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化世間痛苦為激情洋溢的美(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梵谷:化世間痛苦為激情洋溢的美(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梵谷:化世間痛苦為激情洋溢的美》是2018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梵谷:化世間痛苦為激情洋溢的美
  • 作者:[法] 揚·布朗 
  • 譯者:李禕 
  • 出版時間:2018年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頁數:432 頁 
  • ISBN:9787568041638 
  • 定價:398 元 
  • 裝幀:精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梵谷 化世間痛苦為激情洋溢的美》基於對梵谷畫作和書信的重新解讀,以獨到的眼光查證了畫家在信仰和繪畫問題上的立場。
生長在牧師家庭的文森特·梵谷一度抱有獻身傳教事業的夢想。他直到27歲才涉足繪畫,卻為之奮鬥終身。梵谷的經歷和他在書信中為宗教問題賦予的地位讓人以為他是一位信仰上帝的畫家。但早在1880年,他就以無神論者自居。他在不同環境和朋友(尤其是卡米耶·畢沙羅和保羅·希涅克)的影響下,始終堅守這一立場。這不僅指引了他的生活,也從根本上左右了他的創作。
  梵谷儘管背棄了信仰,卻難以徹底割捨。因此,他在投身藝術事業以後,用了八年時間與信仰訣別。他發現,不僅用藝術實現神意是天方夜譚,用藝術介入世界同樣屬於一種理應拒絕的“神聖使命”。同時,他發現藝術界本身也被名利的邏輯統治,與他青年時代的理想相去甚遠。於是,梵谷離開巴黎,來到阿爾勒繼續繪畫並深入思考。他在同藝術家高更亦敵亦友的切磋中,彰顯出自身創作所具有的寫實主義和唯物主義的力量。他不僅沒有面對母題展開幻想,而且接受了母題的方方面面,包括其“可憎”的一面。梵谷在精神疾病發作頻繁的生命最後兩年里,仍然心無旁騖地挖掘著其先前開闢的道路。畫家在極度狂熱的創造中確立了一個觀點——藝術應當頌揚身體和欲望的力量,而不能沉溺於美或精神的不可見的世界。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節 梵谷與宗教
第二節 無神論的三個角度
第三節 梵谷的世界
楔子
第一節 信仰與繪畫
第二節 十字路口
第三節 皈依藝術
第一卷 從天國到塵世,1880-1888年
第一章 感召
第一節 自己的老師
第二節 日常生活的畫家
第三節 質樸的信仰
第二章 介入
第一節 主動參與的觀察者
第二節 向大師學習
第三節 個人意義上的變革
第三章 反抗
第一節 征服
第二節 認識
第三節 戰鬥
第二卷 從精神到物質,1888年
第一章 被荒謬支配
第一節 逃離巴黎
第二節 用另一種視角觀察
第三節 作出努力
第二章 海洋感覺
第一節 沒有彼處的世界
第二節 母題的詩意
第三節 烏托邦的形式
第三章 拒絕空想
第一節 偶然性的美
第二節 對世界的體驗
第三節 物質的現實
第三卷 從救贖到健康,1889-1890年
第一章 反英雄
第一節 康復者
第二節 受苦者
第三節 雙重性
第二章 偉大的病人
第一節 “消除宗教的病態畸變”
第二節 “有時會極度清醒”
第三節 “力求以假亂真”
第三章 反基督
第一節 信仰的疾病
第二節 表達的吶喊
第三節 美麗的死亡
結語
第一節 交匯
第二節 誤會
第三節 諷刺
附錄
年表
原注
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梵谷作品索引

作者簡介

  揚布朗(Jan Blanc)是日內瓦大學現代(16—18世紀)美術史教授兼文學院院長,主要研究17—18世紀的弗拉芒、荷蘭和英國繪畫與藝術理論和實踐的關係。他撰寫了多部論文和著作,包括ditions de la Martinière於2006年出版的《在倫勃朗的畫室中:大師和他的弟子們》、Peter Lang於2008年出版的《17世紀的繪畫創作和思想:塞繆爾范霍格斯塔丁的藝術理論》、Citadelles & Mazenod於2012年出版的《畫家語錄》、Citadelles & Mazenod於2014年出版的《維米爾:製造光榮》和Brepols於2016年出版的《約書亞·雷諾茲爵士的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