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葉兒·三月》出自《元曲三百首全解》。起首一句“春三月”直接點題,第二、三句則是春三月一處小院內的優美風光。詩人在推出鞦韆這一中心景物時,不忘與明媚的春景伴搭在一起,寫出了“鞦韆惹綠楊絲”的佳句。但本曲中的“惹”字,形神俱見,並有鞦韆屢屢盪起、飛撲楊枝的韻味,決不比前賢遜色。從第四句開始,詩人讓少女出了場。作者的構思,真可以用上“別開生面”四字。小令短短的二十八字,有春天的畫面,有人物的活動,還有富於生活氣息的聯想空間,作品的清新活潑、婉凹多致,就是不言而喻的了。以情見景,餘味無窮,民間散曲作者的智慧才情.於此可見一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梧葉兒·三月
- 鮫綃帕兒:手帕。鮫綃,傳說鮫人所織之絹
- 屬性:元曲
- 資料:《元曲三百首全解》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作品譯文,作品鑑賞,
作品原文
梧葉兒·三月
春三月,花滿枝,鞦韆惹綠楊絲。才蹴罷,舒玉指,摸腰兒:誰拾得鮫綃帕兒①?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鮫綃帕兒:手帕。鮫綃,傳說鮫人所織之絹。
作品譯文
三月的春天繁花滿樹爭俏,盪上盪下的鞦韆,不住地惹動著楊柳的翠條。她剛打罷鞦韆,伸出手指去摸腰:我的手帕兒,讓誰給拾去了?
作品鑑賞
鞦韆是古代少女在春天的娛樂器具。蘇軾《蝶戀花》:“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李清照《點絳唇》:“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縴手。”都說明了這一點。“春三月”正值寒食令節,舊時人家有寒食作鞦韆遊戲的習俗,詩歌中也多有反映,如韓俚《寒食夜》:“夜深斜搭鞦韆索,樓閣朦朧細雨中”,韋莊《鄢州遇寒食》:“好是隔簾花樹動,女郎撩亂送鞦韆”,張未《清明臥病有感》:“處處鞦韆競男女,年年寒食亂風花”,等等。這首小令表現三月的風情,就巧妙地運用了一則少女打鞦韆的生活小景。
起首一句“春三月”直接點題,第二、三句則是春三月一處小院內的優美風光。詩人在推出鞦韆這一中心景物時,不忘與明媚的春景伴搭在一起,寫出了“鞦韆惹綠楊絲”的佳句。王維《寒食城東即事》:“鞦韆競出垂楊里。”歐陽修《浣溪沙》:“綠楊樓外出鞦韆。”都是將鞦韆與楊柳並提的成例。但本曲中的“惹”字,形神俱見,並有鞦韆屢屢盪起、飛撲楊枝的韻味,決不比前賢遜色。
從第四句開始,詩人讓少女出了場。由於已有“鞦韆惹綠楊絲”一筆,作品便從她“才蹴罷”寫起,這是節省筆墨的作法。除了“才蹴罷”的交代外,詩人只用了“舒”、“摸”的兩個動作,便傳神地表現出少女天真爛漫的情態。這舒玉指與摸腰兒的兩句並非率易而作,少女蹴罷鞦韆便舒開了手指往腰裡探摸手帕,正說明了她香汗淋漓,是對鞦韆前文“惹”字的加寫。殊不料一波三折,腰裡的“鮫綃帕兒”競已失落,末句聲氣逼肖,顯示了少女的驚詫。她人剛從鞦韆架上下來未久,架旁的地上未見手絹,則失落必在打鞦韆之前的別的地方。那么,究竟“誰拾得鮫綃lflJI,”?這就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古代小說戲曲中,閨中少女香帕的遺失往往會引出一段段曲折風流的故事,所以這一結尾將導出人們無窮的聯想。作者的構思,真可以用上“別開生面”四字。小令短短的二十八字,有春天的畫面,有人物的活動,還有富於生活氣息的聯想空間,作品的清新活潑、婉凹多致,就是不言而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