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厚埔英歌舞

棉湖厚埔英歌舞是一種以傳統舞蹈為主的遊藝活動,流行於揭西縣棉湖鎮厚埔村,起源於清末,由普寧白馬鎮藝名“姿娘”的家傳民間藝人最先引入和傳播。至1936年,厚埔村民以當地原有的頂興社、中興社、福興社、新興社四社為基礎,組成“四興班”英歌隊,以《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攻打大名府,營救盧俊義的故事為題材,編成英歌舞,設計出各種槌法舞姿、佇列變化和小戲出等,不斷去劣存精,優中擇優,分散排練,集中匯演。在當時全國抗戰形勢漸趨嚴峻的情況下,表現出厚埔人民義勇尚武、同仇敵愾的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棉湖厚埔英歌舞
  • 地理標誌:揭陽市揭西縣棉湖鎮厚埔村
  • 非遺級別:市級
  • 批准時間:2017年2月
  • 非遺傳承人:李木華 
棉湖厚埔英歌舞是一種以傳統舞蹈為主的遊藝活動,流行於揭西縣棉湖鎮厚埔村,起源於清末,系由普寧白馬鎮藝名“姿娘”的家傳民間藝人最先引入和傳播。
至1936年,厚埔村民以當地原有的頂興社、中興社、福興社、新興社四社為基礎,組成“四興班”英歌隊。
以《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攻打大名府,營救盧俊義的故事為題材,編成英歌舞,設計出各種槌法舞姿、佇列變化和小戲出等;不斷去劣存精,優中擇優,分散排練,集中匯演。
在當時全國抗戰形勢漸趨嚴峻的情況下,表現出厚埔人民義勇尚武、同仇敵愾的精神,大大揚我國威。
厚埔英歌舞是揭西地區比較早出現的民間英歌舞旗幟上聳著展想的雄魔,旗下以手持鼓叉的2 護旗開通: 道具如布蛇加骨黃,舞福時高舉過頭、交叉穿行時半跳半走等;都具有特色。
而且隊員全由本村人員組成,隊伍前棚、中院和後棚武術表演種類齊全,綜合了民間舞蹈體育、傳統曲藝和民俗活動等多種特色,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具有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殊價值,對揭西縣內各種英歌舞活動產生樣榜性的廣泛影響。
厚埔村在清代至民國時期,屬晉寧縣轄區;清代乾隆年間(1737 -1795),普寧縣早塘人陳成技,以所學南少林武術為基礎包編英歌舞,並傳教鄉民到了鹹豐年間(1851-1861),鐵山許亞梅、大長隴陳娘康,以“唱英歌”為名練習武藝,使普寧英歌舞活動成為一種普遍流行的地方風俗。
大部分鄉村都有英聯隊、厚埔英歌舞也是在這種時代氛國中產生的。
2017年被評為揭陽第五批市級“非遺”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