棅(bǐng):古同“柄”,已很少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棅
  • 拼音:bǐng
  • 注音:ㄅㄧㄥˇ
  • 部首:木
基本信息,漢語大字典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棅』
部首筆畫:4 總筆畫:12
康熙字典筆畫( 棅:12; )
五筆86:STGI  五筆98:STVG  倉頡:DHDL
四角號碼:42997  UniCode:U+68C5
◎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木秉(mubing)
[ 筆順讀寫 ]:橫豎撇捺撇橫折橫橫豎撇捺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bǐng]
[《廣韻》陂病切,去映,幫。]
[《集韻》補永切,上梗,幫。]
亦作“棅1”。亦作“枋3”。
(1)斧柄。引申為器物的把兒。
(2)植物的花、葉或果實跟枝或莖相連的部分。
(3)根本。
(4)權力。
(5)執掌,掌握。
(6)比喻在言行上被人抓住的把柄。
(7)量詞。多用於某些帶把兒的東西。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說文》與柄同。柯也。《唐韻》又本也,權也。《莊子·天道篇》天下奮棅而不與之偕。《管子·山權數》權棅之數,吾已得聞之矣。
又《類篇》持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