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鎮

梓潼鎮

梓潼鎮位於東經105°31′44″~106°00′20″,北緯29°47′33″~30°26′28″。海拔250~450米。距重慶市區150公里、成都240公里。梓潼鎮是潼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潼南縣擴大對外開放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視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梓潼鎮
  • 外文名稱:Zito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潼南縣
  • 電話區號:023
  • 面積:127.9平方公里
  • 人口:13.1萬
  • 方言:潼南話
  • 火車站:潼南火車站
  • 車牌代碼:渝C
區域位置,名稱來歷,歷史沿革,自然環境,區位優勢,人口民族,交通條件,對外交通,水利交通,經濟狀況,建制沿革,梓潼特產,旅遊事業,

區域位置

梓潼鎮位於東經105度31分44秒~106度00分20秒,北緯29度47分33秒~30度26分28秒。海拔250~450米。距重慶市區150公里、成都240公里。
梓潼鎮梓潼鎮

名稱來歷

縣城鹽關埡口為梓潼鎮發端地,明清於此設鹽業批驗公所,盤查過往鹽船,民眾於此開店設肆。1701年(清康熙40年)重建廟宇,裝修帝像,祭祀文昌,興建場鎮,定名梓潼鎮,隸屬遂寧。建國初更名為城關鎮,1981年恢復梓潼鎮原名。境內大佛,下縣壩為古縣城遺址,398年,新置遂寧郡設治於此,708年置為遂寧縣,1282年併入小溪縣(今遂寧市中區)後廢止。
梓潼鎮梓潼鎮

歷史沿革

1701年重建廟宇,裝修帝像,興建場鎮。因鎮內有梓潼宮而定名為梓潼鎮。1722年,清廷分遂寧縣丞駐鎮兼鹽業批驗。民國元年(1912年)為東安縣治。1914年為潼南縣治。1915年改名城區鎮。1915年建城關鄉。1953年建城關鎮。1981年恢復梓潼鎮。
梓潼鎮梓潼鎮

自然環境

梓潼鎮以丘陵為主,是川中丘陵的一部分。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7.8℃,年均降水量為980.5毫米,年無霜期為329天。土壤以灰棕紫色土為主。
梓潼鎮梓潼鎮

區位優勢

梓潼鎮是潼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潼南縣擴大對外開放和進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視窗。它是連線川渝兩地的黃金通道,龍頭帶動優勢突出,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和人力資源,地處全國無公害蔬菜示範縣域內。有豐富的天然氣資源。隨著涪江南北兩區建設步伐明顯加快和百鎮工程建設的啟動,為梓潼鎮大力建設山水園林中等城市,加快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梓潼鎮梓潼鎮

人口民族

梓潼鎮轄20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委會,幅員面積127.9平方公里。2002年底,梓潼鎮總人口13.1萬人,大多數為漢族,還有回族、滿族等少數民族。其中城鎮人口8.3萬人,占總人口的61.8%,農業人口4.8萬人,占總人口的38.2%。

交通條件

對外交通

即將建成的遂渝高速公路、快速鐵路穿境而過,至重慶、成都均只需1小時,梓潼鎮將成為成渝兩地的近效短程鎮。南接國道319線,西接國道205線,省道國道四通八達。鎮內村村通公路,社通公路率達到90%。以涪江河為主的水路上通綿陽,下達合川、北碚、重慶。

水利交通

梓潼鎮為平壩區,西北偏高,東南略低,平均海拔577米,年平均氣溫15.9℃,年平均降雨量1100㎜。羊馬河、清涼河、黑石河、龍崗河從北向南穿流而過、水源充足,溝渠縱橫、灌溉便利。梓潼鎮道路穿梭,四通八達,全為水泥路面。縣道安梓路沿梓潼鎮土城村插界而過,鄉道觀梓路、梓沿路連線著梓潼中心場鎮,村道天府、棗子、真武路同廖家鎮緊密相連,龍崗路、長壽路、自公路直接通向都江堰市柳街鎮,進出十分方便。鎮上設有一個農村客運站,有數班客車往返於梓潼場鎮和崇州市客運中心站、西門車站之間。

