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性厭惡是2016年公布的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條件性厭惡
- 外文名:conditioned aversion
- 所屬學科:海峽兩岸心理學
- 公布年度:2016年
條件性厭惡是2016年公布的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
條件性厭惡是2016年公布的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1公布時間2016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出處《海峽兩岸心理學名詞》。...
厭惡性條件作用(aversive conditioning)是經典條件作用的一種。學習對厭惡性刺激作出條件反應的過程。如,狗受電擊後學會逃離電擊地點;人類個體學會在災害發生前採取措施,以防患於未然。主要包含兩類學習:逃脫學習與防患學習。動物由痛覺...
目前沒有可靠的縱向研究來確定SAD的病因,目前的一個推測病因:SAD可能是條件厭惡的結果,性刺激可能與痛苦或創傷性刺激配對,產生厭惡性條件反射,強化過程是維持性厭惡的原因。具體來說,性厭惡之所以得以維持,是因為迴避和強化性厭惡行為...
動物在攝取某種有特殊味覺特徵(如甜味)的食物後,如果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內臟不適症狀,在以後的攝食活動中,就會減少或拒絕攝取具有相同或相似味覺特徵的食物,這種行為變化過程稱為條件性味覺厭惡(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
是一種主要針對酒癮或藥癮的治療,目的在於建立對所用物質的形象、氣味、味道或想像的條件性厭惡。刺激物可以是催吐藥,如吐根鹼或阿朴嗎啡,在飲酒前即刻服用,因迅速導致嘔吐,避免了酒精或藥物的吸收。其他刺激物有電擊、合併或不合併...
厭惡療法(aversion therapy):又稱對抗性發射療法,這是一種套用具有懲罰的厭惡刺激來矯正和消除某些適應不良行為的方法。概念 厭惡療法是採用條件反射的方法,把需要戒除的目標行為與不愉快的或者懲罰性的刺激結合起來,通過厭惡性條件反射...
認知移情是其他兩種移情的先決條件,但是情緒移情卻不是同情移情的先決條件。人際厭惡 分類情況 羅金區別了兩種厭惡,即人際厭惡和基本厭惡。他列出了4種會引起人際厭惡(這種厭惡是後天學來的)的情況:怪異、疾病、不幸的遭遇和精神變態...
社會文化、習俗、歷史條件等對厭惡起主導作用,使厭惡現象出現擴大化現象。不同人的厭惡反應方式是與所處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價值觀等有關。特定的文化形成特定的厭惡情景,不同的文化導致不同的厭噁心理和行為方式。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不同...
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格思里首先利用對抗性條件作用的原理解釋聯想的干擾、遺忘和習慣的破壞。 20 世紀 50 年代後,許多心理學家依據這一思想發展了一系列行為治療方法,如系統脫敏法、自持訓練、厭惡療法等。例如,要消除某人酗酒的習慣,...
厭惡控制是一種行為矯正或行為控制技術。通過施加令人討厭的刺激(如體罰、批評、諷刺或剝奪正當權利等)以實現對人的行為的控制或矯正。如當不良行為出現時,立即給予批評,受到批評的行為出現的可能性會下降。斯金納依據操作條件反應研究中...
餌怯(bait shyness)亦稱“條件性味厭惡”。動物因條件作用而獲得的拒食或躲避曾經產生有害後果的食物的行為。種類十分專一。如大鼠吃過毒餌後如果嘔吐,下次即不再吃這種有毒食餌;狼如果吃了注射過毒物的羊羔,下次就不再接近羊羔。食...
2、性厭惡與無性慾:產生性厭惡常與青春期的發育等問題有關,如可能因為青春期體質很差或自信心不足等。另一個原因是童年或青春期有性行為創傷史,形成了"創傷學習"的經驗,把性與被欺凌或疼痛相聯繫起來,促使了性厭惡出現。由於...
性慾低下診斷量表根據當事人主觀上對性生活的願望、性夢、性幻想、接受配偶的性要求、性衝動的多少來衡量。鑑別診斷 1.性厭惡 二者均有對性活動迴避的表現,但性慾缺乏是因缺乏對性活動的欲望而迴避;性厭惡是因為對性活動的憎惡、恐懼...
所謂強制猥褻,是指除性交以外的違背他人性意願或性感情的行為。要求行為人的行為與性有關且會引起被害人的性厭惡感或性羞恥感。猥褻他人要用強制的方式才符合本罪的要求,因為強制體現了被害人對性意願的違背。強制包括但不限於暴力和...
因此說厭惡療法是經典性條件反射(用做厭惡性反射)和操作性條件反射(痛苦及厭惡刺激即懲罰)的直接運用。由於作為負性刺激的物品或方法的不同,因而可將厭惡療法分為如下幾種:(1)化學性厭惡療法。套用化學藥物,如能引起噁心、嘔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