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1949年前,這裡雖有良好的資源和天然條件,但村民還是常常處於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境地。"糠菜半年糧,蓑衣作被地當床,十年倒有九年荒,十日無雨地冒煙,一場大雨變汪洋。"這是村民清苦生活的真實寫照。1949年後,村民組織起來用自己勤勞智慧的雙手,建設起美好的家園,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村黨支部認真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抓好農村改革,全面規劃山山水水,使村莊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梧桐村從治山治水著手,重視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多萬元,做好農業綜合服務的文章,為農戶發展生產提供方便。村里年年開展修水利,建造機埠、閘門,加固堤塘,降低地下水位,架設農用電線,初步實現農業機械化、電器化,全村有農用機埠30座,三面光水泥渠道2700米,建立了機耕隊、農資供應站,方便農戶發展生產。渠水嘩嘩舒暢流,洪澇災害不用愁,科學生產奪高產,年年糧食大豐收。全村已連續二年畝產超噸糧,除了每年完成國家任務糧外,家家都有餘糧。
1984年以來村與省木材公司聯營,投資20萬元,共同開發荒山荒坡,把原來只生長茅草和小松樹的800多畝可種樹的集體山坡地逐年開墾出來,每年種杉樹100畝,1992年已全部綠化。至1992年,最早種的杉木苗已長成了直徑20多公分的杉木,山林木材積蓄量有3千多立方米。
竹筍、蠶桑和漁業這些傳統農副產品,由於市場銷售價格高,經濟效益好,受到農戶的重視。村民管理精細,並堅持按科學技術辦事,產量提高收入增加,特別是春筍和漁業,1992年產量分別達到2254擔和3100擔,收入要比原來增加幾倍。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流通渠道的暢通,現在早上還在地里的春筍和魚塘中的鮮魚,中午或傍晚就成了杭州、上海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無農心不穩,無工人難富。早在1970年初,梧桐村幹部就把眼光投向發展村辦企業,開始時利用村地低山石坡,辦起石料廠,開採石頭,加工成石粉,賣給附近建築單位,後來衝破單純依靠利用本村資源,大膽走向城市,走向大企業、公司,開展橫向聯營,尋找發展村辦企業的合作夥伴。先後辦起電鍍廠、五金包裝廠、工具量具廠。1985年還與鄉聯辦了梧桐水泥廠。1992年10月,梧桐村成立了閒林鎮第一家村級實業公司,黨支部書記周根法擔任總經理,從此,全村工業跨上了一個新台階。
創辦於1982年的餘杭縣五金包裝廠是村的骨幹企業,也是餘杭縣二級工業企業,擁有整套沖、剪、折、壓鋼板的機械設備,多年來為杭州家用電器公司當好配角,協作生產冷櫃底托,年生產量12萬套,質量好,交貨及時,受到杭州家電公司的稱讚。1980年辦起梧桐電鍍廠,為大中型企業加工鍍鋅、鍍鉻,質量過硬,業務興旺。1992年興辦的杭州量具廠餘杭分廠則是與杭州量具廠掛鈎,專門生產加工精密儀器的半成品,每年加工量十萬多套,經總廠後期製作,全部產品外銷。目前村的工業產品還有水泥、紙製品、燈具等。
社會建設
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給村民致富和村區面貌改變創造了條件,更重要的是梧桐村幹部有為集體創業、為民眾辦實事的高度責任感。黨支部書記周根法、村委會主任孫連法是發展集體經濟帶頭人,為民眾辦實事的好乾部。這幾年來,梧桐村幹部堅持年年安排出十多萬元集體資金,為村民辦實事。1988年,村投資12萬元整修村國小校舍12間,更新全部學生課桌椅,購買學生的活動器具,使教育設施完整配套,成為全鄉第一個學校無危房的村。1989年投資33.8萬元建造起自來水廠,為村民安裝自來水,結束了全村自古以來天旱吃髒水,下雨吃泥水的歷史。1990年投資17.6萬元,在全縣第一個辦起了村級閉路電視系統,實現廣播電視共纜傳輸。1991年投資12萬元,為每戶建造了三格式無害化廁所,全村消滅了露天糞坑,村里還在小街道旁建造了一座公共廁所,採用馬賽克裝飾、白瓷磚貼牆。同時村里還建立了衛生分院,99%的村民參加了合作醫療,達到了縣初級衛生保健村標準。1992年,投資9萬多元,建造了270多平方米的村老年活動室,取名四海樓,琉璃瓦條磚裝飾,內有茶室、電視錄像室、文化娛樂室。每天早上全村一百多位老人在這裡吃茶、娛樂。
1989年起,用鄉、村和個人負擔一點的方法實行了獨生子女養老保險,解決村民的後顧之憂。全村沒有出現多胎生育、違反計畫生育的現象。
村裡的小街道,原先是路面不平、狹窄、房屋破舊、雜亂無章,從1990年起,先後投資20多萬元用於村區街道等建設。街道路面鋪上水泥路,兩旁建造9間商業用房,並安裝13盞路燈,街道兩旁砌上花壇,種上了兩棵具有本地特色的梧桐樹,使村貌煥然一新,每天清晨村民來購菜買物,人人都稱方便。
村民每人每年可免費享受自來水6噸,每人每年可免費用電40度,農業用電由村集體支付,每個退休幹部每月可拿85元退休費等。80%的農戶建起了新樓房。
地圖信息
地址:杭州市餘杭區上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