梘槽營行政村隸屬安寧市八街鎮,地處八街鎮東邊,距八街鎮政府所在地2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市35公里。
東鄰大龍潭,南鄰石壩,西鄰八街,北鄰前所。轄前所、梘槽營、大龍潭、何家營等4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651戶,有鄉村人口2130人,其中農業人口2015人,勞動力12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54人。全村國土面積8.72平方公里,海拔1911 米,年平均氣溫14.8?C,年降水量796毫米,適合種植糧食、蔬菜、烤菸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2348畝,人均耕地面1.14畝,林地10695畝。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8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梘槽營村
- 隸屬:昆明安寧市八街鎮
- 面積:8.72平方公里
- 下轄:4個村民小組
- 人口:2130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文化教育,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人口衛生,村務公開,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348畝(其中:水田1293.5畝,旱地1054.5畝),人均耕地1.14畝,主要種植糧食、蔬菜、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069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7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主要種植紅梨、晚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0畝,有磷礦等資源。 水田
基礎設施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45戶通自來水,有406戶飲用井水。有642戶通電,有36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7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6.69%、87.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4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12戶(分別占總數的37.17%和32.57%)。該村到鎮道路為通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公里,建有集貿市場1個。全村共擁有汽車25輛,拖拉機113輛,機車6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1245畝,有效灌溉率為53.02%,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24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1畝。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7戶;已完成"一池三改"(該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2戶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7戶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77戶住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通電、電視、電話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836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1萬元,占總收入的21.29%;畜牧業收入192萬元,占總收入的10.4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00頭,肉牛12頭);漁業收入13萬元,占總收入的0.71%;林業收入34萬元,總收入的1.85%;第二、三產業收入920萬元,占總收入的50.11%;工資性收入95萬元,占總收入的5.17%。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農民收入以糧食、蔬菜、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00人(占勞動力的16.5%),在省內務工198人,到省外務工2人。 桃子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村二、三產業,主要服務於本地。2007年主產業總收入9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1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紅梨、晚桃、淺水藕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產業。 烤菸
文化教育
該村見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擁有教師2人,在校學生110人,距離八街鎮中學3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87人,其中小學生110人,中學生77人。全村未建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有業餘文娛宣傳隊5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課堂
人文地理
八街"八景"之一的"鶯飛魚躍大龍潭"便出自本村委會的大龍潭村小組。大龍潭村因村內有龍潭一眼而得名,龍潭的泉水自泉眼不斷流出,泉水清澈,各類魚兒在其中悠悠然而自得;龍潭邊古木蒼翠,高入雲霄,樹木之間黃鶯對鳴,自由飛翔,龍潭池中魚兒隨著黃鶯的啼鳴而自由起舞,因而稱為"鶯飛魚躍大龍潭",成為八街"八景"千古佳話。
梘槽營村委會所轄何家營村民小組是抗日將領陳忠書的故鄉;抗日戰爭期間,陳忠書時任滇軍上將旅長,隨滇軍參加台兒莊戰役,戰場上英勇殺敵,從身殉國,體現了中華男兒守死不屈、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 龍潭
新農村建設
自2007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開展十星級文明戶、文明村組、文明家庭、"四清四化"等工作,下一步將圍繞"二十字"方針,紮實抓好新農村的建設工作。 民居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 村委會集體資金困難,無經濟來源; 2、 農田水利配套設施不完善; 3、 產業發展與市場脫節,無法適應市場需求。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積極開發現有資源,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加快公益事業發展步伐,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市場為導向,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如發展紅梨、晚桃、辣椒、淺水藕等特色產業、種植面積100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2000頭、牛600頭;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4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2700元。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43戶,共鄉村人口2031人,其中男性1037人,女性994人。其中農業人口2031人,勞動力1350人。 到2011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29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3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348.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13.95萬元,有固定資產32.62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2.5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14人,黨員中男黨員81人,女黨員33人。 團員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