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集成

《梨園集成》,始編於清光緒四年(1878),成書於1880年,是現存的刊行年代較早、彙編劇本較多的皮黃劇本選集。

基本介紹

  • 書名:梨園集成
  • 作者:李世忠
  • 類別:古籍文獻
  • 出版時間:1880年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創作背景,

基本信息

《梨園集成》,始編於清光緒四年(1878),成書於1880年,是現存的刊行年代較早、彙編劇本較多的皮黃劇本選集。

內容簡介

共收錄大小劇目47種,包括《鬧天宮》、《摘星樓》、《百子圖》等,後來,周貽白在其《中國戲劇史長編》中所列《梨園集成》目錄為48種,多一《綠牡丹》,當為另一種增訂本。
這40多出戲,除神話劇《鬧天宮》外,從殷代《摘星樓》、周代《百子圖》起,沿著列國、三國時代,歷經唐宋,迄於明朝,按編年體例,內容多樣,題材廣泛,故事性強,註明唱腔板式,易於排練和移植,百餘年來,一直在戲曲舞台上久演不衰。至今絕大部分劇目,仍廣為流傳,是京劇、漢劇、梆子諸劇種的看家戲。
一些著名京劇演員主演的劇目,諸如:楊小樓的《長坂坡》、譚鑫培的《魯肅求計》、余叔岩的《魚藏劍》、以及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和譚富英合演的《四郎探母》,皆以《梨園集成》所載劇本為藍本。漢劇、川劇、湘劇、滇劇、贛劇、桂劇、秦腔等大劇種流行節目《取三郡》(取南郡)、《訪推焚山》(燒綿山)、《藥王成聖》(藥王傳)、《泥馬渡康王》(五國城)、《闖幽州》(雙龍會)、《珠簾寨》(沙陀搬兵)、《雙李逵》(鬧江州)、《求高計》(魯肅求計)……均移植於《梨園集成》所載之劇本。

圖書目錄

新著選刊曲本目次
商朝
《鬧天宮》 《摘星樓》
周朝
《百子圖》 《大香山》 《火牛陣》 《雙義節》
戰國時
《燒綿山》 《湘江會》 《魚藏劍》
漢朝
《剮蟒台》
三國時
《長坂坡》 《戰宛城》 《祭風台》 《反西涼》
《取南郡》 《濮陽城》 《罵曹》 《魯肅求計》
晉朝
《麟骨床》
南北朝
《因果報》
隋朝
《蝴蝶媒》 《臨江關》 《戰山》 《南陽關》
唐朝
《摩天嶺》 《藥王傳》 《蘆花河》 《桃花洞》
《回窯》 《觀畫》 《天開榜》 《沙陀頒兵》
五代時
《風雲會》
宋朝
《斬黃袍》 《碧塵珠》 《雙龍會》 《求壽》
《紅陽塔》 《探母》 《鬧江州》 《五國城》
明朝
《紅書劍》 《撿柴》 《觀燈》 《雙合印》 《走雪》
案:此本雖亦光緒六年庚辰所刊,而不同於顏氏所見者,前已論。又,目次中僅列四十六出戲,繫於《摩天嶺》後、《藥王傳》前漏一《硃砂印》耳(正文中有《硃砂印》)。

作者簡介

編者李世忠,是一位久居並客死安慶的異鄉人。關於他的生平,查史料得知,原籍為河南固始,太平軍興,於安徽霍邱聚眾起事,為捻軍小頭目。鹹豐五年(1855)向清徽寧池太廣兵備道何桂珍投降,後又殺何反正,接受太平軍的領導。鹹豐八年,受欽差大臣勝保招撫,再度降清。駐滁州,搜刮民財,富敵王侯。
“乃極意聲色宮室,購梨園三部,曰玉苟班、玉蘭班、長春班,各百人。玉貌珠喉,錦衣畫棟,極一時之盛”。這個原來生長於農村,離鄉吃糧當兵,後來成為小軍閥的一介武夫,“雖值倉皇戎馬,不虛絲竹管弦”,卻附庸風雅,酷愛戲劇。所以革職安慶期間,“聽鈞奏於簫韶,仙樂曾聞天上;騎閒遊之款段,嘯歌尚戀湖頭”。
李世忠在安慶開辦一個戲曲科班,當了梨園老闆,廣徵名角,演起皮黃來。戲班中全系安慶人,如大名鼎鼎的楊月樓和產桂林(均為懷寧石牌人)。據《半月戲劇》第四卷九期所載,同治、光緒年間徽班著名小生產桂林,出身於石牌當地小高升班,文武昆亂兼擅,以演《白門樓》最為拿手,有“活呂布”之稱。因為程長庚在徐小香離三慶班時,想起了這位老鄉,故托楊月樓前來羅致,不料月樓反被李世忠留在安慶任教。這說明這個戲曲科班十分重視人才。

創作背景

李世忠在《梨園集成》自序中說:“昧陽春白雪之音,曉下里巴人之調,擬周郎之顧曲,愧少會心;學賀監之知音,有乘大雅。邇來頻約善才,刪除贗本”等語,說明《梨園集成》成書並非出於李一人之手,而是利用科班教學之便,由戲曲演員口述核對,請教師和當地文人捉刀修改提高的。具體講,上述這些劇目,就是他的戲班經常上演的劇本,經過加工整理付梓的。
撇開李世忠的政治行為和態度不論,他晚年在安慶所從事的戲劇活動,在戲劇發展史上是有一定貢獻的。他積極倡議和署名的《梨園集成》,恰好填補了四大徽班人京後,普遍認為安慶梨園“門前冷下車馬稀”的一段空白,用鐵的事實,雄辯地說明這個戲劇之鄉,在四大徽班人京後,依然是笙歌盈耳;他辦起科班,振興了戲曲教育;聘請羅致人才,壯大了演員隊伍;編印成套劇本,交流和傳播了戲曲文化,和全國許多大劇種建立了血緣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