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拉魂第一腔

梨園拉魂第一腔

《梨園拉魂第一腔》是2013年2月1日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薛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梨園拉魂第一腔
  • 作者:薛雷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51072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中國傳統藝術文化領域,戲曲藝術歷來被視為最具“國粹”文化特色的代表品目,自近代以來,備受文學家、藝術史學家、表演理論家、音樂學家看重,不斷有相關文獻劇目整理、歷史流變考察、表演理論總結和聲腔構成研究等著述面世,可謂是成果豐厚、各家爭輝。至20世紀末,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戲曲學”成為文化藝術類型中最早建立的獨立學科之一,其學術研究,蔚然成風,遂形成中國戲曲藝術史論學術研究的一次新高潮。然而,就其戲曲領域各劇種之“曲”一一音樂之研究而言,當時就人才短缺,儘管北方有中國藝術研究院張庚、何為、余從、喬東君等先生,南方有武俊達、劉國傑、洛地等先生,共同倡導和致力於戲曲音樂研究高端人才的培養和引領,但所育新人依然有限,對於中國戲曲藝術領域幾百個聲腔各異、音樂各具個性特徵的地方戲曲劇種而言,實也謂“杯水車薪”;時至今日,情況則更不樂觀,無論是從研究人才的接替現況來掂量,還是從具體研究成果來評估,都可堪稱是“戲曲學”中衰微最為明顯之一角。

圖書目錄

緒論
一、研究之緣起
二、研究之背景
三、研究方法及意義
第一章 拉魂腔流布的淮海地區
第一節 區域文化圈與淮海地區取域
一、區域文化圈概念
二、“淮海地區”文化圈取域
三、作為區域文化圈的四省交界地區
第二節 淮海地區的生態景觀
一、自然生態景觀
二、文化生態景觀
三、民間音樂文化生態景觀
第二章 拉魂腔淵源及形成考辨
第一節 同名同源三形態——“腔調”、“聲腔”及“劇種”
一、拉魂腔稱謂釋義
二、拉魂腔之起源
第二節 “腔調”來源及“聲腔”、“劇種”的形成
一、腔調與方言
二、腔調源於淮海地區的民間音樂音調
三、從“腔調”到“聲腔”再到“劇種”
第三章 區域文化圈內的拉魂腔
第一節 語言與習俗影響下的拉魂腔
一、語言與聲腔劇種
二、習俗與腔調風格
第二節 社會動盪影響下的拉魂腔
一、天災人禍與人口遷轉
二、藝人與班社流動
第三節 拉魂腔及各路劇種
一、“三小戲”時期的拉魂腔
二、“七忙八不忙,九人看戲房”時期的拉魂腔
三、拉魂腔“五路”的劃分及“三大”劇種
第四章 拉魂腔聲腔的區域文化共性與子區域文化個性
第一節 拉魂腔聲腔與區域文化共性
一、曲調、板式、腔式及板體之共性
二、男女分腔與拉腔共性
三、組腔方式上的共性
四、主奏樂器及樂隊伴奏共性特徵
五、拉魂腔聲腔共性的“區域文化”特質
第二節 拉魂腔“三大”劇種聲腔與子區域文化個性
一、淮海戲聲腔音樂
二、泗州戲聲腔音樂
三、柳琴戲聲腔音樂
四、拉魂腔“三大”劇種聲腔個性的“子區域文化”特質
第五章 拉魂腔與淮海區域民間音樂文化
第一節 拉魂腔劇目、曲牌及鑼鼓經
一、相同劇目與劇目移植
二、曲牌與鑼鼓經
第二節 拉魂腔腔調與表演
一、腔調的吸收與融合
二、表演的模仿與借鑑
第六章 淮海地區拉魂腔個案考察
第一節 柳琴戲:江蘇省柳琴劇團考察
一、劇團概況
二、演員生存狀態與技藝傳承
三、代表劇目與演出情狀
四、行政機構設定與藝術生產運行機制
第二節 泗州戲:安徽省濉溪縣程升園泗州戲民間班社考察
一、班社概況
二、班社組成成員、分工及組織規模
三、演出形式、經濟運作與區域文化適應
第七章 區域文化中拉魂腔的生態與生存
第一節 區域文化構建與變遷對拉魂腔之選擇
一、政府關注與投入,
二、運行機制的完善
三、輿論的導向
四、觀眾的培養
第二節 拉魂腔自身藝術構成對區域文化構建與變遷之適應
一、民眾性與地方性
二、獨特性
三、與時俱進,精益求精
第三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下的拉魂腔未來
一、繼承創新
二、觀演適應
三、民間屬性
四、個性特色
結語
附錄一 淮海戲藝人傳承譜系表
附錄二 泗州戲藝人傳承譜系表
附錄三 柳琴戲石門宗傳承譜系表
附錄四 (插頁)柳琴戲傳承譜系表
附錄五 2006年6月至2010年8月筆者主要田野工作概要
附錄六 江蘇省柳琴劇團2007年春節 期間演出安排表
圖譜表索引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