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噎

梗噎

食道癌的中期症狀表現咽下梗噎感最多見。食管癌是(esophagealcarcinoma)人類常見的惡性腫瘤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占食管腫瘤的90%以上,在全部惡性腫瘤死亡回顧調查中僅次於胃癌而居第2位。據估計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0萬人死於食管癌,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區,是對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危害極大的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多於女性。但近年來40歲以下發病者有增長趨勢。食管癌的發生與亞硝胺慢性刺激、炎症與創傷、遺傳因素以及飲水、糧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有關。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梗噎
  • 英文名稱:esophagealcarcinoma
  • 常見病因: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
  • 常見症狀:咽下梗噎感
原因,檢查,鑑別診斷,緩解方法,

原因

食道癌發生因素眾多,食道癌發生是一個漸進過程,在癌變的過程中必有一種主要因素和若干次要因素,這些因素在癌變過程中又起著協同促癌作用,通過國內、國際的大量調查研究認為與主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一是由於飲食結構和生活習慣的變化,大量進食酸性食物,體質酸化,癌細胞不會像正常細胞因環境酸化而死亡,事實上癌細胞是正常細胞為了在酸性環境裡生長,採取主動變異,並繼續綿延而成。
另外一種是外部因素:①化學物質因素。②毒菌污染有關。③精神因素也是本病發生的重要原因。
而在兩種因素中,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體質酸化為癌細胞的生存的瘋長提供了良好的空間。

檢查

早期體徵要缺如。晚期可出現打呃、吞咽困難。並且由於患者進食困難可導致營養不良而出現消瘦、貧血、失水或惡病質等體徵。當癌腫轉移時,可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淺表淋巴結,或腫大而有結節的肝臟。還可出現黃疸、腹水等。其他少見的體徵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梗噎

鑑別診斷

梗噎的鑑別診斷:
1.食管靜脈曲張
病人常有門脈高壓症的其他體徵,X線檢查可見食管下段黏膜皺襞增粗,迂曲,或呈串珠樣充盈缺損。嚴重的靜脈曲張在透視下見食管蠕動減弱,鋇劑通過緩慢。但管壁仍柔軟,伸縮性也存在,無局部狹窄或阻塞,食管鏡檢查可進一步鑑別。
2.賁門痙攣
也稱賁門失弛緩症,由於迷走神經與食管壁內神經叢退行性病變,或對胃泌素過分敏感,引起食管蠕動減弱與食管下端括約肌失弛緩,使食物不能正常通過賁門,一般病程較長,患者多見於年輕女性,症狀時輕時重,咽下困難多呈間隙性發作,常伴有胸骨後疼痛及反流現象,用解痙藥常能使症狀緩解,反流物內常不含血性黏液。一般無進行性消瘦(但失弛緩症的晚期、梗阻嚴重時,患者可有消瘦)。X線檢查食管下端呈光滑鳥嘴狀或漏斗狀狹窄,邊緣光滑,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後賁門漸擴張,可使鋇劑順利通過。內鏡活組織檢查無癌腫證據可資鑑別。
3.食管結核
比較少見,一般為繼發性,如為增殖性病變或形成結核瘤,則可導致不同程度的阻塞感、吞咽困難或疼痛。病程進展慢,青壯年患者較多,平均發病年齡小於食管癌。常有結核病史,OT試驗陽性,有結核中毒症狀,內鏡活檢有助於鑑別。食管造影有三種表現:
①食管腔內充盈缺損及潰瘍,病變段管腔稍窄,管壁稍僵硬,龕影較大而明顯,龕影邊緣不整,周圍充盈缺損不明顯。
②食管一側壁充盈缺損,為食管周圍的縱隔淋巴結結核形成的腫塊壓迫食管腔,並侵及食管壁所致。③食管瘺道形成。表現為食管壁小的突出的鋇影,像一小龕影,周圍無充盈缺損。為縱隔淋巴結結核,並發淋巴結食管瘺。最後有賴於食管細胞學或食管鏡檢查而確定診斷。
4.食管炎
食管裂孔疝並發反流性食管炎,有類似早期食管癌的刺痛或灼痛,X線檢查黏膜紋理粗亂,食管下段管腔輕度狹窄,有鋇劑瀦留現象,部分病例可見黏膜龕影。對不易肯定的病例,應進行食管細胞學或食管鏡檢查。
缺鐵性假性食管炎
本病多見於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征。補鐵劑治療後,症狀較快改善。
5.食管憩室
可以發生在食管的任何部位,較常見的為牽引性憩室,初期多無症狀,以後可表現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及反流,於飲水時可聞含嗽聲響,有胸悶或胸骨後灼痛、燒心或進食後異物感等症狀。因食物長期積存於憩室內可有明顯口臭,有時因體位變動或夜間睡眠發生憩室液誤吸、嗆咳。X線多軸透視或氣鋇雙重對比檢查可顯示憩室。
6.食管良性狹窄
多有吞酸、鹼化學灼傷史,X線可見食管狹窄,黏膜皺摺消失,管壁僵硬,狹窄與正常食管段逐漸過渡。臨床上要警惕在長期炎症基礎上發生癌變的可能。
7.食管良性腫瘤
一般病程較長,進展慢,症狀輕。多為食管平滑肌瘤,典型病例吞咽困難症狀輕,進展慢,X線和食管鏡檢查見表面黏膜光滑的隆起腫物,圓形或生薑樣壁在性充盈缺損,表面黏膜展平呈塗抹征,但無潰瘍。局部管腔擴張正常,內鏡可見隆起於正常黏膜下的圓形腫物,在食管蠕動時可見在黏膜下滑動現象。有時與生長在一側壁、主要向黏膜下擴展的表面黏膜改變輕微的食管癌不易區別,但後者在內鏡下見不到滑動。
8.食管平滑肌肉瘤
大體所見有兩種形態,一種為息肉型,另一種為浸潤型。息肉型在食管腔內可見結節狀或息肉樣腫物,腫物周界清楚,隆起、外翻。中央有潰瘍,潰瘍面高低不平,腫物也向腔外突出。X線表現,息肉型在食管腔明顯擴張,腔內有巨大腫塊時,呈多數大小不等的息肉樣充盈缺損,黏膜破壞中有龕影,鋇流不暢,管腔受壓移位。管腔外常見軟組織腫塊影,很像縱隔腫瘤,但食管造影時可見該腫塊與食管壁相連而明確診斷。浸潤型的X線表現與食管癌相似。
9.食管外壓改變
是指食管鄰近器官的異常所致的壓迫和吞咽障礙。某些疾病如肺癌縱隔淋巴結轉移、縱隔腫瘤、縱隔淋巴結炎症等可壓迫食管造成部分或嚴重管腔狹窄,產生嚴重吞咽困難症狀,有時可誤診為食管癌。食管鋇餐造影常可排除食管本身疾病。
10.癔球症
本病屬功能性疾病,發病與精神因素有關,多見於青年女性。患者常有咽部球樣異物感,進食時可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誘發。本病實際上並無器質性食管病變,內鏡檢查可與食管癌鑑別。
11.缺鐵性假膜性食管炎
多為女性,除咽下困難外,尚可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現。
12.食管周圍器官病變
如縱隔腫瘤、主動脈瘤、甲狀腺腫大、心臟增大等。除縱隔腫瘤侵入食管外,X線鋇餐檢查可顯示食管有光滑的壓跡,黏膜紋正常。
體徵。當癌腫轉移時,可觸及腫大而堅硬的淺表淋巴結,或腫大而有結節的肝臟。還可出現黃疸、腹水等。其他少見的體徵尚有皮膚、腹白線處結節,腹股溝淋巴結腫大。

