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嘎苗族彝族鄉

梭戛生態博物館,位於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平寨鎮)梭嘎苗族彝族鄉境內的隴戛寨。地處六枝特區與畢節地區織金縣(城關鎮)交界處的大山中。隴戛寨,是一處苗寨,是梭戛鄉12個自然村寨中的一個。世居此地的隴戛苗族是一支不足5000人的苗族支系,自稱“箐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梭嘎苗族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貴州省
  • 所屬地區:六盤水市六枝特區
  • 人口:不足5000人
簡介,頭飾,民俗文化,

簡介

梭嘎苗族彝族鄉是1991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原苗族彝族鄉的平寨村等十一個村和原新華區的團結村、沙子村共十三個村組成的少數民族鄉,位於六枝特區西北部,距特區政府駐地45公里,是六枝特區的北大門,地處東經150°26′—105°26′,北緯26°24′—26°29′之間,東部與新華鄉相連,北部與織金縣接壤,西部與新場鄉,牛場鄉相交,南面與岩腳鎮毗鄰,六織(納)公路穿境而過,是發展該鄉與織金縣、岩腳鎮進行商品貿易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該鄉及毗鄰該鄉的 岩腳鎮的老卜底、新場鄉的岩腳寨、織金縣的阿弓鎮的吹聾、依聾、尚寨、關寨、大田及雞場鄉的乾河、格戛等村村民進行農貿交易的場所,是發展小城鎮建設新典型的理想場所。
梭嘎苗族彝族鄉梭嘎苗族彝族鄉
梭嘎苗族彝族鄉並村後轄7個行政村62個村民組,國土面積56.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2465畝,其中水田600畝,25度以上坡耕地6760畝。2004年末共有4173戶17650人,其中農業人口16615人,勞動力8902人,苗、彝、回、布依等少數民族6770人。
梭嘎
長角苗是苗族的一個分支,全國僅有五千多人,長角苗同胞至今仍過著簡單、古樸的生活,保存著古老優秀的傳統文化。中挪文化合作項目——六枝梭戛生態博物館信息中心坐落在該鄉高興村,是中國第一座生態博物館。
最高海拔190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400米,全鄉森林覆蓋率10%,鄉境內無礦藏資源,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糧食作物主要有玉米、小麥、馬鈴薯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花生等。近年來,白菜、魚腥草、大豆、西瓜等經濟作物得到一定發展,產生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全鄉喀斯特地質特徵明顯,石漠化現象嚴重,土地貧脊,是典型的深山區,石山區,是貧困程度最深的地區之一。2001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176萬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066萬元,糧食總產量4480噸,年人均純收入860元,人均占有糧食300公斤。
氣候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由於地勢的影響,大部分屬高寒地區,霧罩大,光照較差,最冷的一月平均氣溫4.4℃,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21.7℃,年平均氣溫14℃,無霜期250天左右,年降雨量1210毫米。
全鄉交通較為便利,正在改建的六納公路、鑲邊工程“新倉公路”貫穿全境,七個村村村通公路、通電,
目前已經實施“一戶一表”安裝的有3000餘戶,農戶通電率為99.8%。境內建有移動與聯通手機站各一座,能輻射全鄉廣大地區。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完小一所,7個村都建有國小或教學點。建有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室7個,綜合活動室7個。

頭飾

這支苗裔的標識是其獨特的頭飾。關於頭飾的來歷,當地有一種傳說:清初,吳三桂平定水西宣慰使安坤後,很多依附安氏的苗民四處散逃,躲到織金、郎岱交界處的森林中,以後逐漸聚居在梭戛方圓近百公里的地界內,形成所謂的“箐苗”本世紀以來。為了哄嚇、迷惑林子裡的野獸,開始在頭上戴上奇特的頭飾,這種頭飾先在頭髮中紮上牛角樣的木板,然後用麻線、毛線、頭髮等盤結而成。據稱,這種“頭髮”重的有2公斤多,披散下來的長髮有3米長。

民俗文化

隴戛苗寨的女孩子五六歲就要學繡花,八九歲就要學蠟染。蠟染,用扁平的蠟刀沾上蠟液,在細白布上勾畫出記熟的圖案,然後將畫好的布放入染缸染色,再用水煮去掉蠟,這時一塊上好的“花布”就呈現出來了。
苗裝,先要有麻布,將攤開的麻桿晾曬乾,把麻絲撕剝下來,用紡車編織成厚實的麻布。麻布有了以後,配上前邊的蠟染細白布,再加上苗家女的巧手峰值,就成了別具一格的苗裝。
三眼簫,其聲悠揚嗚咽,如泣如訴,是“箐苗”樂器的主體。三眼簫加上口弦、木葉、嗩吶、蘆笙、牛角等共同構成這支奇異苗裔的樂器體系。
梭嘎苗族彝族鄉梭嘎苗族彝族鄉
刻竹結繩記事,在隴戛是慣常的記事方式。以婚葬為例,活動過程中,用“刺竹”記錄各寨饋贈的禮物禮金,紅白喜事完畢,主事者與主人家當眾報帳,無異議則燒竹毀繩。 寨老、寨主、鬼師,隴戛苗寨寨中事無具細,自有寨老、寨主、鬼師這類自然領袖作主。內外糾紛、婚配喪事、行醫算命等不分大小,各司其職,條理分明。
節日,隴戛民族節日中有特色的是跳花坡、祭樹節、祭山節和耗子粑節。
-跳花坡,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花坡場中間栽插一棵花樹,青年男女圍繞花樹吹蘆笙、跳舞,到坡上對歌,以歌為媒,以舞傳情,戀愛人生。
-祭樹節,在農曆二月第一個龍日。寨子附近找一處茂密地林子,選一棵最古老最高大的樹作為祭祀對象,全寨湊集豬、雞、糧食,等鬼師或家師念過咒辭後,在古樹下挖坑埋4-個裝滿水的土罈子,用石板蓋住,這一刻外人不得窺視,族內人不準隨便走動,婦女更是不得參加。樹下祭祀的主要內容是殺紅毛公雞請祖先享用,祈請祖先保佑。祭祀完畢,全村所有男性痛飲一番,至此,整個祭樹方告結束。
-祭山節,在農曆三月初。程式跟祭樹節相同,只是鬼師或家師要將埋下的水壇打開,觀察水的盈縮,以預測當年的收成和禍福。
-
耗子粑節,在農曆十一月。據傳說,古時有一年耗子特別多,四出損害莊稼,老人們自發組織起來消滅耗子,確保了農業豐收。從此以後,月當地人都要過耗子粑節,組織打耗子,以豐盛的飯菜祭祀祖先。
由於歷史上梭戛鄉與外界很少聯繫,所以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才得以保存下來。
梭戛民俗文化深受文博界的青睞,1998年中國(中、挪合建)第一家生態博物館——梭戛生態博物館落戶梭戛。該博物館由原生狀態的梭戛12個村寨和建在隴戛寨腳的資科信息中心組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