梘底鎮

梘底鎮

梘底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西南部,西北連洋口,東北靠少陽,東鄰上饒縣花廳鎮,南界上饒縣田墩鎮,西與上饒縣黃市鄉毗鄰。總面積25.33平方千米。鎮駐地梘底,距廣豐區19公里。梘底鎮設溪西村東井村畈上村梘底社區銅坑村銅山村、共6個行政村社區、106個村民小組,共有自然村57個。總人口18618人(201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梘底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
  • 面積:25.33 km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社區
  • 電話區號:0793
  • 人口數量:18618人(2017) 
鄉鎮簡介,水利情況,歷史沿革,基礎設施,農業發展,工業經濟,鎮村建設,教育事業,黨風建設,社會發展,

鄉鎮簡介

梘底鎮位於江西省廣豐縣西南部,東鄰上饒縣花廳鎮,南西界上饒縣田墩鎮,西北連本縣洋口鎮,東北靠本縣少陽鄉,總面積2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總面積20.5%,林地占45.2%,水域占7%,道路、村莊和其他占27.3%。鎮駐地梘底當地,距縣城19公里,轄五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即:溪西村、東井村、畈上村、銅坑村、銅山村、梘底居委會,57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全鎮總戶數4890戶,總人口2.2萬人。
轄區煤資源豐富,梘底素有“煤都”之稱,有色金屬金、銅、鐵伴生。有一條從上廣公路處從洋口商貿城直達梘底境內河金公路的縣道,有一條從上饒下會坑橫穿境內的梘溪河。境內有煤礦兩家,銅礦一家,鞭炮廠一家,服裝廠幾十家,還有棒香廠、磨珠廠等民營企業。2011年鎮財稅總收入26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763元。

水利情況

全鎮有小二型水庫1座,為梘底居柴狗塘水庫,庫容為10.06萬m3,小山塘10座,梘溪河流經我鎮,兩岸河堤總長22.6公里,有4座壩:分別是虎形翻板壩、虎形壩、銅山壩、石壁街壩。

歷史沿革

民用煤產量較多,銅山村的柿乾、梘底村的早梨曾全縣聞名。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洋基村曾設立鄉蘇維埃政府。
明、清時期,境內梘底、溪北兩地屬新成鄉廿五都;鐵家畈屬崇善鄉廿六都。民國三十八年(1949)稱梘溪鄉,轄12保、157甲。解放初期屬第一區。1950年4月,劃分為東井、銅山、中心3個鄉,屬下坊區。1951年2月,下坊區撤銷,將銅山鄉劃歸洋口區,中心、東井兩鄉劃歸吉岩區。1952年1月,新設梘溪區,3個鄉仍劃回,原梘溪鄉劃分為梘底、鐵家、銅山、大溪、東井5個小鄉。1956年合併為梘底、銅山兩鄉。1957年4月,兩鄉合併為東井鄉,為縣直屬大鄉。1958年11月建立躍進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稱東井人民公社。1961年9月,屬橫山區。1984年9月撤社,設立梘底鄉。1997年9月,撤鄉設鎮。

基礎設施

梘底鎮駐地新建商業街2條,一條稱16米街,寬16米、長350米;另一條稱30米街,寬30米、長630米,水泥街道,兩旁建有各類商店60家,年營業額70萬元,飲食、理髮、南雜、五金等服務性行業較全。設有自動電話端局,交換機容量1500門,梘底鎮已安裝程控電話955部。梘底早在清同治年間就設有墟集,今農曆三、六、九為墟日。公路交通較為方便,東有公路通往橫山至五都與二上線接通,北有公路直達洋口,往西至上饒,往東去縣城。並有客運班車往返縣城和上饒。鎮設有廣播電視站、電影隊,有線電視終端用戶2420戶。直至2012年,梘底已發展到幾乎遍布所有家庭;且現今已有少部分家庭成為網路用戶。有中學1所,教職工39人,在校學生1211人;國小7所,教職工104人,在校學生2697人;學前班7所,教職工14人,在校學生400人。有鎮衛生院1所,病床6張,醫務人員8人;村衛生所、個體診所16所,鄉醫31人。
梘底鎮

