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友誼關

梧州友誼關

友誼關又稱雞陵關、界首關、大南關、鎮夷關。位於廣西憑詳市中越邊境上,關樓兩邊百餘丈,如巨蟒分聯兩山之麓,氣勢磅礴,是嵌鑲在中越邊境上的一顆璀燦明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梧州友誼關
  • 外文名稱:Wuzhou number
  • 地理位置:廣西憑詳
  • 氣候類型:熱帶
景點簡介,景點位置,由來,

景點簡介

友誼關,居桂邊三關(平而關、水口關、友誼關)之首。因其建築雄偉,形勢險峻,故又有“天下第二關”之稱,也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歷代為中國南疆邊防要隘、戰略要地。1885年,清軍名將馮子材率軍在此痛擊法國侵略者,取得舉世聞名的鎮南關大捷;1907年,孫中山,黃興在此領導了永載青史的鎮南關起義。如今這裡還留有中法戰爭古戰場,大清國萬人墳等戰跡遺址。五十年代,經周總理批准,改名睦南關。後來,為彰示中越兩國人民“同志加兄弟”的深厚情誼,又改名為“友誼關”。

景點位置

鎮南關位置險要,在中越邊境之兩山對峙險坳處,離憑祥市18公里,距越南涼16公里,扼中越交通之咽喉。鎮南關初建於明洪武年間(1368-1398),關上設昭德台。清雍正三年(1725年)建關樓一層,門兩重,貫以通道,外層額書“南疆重鎮”,內層額書“鎮南關”,中法戰爭時被毀。蘇元春督邊時又重建二層關樓,關後建有關帝廟和昭忠祠。光緒年間,太平知府甘汝來重修關樓,拆去關帝廟和昭忠祠,改建一幢法式建築“法國樓”。爾後關樓在抗日戰爭中又被毀,僅剩底層拱城門。

由來

建國初期,在城門上建一層樓閣,琉璃瓦頂,檐廊木柱,四周有欞窗。1957年,廣西省政府撥款重修樓,1965年改建成拱式城門和三層樓,高22米,底層為石砌隧道型拱城門,公路從城門通過,城牆厚實,齒形城垛,兩邊石欄桿雕刻精細,門窗構圖精美。城門上“友誼關”三字為陳毅墨跡,字型渾厚,蒼勁有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