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浦村

梧浦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藍田街道,實際屬漳州市龍海區榜山鎮管轄,全村有7個自然村,5000多人口。黨支部、村委會帶領全村民眾創業致富,又踏踏實實為民辦實事,做人民公僕,深受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梧浦村
  • 所屬地區:中國福建省漳州市
  • 人口數量:5000多人口
  • 耕地總面積:237畝
歷史沿革, 地理環境, 經濟,自然資源,基礎設施, 社會事業,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地圖信息,

歷史沿革

梧浦村原屬於龍溪縣,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成立龍海縣,境地屬之;1993年,龍海縣撤縣建市,6月28日龍海市正式成立;1996年,龍文區成立,境地歸屬龍文區,實際還歸龍海市管理;2021年,龍海市撤市設區,境地屬於漳州市龍文區藍田街道,實際屬於漳州市龍海區榜山鎮管理。

地理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梧浦村靠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汽車運輸、物流、車輛維修、木製板、碼頭沙場等產業,農民收入逐年增加,全村已進入小康水平。但在用電、飲水、行路方面存在“一高兩難”的現象,即電費高,飲水源緊缺,道路破落不堪,民眾對此呼聲很大。2004年6月,黨支部、村委會集資50萬元,對全村進行電網改造,僅用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前任拖了三年不能解決的難事。

經濟

梧浦自然村約1000人口,長期以來只靠兩口水井作為飲水源,因為水質不達標,嚴重影響村民的身體健康。近年來,氣候變異,泉水量減少,而用水量增加,民眾到外村取水飲用,嚴重影響民眾生產生活。黨支部、村委會急民眾之所急,聘請水管所的技術人員到現場勘察,尋找水源,制定方案,終於在村境內龍船坑山成功地打了一口深27米的水井,還配備了水泵、水池、管理房,鋪設了總長4000米的供水管道,把清澈甘甜的山泉水輸送到梧浦自然村,後又延伸到洲里村,解決了兩個自然村的飲水用水問題。通水之日,村民鼓樂喧天,猶如過節一般舉行慶祝活動,連瑞竹岩主持方丈也深受感動,親書橫匾一幅“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百姓得離苦”贈給村委會。
幾年來,梧浦村通過民眾出一點,企業捐一點,村里撥一點,共集資180萬元,完成對全村七個自然村的村道改造,實現村村鋪設水泥路。洲里社有100多戶村民,原來只有一條1米多寬的小路通往公路,這次村道改造工程,還為洲里社新辟了一條長1.5公里,寬7米的水泥大道。
黨支部、村委會開展了“家園清潔活動”。梧浦村急需治理的是北溪引水工程右乾渠。他還在小郭坑成立環衛小組,購置垃圾箱30個,分布在各個角落,每天有垃圾車清理運送垃圾。漳州市電視台還為此作了專題報導。
梧浦國小離城鎮遠,為了吸引教師,提高梧浦國小的教育教學質量,村委會撥出村財,對在校教師給予一伙食補貼,還建立獎教教學制度。還親自主持了梧浦國小的校園改造建設,總計投入了80萬元資金,其中的35萬元是吳惠順帶領村幹部冒著酷暑到各企業募捐而來。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7畝(其中:田118.4畝,地118.6畝),人均耕地1.16畝,主要種植烤菸、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10549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24畝,其中養殖面積0畝;草地35畝;荒山荒地51畝,其他面積54畝。有水、林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路、電話,無路燈。全村有0戶通自來水,有36戶飲用井水;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5戶(分別占總數的30%和10%);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3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6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機車35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5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18.4畝,有效灌溉率為10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8.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4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社會事業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20.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2.3萬元,占總收入的68%;畜牧業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7.9%(年內出欄肉豬55頭,肉牛2頭,肉羊11頭)林業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0.83%;工資性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25%。農民人均純收入234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人(占勞動力的2.5%),在省內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養殖,主要銷售往縣內、省內、省外。2006年種植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82.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68%。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50戶,共鄉村人口204人,其中男性110人,女性94人。其中農業人口204人,勞動力12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漢族204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5人,占人口總數的3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人,參合率99%;享受低保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7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否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占農戶總數的3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天花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小百戶中學中學。該村國小距離中學27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7人,其中小學生29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1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240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萬元,有固定資產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5人,女黨員2人。該村有團員14人。

地圖信息

地址:漳州市龍海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