農業發展

2000年,梘底鎮有耕地面積515公頃,其中水田514公頃,年糧食總產量6412噸。經濟作物主要有油菜子、菸葉、甘蔗等。果園面積較大,達143公頃,年產水果60多噸。農業總產值886.4萬元,工業總產值2380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7232萬元。梘底鎮年財政收入1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50元。2002年,糧食總產量4854.2噸,農業總產值897萬元,工業總產值2998萬元,民營企業12個,年產值500萬元,財政收入16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200元。
梘底鎮梘底鎮
因地制宜,做好“三農”工作。2007年梘底鎮優質農產品基地建設取得可喜成績,共建優質農產品基地7個,面積達2800畝,發展農業龍頭企業5個,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戶對梘底鎮特色農產品柿餅在工藝改良的基礎上,改進農產品包裝設計、拓寬了銷售渠道。積極為民眾代加工編織牽線搭橋,以點帶面,梘底鎮形成了以汪彩琴為首的經紀人帶領1000餘人的代加工編織、針織隊伍,單此一項,梘底鎮人均增收150元,梘底鎮人均純收入達4610元,人均增收510元,其中勞務輸出290元,農副產品增收120元,其它增收100元。

工業經濟

梘底鎮黨委政府把“主攻招商引資、搞好開放型經濟”作為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第一亮點,為此,鎮黨委政府專門制定了“關於加強開放型經濟工作的實施意見”,通過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全面激發全鎮上下招商引資工作積極性,營造親商富商的濃厚氛圍。2008年全年共引進項目4個,契約資金2億元,實際進資7000萬元(縣下達任務5000萬元),新增就業人員4600人。總投資1.04億元的廣豐華能科技有限公司6月份已建成投產。梘底鎮把“主攻特色產業,壯大民營經濟”作為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第二亮點。鎮黨委政府在體制機制上不斷創新,為創業者提供舒適的創業環境。針對梘底的特色產業,通過加大扶持力度,引導一批企業走“靠大聯強”之路,促使民營經濟不斷壯大,2008年全鎮民營企業總產值9800萬元,新增投入2000萬元,濟塢煤礦400萬元,大洋塢煤礦400萬元,虎形電站400萬元。納稅超10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7個,其中:隆欣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納稅60多萬元,傳統產業柿餅加工、棒香加工業規模也進一步擴大,達到了一定規模。
梘底鎮梘底鎮

