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山鎮

梓山鎮

梓山鎮位於江西省贛州市於都縣東部,距于都縣城約16公里,距瑞金市 58km,總面積173.6平方公里。東臨黃麟鄉,南連禾豐鎮,西接貢江鎮和利村鄉,北毗嶺背鎮段屋鄉,下轄2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76個村民小組,有梓山、潭頭兩圩鎮。鎮政府駐梓山圩,總人口7.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6.8萬人,是于都縣最大的農業大鎮和人口大鎮。梓山鎮物產豐富,人文發達,經濟繁榮,交通便利。堪稱於都東大門的梓山,歷來為於都重鎮,自古商賈雲集。鎮域廣闊,土地肥沃,在素有梓山面積十分開,六分半山半分田,村莊道路一分余,河流塘庫占半分的17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養育著6萬餘勤勞、勇敢、善良、淳樸的梓山人民。貢江綿延三十多餘里,南北街接梓山,323國道和贛龍鐵路貫穿全境,為梓山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水陸交通條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梓山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
  • 下轄地區:2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376個村民小組
  • 政府駐地:梓山
  • 電話區號:0797
  • 郵政區碼:342312
  • 地理位置:于都縣中東部
  • 面積:173.6平方公里
  • 人口:7.2萬人
  • 方言客家語-於桂片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著名景點:烏仙寨、上蕉水庫、香樟園、萬畝蔬菜基地
  • 機場:贛州黃金機場
  • 火車站:於都站
  • 車牌代碼:贛B
  • 民    族:漢族、畲族
  • 地方特產:梓山醬油、燒卷子、贛南臍橙
  • 鎮委書記:段建陽(2015)
介紹,建制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河流水庫,山峰,人口民族,行政區劃,村情簡介,政務公開,經濟概況,交通,文化歷史,教育,醫療,

介紹

梓山人民祖祖輩輩在此繁衍生息,奮鬥不止,孕育了山靈水秀、民風淳樸的幽雅環境和燦爛文化,湧現了一代又一代的風流名人。在近代革命史上,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無數英雄拋頭顱、灑熱血,創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梓山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勇於開拓,取得了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輝煌成就。改革開放以後,梓山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物別是近幾年以來,鎮黨委、政府一班人帶領全鎮上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以科技教育為基礎,以人才培育為關鍵,全鎮經濟社會實現了歷史上最好最快的發展目標。

建制沿革

解放前夕屬第三區敦孝鄉,解放初期屬梓山區梓山鄉。1958年成立梓山公社,1961年8月分為梓山、固院、長蓮、山塘4個公社。1963年8月山塘公社併入梓山公社,1965年長蓮公社分別併入固院和梓山公社,1968年10月固院公社併入梓山公社。1978年成立段屋公社,嚴崗、高豐、勝利、圍上、上塘等五個行政村劃給段屋公社,1984年改梓山鄉,1997年改梓山鎮。2003年瓦松村併入上蕉村,新興村併入河坑村,生龍村併入龍口村。
梓山梓山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梓山鎮
梓山鎮位於江西省於都縣東部,位於東經115°11'~115°49',北緯25°35'8"~26°20'53"之間。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40公里。

河流水庫

貢江:梓山段河流總長25公里,從花橋村的澄江大橋自東向西流經梓山大橋、山峰壩大橋,在交界處貢江鎮白口村同時與嶺背鎮梅江匯合成Y字形流入於都貢江。
梓山上蕉水庫:位於上蕉村,修建於1971年同時設有兩個閘門用於梓山與固院的田地灌蓋。與同年修建的仙下下欄水庫、寬田高陂水庫、貢江倉前水庫,並稱為於都四大水庫,上蕉水庫是梓山人民乃至於都全縣老一輩人用辛勤勞動換來的。

山峰

磊石頂:坐落於磊石村,梓山第一高峰,海拔754米,據說在站在峰頂可以觀看到贛州市區。
烏仙寨:坐落於永豐村,海拔718米,寨上景色優美,清晨站在烏仙寨上可以觀看到美麗的雲海,山頂上有古寺廟——凌雲寺,過年過節時人氣旺盛。

人口民族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梓山全鎮總人口總人口67571人人,其中農業人口5.6萬人。除少量的藍屋畲族外,絕大多數為漢族,境內通行客家方言(於桂片)。

行政區劃

轄梓山、潭頭等2個居委會,設有瓦松、上蕉、聯星、花橋、永豐、梓山畲族、合和、星明、塘貫、大陂、山峰、山塘、長口、源楓、新興、河坑、安和、潭頭、下潭、紅豐、中心、崗腦、排腦、張軍、龍口、生龍、磊石等27個行政村。

