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頂葉蟬

梯頂葉蟬

梯頂葉蟬體長約為8.0mm,體形近圓筒狀。頭部寬度較前胸背板狹窄,前胸背板橫寬,小盾片接近等邊三角形,前翅末端圓,後足脛節有刺列。胸部和翅深綠色,近翅基部分有一寬的黃色橫帶,在翅端1/3處有一黃色橫帶從前緣向後逐漸狹窄。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梯頂葉蟬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昆蟲綱
簡介,形態特徵,寄主或釆集地,分布,採集時期,黃冠梯頂葉蟬,

  

  

簡介

植食性,由刺吸式口器刺入植物組織內吸取汁液,常常造成植物被害處產生蒼白或枯焦斑點,使其長勢衰弱或死亡。由於吸食汁液,具有排泄蜜露的特性。行動活潑,稍受驚擾,便斜走或橫行;驚擾過大,若蟲跳躍逃逸,成蟲起飛離去。
梯頂葉蟬屬,體形長,近於圓筒形;頭部寬度較前胸背板狹窄,頭冠部自後向前漸次擴大呈倒梯形,其寬度小於一隻複眼的橫寬,頭冠前緣微突出超過複眼前端,其前緣寬圓,表面平坦,顏面額唇基區微微隆起,占據複眼間寬度的大部分;前唇基端部突出,擴大,末端平截;複眼大形,左石位置較接近,單眼位於頭部端緣近複眼處。前胸背板橫寬,很短,短於小盾板的長度;小盾板大,以基緣最長,致寬略大於長,接近等邊三角形;前翅寬,以端部最寬,末端圓,端片發達。翅端具有五個端室;足中等長,後足脛節存在強剌列。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8-9.25mm,綠褐雜藍色。頭部黃褐帶銹色,頂部突出,頭冠中央有中脊,複眼大,黑褐色帶灰色斑塊,單眼暗褐色,排列於頭冠近前緣處,顏面黃褐色,平坦狹長,兩側緣近平行,靠近側緣有紅褐色縱帶,縱帶上有細弱的橫印痕,前唇基中央亦為紅褐色端部膨大端緣平截前後唇基側基縫黑色或有黑色斑塊,頰和下顎板狹長外擴,污褐色。觸角位於複眼前下角內側,黃褐色,基部有一節黑色。喙較短,褐色。前胸背板寬於頭部,前緣弧形,側緣外擴,後緣略內凹,背面滿布由黑色環紋分隔的黃褐色斑點斑紋。小盾片三角形,基角斑黑色,橫刻痕位於中部,其上並列兩個黑圓斑此斑有的個體不顯著,其餘部分布滿黑黃枏間的斑紋。前翅污黃色,散生黃褐色斑紋,翅脈粗黑,但被黃褐色顆粒所間隔,形成黃黑相間的脈相。端室5個。端片寬大,翅端部成斜切狀。後翅淺黑色。胸部腹面黃褐。在前胸、中胸各側片上有大的黑斑,。腹部各節黑色,下緣有薑黃色狹迦。雄蟲基瓣成窄的橫帶,下繚內凹,有窄的黃邊,下生殖板黑色狹長。雌蟲第7腹板淺污黃色,寬大。中部淺黑色。尾節、產卵器黑色,尾節近產卵器兩側有黃色縱帶,足污黃色。後足脛節有強棘刺,基部黑色,脛節內側黑色,爪黑色。

寄主或釆集地

該蟲在印度采自檀香( Santalum album)車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小果棗上,一年發生3代,其種群高峰期在2、6、10、12月,成蟲壽命約90天。國內貴州省采自花椒樹上,我省采自桑樹和雜草地上,該蟲系檀香簇生病的傳病介體。

分布

河北(霧靈山)、廣州、海南島、台灣;菲律賓、馬來西亞。

採集時期

下/6一中/10,上述形態特徵系根據孫智泰1986年9月14日在泥陽蠶盉桑場桑樹上所釆標本描述遇時釆到雉蟲2頭,雌蟲1頭,不同蟄期若蟲6頭。檀香簇生病( Sandal Spike disease)或稱穗狀病、穗束病。其主要症狀為:植株節間縮短、矮化,葉片黃化變小腋芽增生,成叢枝狀,花變葉,產果減少,出現症狀後2-3年樹體死亡病原為菌原體(MO),存在於病株葉片韌皮組織中,具多樣形狀,大小00--1000m。除檀香外,尚可侵染長春花( Catharanthus roseus(L.)G.Don)。樹體注射四環素溶液後能緩解或控制病害。國內尚未見到此病發生情況的報導。

黃冠梯頂葉蟬

體長(連翅):雌蟲10.0毫米,污黃色帶淡赭彩,有黑褐色斑紋形態特徵:頭部黃褐色,鈍角突出,中長與複眼間距離相等,倒梯形,中央有縱脊,複眼內側有側脊,複眼占頭部2/3,邊緣黑色,中部灰褐色,單眼黑褐色,位於頭冠近前緣處。顏面平坦,後唇基狹長,兩側緣近平行,中部略外擴,中域黃褐色,兩側有淡桔黃色縱帶,縱帶上有細弱的斜印痕側基縫下部黑色或擴大成黑斑。前唇基側緣平行,中域鼓起,暗枯紅色,兩側有細斜印痕,端部兩側角外擴,端緣中部鼓起。舌側板小,位於前後唇基間,表面有細斜印痕,頰和下顎板寬大直出。觸角位於複眼前下角內側,梗節黑色,其餘各節黃褐色。前胸背板黑色,布滿污黃色顆粒。前緣弧形,後緣略內凹,側緣強度外擴,大大寬於頭部。小盾片三角形,中長與前胸背板之比近2:1,中域淡赭色,基角斑煕色,橫刻痕位於中部,上有黑色斑紋。前翅黃色略帶赭色,翅面滿布褐色斑紋。翅脈黑褐色,脈上間斷有污黃色粗顆粒。翅後緣斜切,端片寬大,端室5個,端前室3個,後翅灰褐色,翅脈粗黑。胸部暗桔黃色,中胸側片上有大形黑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