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林精神

梢林精神一詞,來源於習遠平追憶父親習仲勛的文章《梢林美麗》。梢林精神是陝甘精神的代表,指的是老一輩革命家與陝甘人民共同奮鬥、堅韌頑強的革命精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梢林精神
  • 來源:習遠平《梢林美麗》
簡介,由來,梢林主義,象徵意義,評價,

簡介

陝北的梢林梢林,是中國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樹種群落,也就是一種陝北的灌木叢。這種樹木低矮,幾乎匍伏於地,象徵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與百姓融為一體的精神,同時它還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梢林是陝甘精神的象徵,也是革命者美麗夢想的象徵:它所代表的為人民而奮鬥的真摯、快樂、謙遜、踏實、堅韌、坦蕩、包容的美好品性,及與大地同在的頑強生命力,成為一種獨有的精神特質。梢林,是中國黃土高原上特有的樹種群落,也就是一種陝北的灌木叢。這種樹木低矮,幾乎匍伏於地,象徵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與百姓融為一體的精神,同時它還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因此,梢林是陝甘精神的象徵,也是革命者美麗夢想的象徵:它所代表的為人民而奮鬥的真摯、快樂、謙遜、踏實、堅韌、坦蕩、包容的美好品性,及與大地同在的頑強生命力,成為一種獨有的精神特質。
陝北的梢林陝北的梢林

由來

梢林主義

20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陝甘邊人民,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陝甘邊區紅色根據地,被左傾機會主義譏笑為“梢林主義”。當時,全國的紅色根據地相繼淪陷,正是“梢林主義”正確政策和策略的選擇,挽救了陝甘邊區這片紅色根椐地,後來與陝北紅色根據地連成一片,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後期直至全國解放“碩果僅存”的一塊完整的紅色區域,既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提供了長征的落腳點,也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出發點,為中國革命實現歷史性轉折做出了巨大貢獻。

象徵意義

習仲勛認為:“梢林主義”是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馬列主義。我們把蘇區叫做“梢林”,這是碰釘子碰出來的。在敵我力量對比上,革命力量處於劣勢,處於敵人的四面包圍之中。在平原上對於敵人有利,於我們則是有害。“梢林”距敵人統治中心較遠,其統治力量鞭長莫及,有利於革命力量的生長和存在,有利於根據地的開拓和發展。雖然“梢林”人口稀少,經濟文化落後,環境極其艱苦,但是民眾有強烈的土地革命願望。因此,我們總是先進行民眾工作,一村一村做調查,一戶一戶做工作。然後組織武裝,開闢蘇區建立政權。

評價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正是從《大公報》對於陝甘地區“赤化”情況的連續報導中,產生出將陝甘地區作為長征“落腳點”的構思。毛澤東曾高度評價說:這個邊區是土地革命時期留下的唯一的一個區域,保存了幾千幹部。毛澤東認為:劉志丹是“民眾領袖,民族英雄”。他為習仲勛題詞“黨的利益在第一位”,認為“他是從民眾中走出來的民眾領袖”。這既是對陝甘革命根據地開創者的評價,也是對陝甘革命根據地軍民的評價,對“梢林主義”的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