經濟狀況

梓潼鎮圍繞建設山水園林中等城市這一目標按照“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旅遊興鎮、科技富鎮”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城鎮帶動、商貿旅遊、農業產業化”三大戰略,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發展。2002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完成6.9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56億元,非公有制經濟總產值5.34億元。財政收入實現2155萬元,農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180元。固定資產投入實現1400萬元。 通過大力發展“三精”農業,廣泛套用“三新”科技,培植無公害蔬菜業、觀光旅遊業、萬畝茶葉業、經果業、筍竹業五大特色產業,農業產業結構更加合理,已建成無公害蔬菜、茶葉、筍竹業三大現代化農業園區,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通過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工業經濟快速發展,梓潼工業已形成了機械加工、建築建材、能源、化工、紙業、鑄塑、農副產品加工等七大支柱產業。現有工業企業1564家。
三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交通運輸、通訊信息、金融保險、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飲食服務、休閒娛樂、觀光旅等多元化產業結構。
基礎設施基礎設施健全,充分發揮效力。現有中學10所、國小63所,幼稚園20餘所,適齡兒童入學率為100%。有體育館1座,影劇院2座,公園2個。有國家二級醫院2家。城鎮道路全部硬化。有日供水能力20000噸以上的供水站2座,220千伏變電站1個,110千伏變電站2個,汽車站4個,航運碼頭1個。交通運輸、通訊信息、市政公用等服務設施配套齊全。
根據重慶市百個經濟強鎮發展總體規劃,到2015年梓潼鎮域總量翻三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64萬元;二、三產業收入達到1.7億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000元,比全國提前5年實現小康。

建制沿革

梓潼因明代廟宇梓潼庵而得名,清屬北四甲,1909年(宣統元年)屬廖家鄉,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為梓潼聯保屬第三區,1940年並觀勝鎮白衣庵設為梓潼鄉,1958年建成梓潼人民公社,1983年復命為梓潼鄉,2001年10月經四川省民政廳批准撤鄉建鎮,名為梓潼鎮,2005年6月因村組體制改革後,轄真武(原棗子、真武)、天壽(原春天、長壽)、自公、城白(原白衣、土城、)天府5個行政村和興裕社區居委會(原古徑、興裕社區居委會),102個村民組。2006年 梓潼鎮被撤銷,將東升、哨樓、四方、大佛4個辦事處和李家祠、豆芽灣、紀念碑、碉樓坡、接龍橋、岩灣、大橋7個社區劃歸梓潼街道管轄,將東風辦事處及井田、蓮花2個社區劃歸桂林街道管轄。

梓潼特產

1、標準化生豬養殖
梓潼鎮為大力發展生豬,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生豬品質,成立了“崇州市興農養殖合作社”,合作社由養殖大戶馬建中任社長,有社員103戶,社員分布在全崇州市各鄉鎮,社內養殖生豬均是TCL優質豬種(三元雜交豬),共有母豬2350頭,種豬421頭,商品豬存欄45610頭,其中存欄在200頭以上養殖戶就有36戶。包括合作社社長存欄母豬110頭,種豬15頭,商品豬1000頭。
“興農養殖合作社”面向陝西、湖南、貴州等地出售優質種豬、豬苗12300多頭。向市場提供優質環保豬肉2100噸,活躍了豬肉市場,全鎮農民平均增收130多元,年產值達到2480萬元,利潤達250萬元。三元雜交豬其特點為皮薄肉嫩,肉品色澤紅潤,瘦肉率高達66%。2008年,除了在國內暢銷外,還在香港新加坡東歐等市場非常暢銷,形成供不應求的熱銷局面,市場前景廣闊。
2、無公害蔬菜種植
梓潼鎮羊馬河一帶的天壽村、真武村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全為沙河地,水源充足、土地肥沃、經過時代種植實踐篩選,適宜蔬菜瓜果的種植,一直以來保持著大蔥、韭菜和芹菜的種植。主要銷往成都以及周邊區市縣,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村民也具有極強的種植積極性。為了進一步提升種菜的技術知識,提高菜農種菜本領。同時加強網路宣傳,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蔬菜種植、加工企業,或者與蔬菜加工企業簽訂蔬菜收購協定為其提供加工原料,真正把蔬菜種植引向公司+農戶的生產方式上來。鼓勵菜農以地入投,實施投田制,追求蔬菜種植規模化效益,真正把梓潼的無公害蔬菜種植業做大做強。

旅遊事業

定明山
位於鎮治以西1.5公里處。以“八丈金仙”為軸,隔七檐佛閣、鑒亭等古建築群於一體,轄東西佛灣和十大勝景合於一壁的名寺古剎__潼南大佛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有高18.43米的全國最大的飾金佛、占岩回音壁建築之一的“石磴琴聲”及“海潮音”、“黃羅帳”、“翠屏秋月”等。
西郭尖山子
有鄧小平題字的楊闇公烈士陵園。用大理石雕塑的楊闇公全身像。在全身像下的石壁上刻有吳玉章>的詩句:“血沃鵑花紅四野,巴山蜀水更神奇。”
楊家嘴
位於縣城以西3.5公里處,是楊尚昆陵園所在地。陵園座南朝北,後有青龍山,左右有鳳凰坡、木魚坡,長河堰環繞,蜿蜒奔向涪江。建築古樸壯觀,景色高雅清麗。
恐龍化石博物館
鎮內出土了堪稱亞洲第一的恐龍化石,恐龍化石博物館建設項目已經有慶部門立項批准,即將調動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