鎮村建設

梘底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發展農村經濟為基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培育新型農民為重點,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為目標,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以點帶面,搞好村莊整合。,按照“六改四普及”的要求,梘底鎮重點抓好了溪西村的楊家、畈上村的大山、梘底居的下吳家、東井村的溪北等四個自然村的示範點建設。
梘底鎮梘底鎮
一是做到規劃先行。聘請縣城鄉規劃局完成了梘底鎮各村的規劃設計;
二是堅決杜絕零星無序的建房行為;
三是明確主體,兌現政策,始終注重培養農民的主體意識,堅決兌現現有的扶持政策,並適當加以獎勵。累計投入資金200萬元,其中民眾自籌資金114萬元。梘底鎮共拆除空心房29幢,2210平方米,栽植各類樹木5250多棵,綠化面積4040平方米,新建垃圾窯7個,清理垃圾280噸,清理淤泥500立方米,新建改造排污溝渠7100米,硬化道路7公里,完成改水200戶,完成改廁200戶,改豬牛圈57個,試點村安裝電話190戶,電話普及率達95%,安裝有線電視196戶,普及率達98%,安裝使用太陽能熱水器12戶。
梘底學校成立於2005年8月,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前身是創辦於20世紀50年代的梘底鎮中學和梘底鎮國小,是廣豐縣辦學規模較大的學校之一,下屬單位有西校區、東校區、銅山完小
梘底鎮梘底鎮
、溪西完小及銅坑完小。學校現有70多個教學班,約3700名學生,教職工170多名,其中行政管理人員8名。學校占地面積50畝,建築面積約10000平方米,配有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微機室、圖書閱覽室、籃球場、非標準200米跑道及學生體育運動場。
全面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加強了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領導,成立了黨風廉政建設領導小組,制定了《加強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方案》各村(居)配備了紀檢委員。建立健全了領導班子黨風廉政制度,即財政管理、內務管理、政務公開、學習考勤、督查落實等五項制度。同時,鎮黨委與各村(居)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通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全鎮幹部真正做到秉公辦事、清正廉潔,牢固樹立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
2010年全鎮實現社會生產總值4.25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525萬元,比2007年增長了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239元,比2007年增長了42%。
開放型經濟成效顯著。四年來,我鎮始終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不斷強化措施,嚴格獎懲,營造了一個全民招商的氛圍,共引進了華能科技、久順科技、天之嬌藥業等項目20多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個,總計到位資金4.58億元。
農業經濟平穩發展。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殖、加工業;成立了柿餅加工、棒香協會等專業合作社,發展了天桂梨、馬家柚種植基地,培育了波爾山羊、生豬養殖場基地,建設了高效生態種養殖基地6個。根據我縣重點扶持發展馬家柚產業的指導精神,完成面積達兩千多畝的馬家柚種植基地。
城鎮規模不斷擴大,鎮村面貌持續改善
新農村建設屢創新篇。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六改四普及”、以及“三綠一處理”的安排部署,著力增加農民收入,改善民眾生產生活環境,不斷加大新農村建設步伐。四年全面完成19 個新農村建設示範點的建設工作,完成村莊路面硬化40多公里,拆除空心房、違章房等1.22萬平方米,改水800戶,安裝標準路燈35盞,修建垃圾池42個,建文化娛樂中心3個。完成新農村造林綠化面積2000多畝。
城鎮建設日趨完善。我鎮“一河兩岸”的新區藍圖已初具規模,鎮區框架已逐步拉開,新區建設日益完善。四年來累計投入資金237萬元,其中投資110萬元建設梘底中橋一座;投資36萬元鎮區道路2.5公里,並投資21萬元進行了綠化、亮化;投資70萬元建設占地1630平方米農貿市場,即將投入使用;投資62萬元建225米河堤;投資了8萬多元修復了應家河壩。同時,深入開展鎮村衛生環境整治,從根本上治理了“髒、亂、差”現象。
社會秩序平安穩定,三個文明整體推進
綜治信訪工作有新成果。始終牢固樹立穩定就是發展的思路,紮實推進“平安梘底”建設,深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體系,努力建設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建立健全了“平安梘底”建設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注重穩定工作網路建設,配齊配強綜治力量,狠抓信訪工作,及時排查調處,超前化解,近年來上訪率逐年降低。
完善了治安網路建設。以“百日行動”、“三個排查”行動為契機,開展了一系列社會治安綜合整治活動。實施了“天網”工程,在全鎮主要通道安裝了攝像頭,累計投入資金20萬元。進一步加強公共場所、重點部門等的治安防範;注重構建鎮村組治安巡防隊伍,完善了點、線、面相結合的治安防範大網路。
狠抓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加強對轄區內的煤礦、非煤礦山、煙花爆竹等企業的安全生產整治。實行領導幹部包乾責任制,建立起安全生產信息員隊伍,注重隱患排查工作,督促企業責任人整改到位。加強了對居民區內煙花鞭炮非法生產的打擊力度,實行違法違規生產有獎舉報制度,有效地維護了全鎮安全穩定發展的大好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