斑,外緣呈紅褐色。子葉中部的病斑近圓形或不規則形,易乾枯破碎,當病勢迅速發展時,子葉常枯死早落。幼苗頂端被害時呈黑褐色枯死。真葉上的病斑和於葉上相似,但外緣多呈深褐色;一般發生於葉片中部。葉柄及莖桿上的症狀均呈紅褐色至黑褐色的縱條斑,病部容易折斷i,在天氣潮濕情況下,各部位的病斑表面都會產生桔紅色的物質物(分生袍子團)。(棉鈴上的症狀見棉鈴病害)。

病狀病原

炭疽病病原物無性態為棉刺盤孢菌( Colletotrichum gpssypii Soutllw.),半知菌亞門刺盤抱屬;有性態為棉小叢殼菌( Glomerella gossypii (Southw.)EDG.),子囊菌亞門小叢殼屬,在自然情況下很少發生。分生抱子盤周圍生有許多褐色剛毛,盤上產生許多根棒狀、無色、單腦的分生泡子梗,梗頂端各生一個分生抱子。分生袍子長橢圓形或一端稍窄短棒狀,無色、單胞,尺度為9—26微米×3.5—6.7微米,許多分生泡子聚集一堆時,形成桶紅色的粘質物。

發病因素

1.氣候條件氣候條件是影響棉苗病害發生的主導因素,各種病菌的生長繁殖及侵染均需要較高濕度,因此,陰雨天多最適棉苗病害發生。棉花是喜溫作物,播種後遇到低溫多雨會影響棉籽萌發和出苗速度,易遭受病菌侵染而造成爛種、爛芽;出苗後棉花生長發育不良,降低抗病力,發病重。特別是低溫伴隨有寒流和陰雨,有利於葉部病害大發生,而造成成片死苗。
2.棉種質量棉種純度不高,籽粒不飽滿,生活力弱,播種後出苗緩慢,棉苗生長衰弱,易遭受病菌侵染,因而發病重。
3.耕作栽培措施連作多年的棉田,土壤中積累大量病菌,翌年初侵染來源多,發病較重。連作年限越長,發病越重。棉田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中水分過多,通氣性差,土溫偏低,土質粘重,土壤板結,致使棉苗出土困難,易導致爛種、爛芽,出苗後生長發育不良,而易遭受病原菌侵染,發病較重。播種過早、過深或覆土過厚,棉種萌芽慢,出苗延遲,常造成爛種、爛芽。畦邊行間種植油菜或蠶豆,使棉苗遮陰面過大,光照弱,濕度大,發病較重。氮肥施用過多或缺乏鉀肥,會使棉苗生長柔嫩而易感病。不及時鬆土、除草、追肥、問苗、治蟲等,均會造成棉苗生育不良,促使發病加重。

分布與為害

全國各棉區均有分布,由普通炭疽菌(Collectotrichum gossypii Southw)引起。棉花整個生長期都能發病,又以苗期和鈴期受害嚴重。棉苗受害輕的影響生長,嚴重的成片死苗,棉鈴受害引起爛鈴。病原菌有兩種,即普通炭疽菌和印度炭疽菌,我國棉花上以普通炭疽菌較常見,只為害棉花一種植物。

發病規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種子上或病殘體上越冬,第二年棉籽發病後侵入幼苗,以後在病株上產生大量分生抱子,病菌隨風雨或昆蟲等傳播,形成再次侵染。溫度和濕度是影響發病的重要原因。若苗期低溫多雨、鈴期高溫多雨,炭疽病就容易流行。整地質量差、播種過早或過深、栽培管理粗放、田間通風透光差或連作多年等,都能加重炭疽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 合理輪作,精細整地,提高播種質量。
2.溫湯浸種 用3份開水加1份涼水,按水量與棉籽重量比為2.5:1的比例放人棉種,水溫保持在55~60℃浸泡0.5小時,撈出後晾乾即可播種。該法只能殺死種子上的病菌,防治炭疽病、紅腐病效果較好,防治立枯病等土傳病害還要用藥劑拌種,參照立枯病防治。
3.藥劑防治 苗期發病可用20%稻腳青800倍液,或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均勻噴霧;若將噴霧器噴頭中的旋水片取出,對準根莖部噴澆,效果也很好。蕾鈴期發病,用50%多菌靈800倍液,或70%代森鋅800倍液均勻噴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