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梭蝽
- 拉丁學名:Megarrhamphus hastatus
- 界:動物界
- 種:梭蝽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分類學,習性,寄主,分布,平尾梭蝽,
基本信息
中文名:梭蝽
學名:Megarrhamphus hastatus (Fabricius)
形態特徵
體長17-20.5mm,寬5-6.3mm。赭黃色,具淡褐刻點。頭長三角形,側葉甚長於中葉,並在中葉前方會合;觸角第l節淡黃,其餘鮮紅色。頭頂、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具梭狀的淡色紋(頭2條、前胸背板及小盾片各3條)。前胸背板前側緣細鋸齒狀,具黃白色邊。前翅革質部赭紅色,前緣具黃白狹邊,膜片淡色透明,末端短於腹末。側接緣稍外露,淡黃白。足淡赭紅色。腹部腹面淡黃褐色。
分類學
自然科學,生物學。
習性
成蟲和若蟲多在莖稈和穗部吸食,造成植株生長不良。結實率降低。江西一年發生2代,以成蟲在草叢;中,土塊或石塊下越冬。次春3月下旬始出,5月上旬至7月上旬產卵。第一代若由於5月中旬至6月中旬孵出,7月下旬至8月中旬羽化,7月下旬至8月中旬產卵。第二代若蟲於8月初至9月上旬孵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羽化,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陸續蟄伏越冬。卵多產於葉片和莖稈上,聚生成塊,每塊20—30粒。
寄主
水稻,粟、高梁、玉米、甘蔗。
分布
江蘇、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日本,越南,緬甸,泰國,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平尾梭蝽
平尾梭蝽(平尾蝽)Megarrhamphus truncatus(Westwood)長17.0~21.5毫米,寬6~8亳米。此種與梭蝽相似,其主要區別點為:
①體比梭蝽寬。
②頭側葉在中葉前方的長度略長於中葉,頭短於前胸背板梭蝽頭側葉在中葉前方的長度為中葉長度的兩倍以上,頭與前胸背板幾等長。
③前駒背板及小盾片的橫皺、小盾片成行的黃色顆粒均比梭蝽更明顯。
④革質部有隱約可見的細縱脊;梭蝽則無。
⑤各足脛節背面有黑色縱紋,梭蝽則無。
⑥氣門處由黑點組成的縱帶比梭蝽狹。
5、6、7月及9、10月均可採到成蟲。
寄主:水稻、玉米、甘蔗、麻櫟、馬尾松、漆樹、毛藤、巴茅草。分布ε貴陽、平壩、荔波、冊亨、惠水、從江、岑鞏、黎平穗、雷山、福泉、桐梓、都勻、獨山、平塘;河北、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越南、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