緩解方法

(1)改變喜食霉變食物的習慣:目前已有充分證據說明食用霉變食物特別是酸菜、霉窩窩頭和魚露是食管癌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應大力宣傳這類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使民眾少吃或不吃,同時鼓勵種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鮮菜和水果的攝入,補充維生素C。霉變的食物,一方面產生黴菌毒素或代謝產物,一方面促進亞硝胺的內合成,是導致食管癌的主要病因,多吃新鮮蔬菜或補充維生素C可阻斷體內亞硝胺的合成,可使胃內亞硝胺含量降低,從而降低了胃內亞硝胺的暴露水平。另外林縣的營養預防試驗發現,補充核黃素和煙酸能降低食管癌的發病率15%。同時也應積極研究科學的酸菜製作和保存方法,以滿足當地居民世代以來養成的傳統飲食習慣。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不吃霉變食物,少吃或不吃酸菜。改良水質,減少飲水中亞硝酸鹽含量。推廣微量元素肥料,糾正土壤缺鉬等微量元素狀況。套用中西藥物和維生素B2治療食管上皮增生,以阻斷癌變過程。積極治療食管炎、食管白斑、賁門失弛緩症、食管憩室等與食管癌發生相關的疾病。易感人群監視,普及防癌知識,提高防癌意識。
(2)糧食的防霉:霉變的糧食含有多種致癌的毒素,因此積極開展糧食的防霉去毒工作非常重要,特別是應宣傳家庭儲糧的防霉的重要性。一般糧食的含水量在13%以下可達到防霉的要求,一旦發現糧食已經霉變,應採取勤曬,食用時挑揀,多次清洗並加鹼處理,可有效減少黴菌毒素的攝入。
(3)加強飲用水的衛生管理:現已發現食管癌高發區水中的亞硝胺含量明顯高於低發區。因此搞好環境衛生,防止水源污染十分重要,逐漸減少飲用溝塘水的地區,推廣土自來水。對食用的溝塘水也應進行漂白粉消毒,可明顯降低水中亞硝胺含量和殺滅其他傳染病菌。
(4)遺傳致病因素的預防:食管癌具有較普遍的家族聚集現象,表明有食管癌家族史的患癌易感性確實存在,應加強同代人群的監測工作。患者為男性,就加強男性監測,特別是49歲前的人群,患者是女性,加強女性監測,特別是50~69歲的人群,並且應把3代人中發生過2例或2例以上食管癌死亡的家庭,當作危險家庭,對這些家庭中40~69歲的成員當作風險人群,定期體檢,提供預防性藥物或維生素,勸導改變生活習慣等,對降低食管癌發病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