村情簡介

村名
村情
小組數
部戶數
總人口
總勞力
耕地面積
人均收入
主要特產
上蕉
瓦松
21
755
3381
1623
1572
1440
毛竹
聯星
11
281
1232
562
675
1480
茶油
花橋
12
436
1842
866
951
1481
贛南臍橙
永豐
15
606
2600
1222
1322
1505
贛南臍橙
梓山
25
1304
4474
2148
2848
1512
醬油
山塘
11
657
2769
1329
1574
1488
贛南臍橙
合和
9
515
2247
1078
1244
1487
星明
9
258
1085
520
745
1599
塘貫
16
543
2519
1209
1689
1461
贛南臍橙
大陂
15
588
2486
1240
1614
1481
山峰
11
435
1986
953
1110
1450
長口
12
645
3047
1462
1527
1463
源楓
18
491
2411
1165
1491
1462
河坑
新興
23
727
2964
1422
1998
1484
贛南臍橙
安和
11
332
1569
759
990
1520
草魚
潭頭
18
658
2675
1286
1607
1510
下潭
10
360
1366
656
690
1518
紅豐
11
379
1687
809
892
1498
中心
7
395
1552
757
926
1568
崗腦
20
838
3694
1736
1858
1510
排腦
23
768
3081
1479
1695
1510
張軍
21
828
3516
1688
1962
1482
贛南臍橙
龍口
生龍
20
534
2355
1130
1571
1485
贛南臍橙
磊石
24
512
2121
1018
1089
1446
毛竹

政務公開

梓山鎮黨政班子成員
袁上森:鎮委書記主持黨委工作,大學本科文化
謝小東:黨委副書記兼傳宣統戰委員,大學專科文化
李 恆: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大學專科文化
謝稱發:黨委委員,副鎮長,大學專科文化
譚明生:黨委組織委員,大學專科文化
謝來生:武裝部長,大學專科文化
謝文斐:黨委委員,副鎮長,大學專科文化
蒙 敏:黨委委員,大學專科文化
楊建強:人大副主席,大學專科文化
王錢秀:副鎮長,大學專科文化
陳立新:副鎮長,大學專科文化
溫州華:鎮長助理,大學本科文化

經濟概況

境內資源豐富,、雜木樹種遍布;瓷土大理石石灰石等礦產品蘊藏豐富;溫柑、臍橙、柰李、黃花李、枇杷竹筍食用仙人掌等綠色食品出產豐富。境內有投資千萬元的主味食品公司和響譽海內外的梓山醬油廠。[1]
一、國民經濟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2009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2.48億元,增長12.8%;財政總收入953.7萬元,增長12.6%;農民人均純收入2301元,人均增長171元。
農業經濟更加最佳化。圍繞我縣“一主六優”農業優勢產業,調優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引進資金近600萬元,在龍口、磊石、永豐境內開發建設加工橙果園1000畝,至此,臍橙總面積達15000畝,成為全縣臍橙產業的核心鄉鎮之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對1.5萬畝土地進行了土肥測試,全年推廣優質稻5.48萬畝,糧食總產量1.99萬噸。引進浙江客商投資500萬元,註冊成立贛州荒漠甘泉合作社,在潭頭村規劃開發果蔬基地2000畝,已完成400畝。引進300萬元建設苗圃基地115畝。引進客商投資近300萬元開辦了永盛菇業食用菌生產基地。年內出欄生豬10600頭,家禽15.6萬羽,肉兔、野雞等特色養殖業得以健康有序發展。大力實施“一大四小”工程,種植光皮樹19萬株,新增綠化面積1050畝,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積極做好楂林工業園企業招工工作,全年轉移剩餘勞動力1.2萬人,勞務收入超過1.5億元。
民營經濟更顯生機。全鎮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私營企業18個,個體工商戶600餘戶。2009年新增個私企業6個,新增個體工商戶101戶,充分發揮好離縣城近的區位優勢,加強縣城電子、輕紡業的輻射作用,積極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由外出返鄉人員創辦的較大規模而且勞動密集型的針織廠、製衣廠、電子廠得到不斷的發展,基本形成“百姓創家業、能人創企業、幹部創事業”的良好氛圍。對壯鎮域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科學發展再奏新旋律
2009年,我們圍繞“一線兩圩、一江兩岸”的發展總體構架,以“打造一流的團隊、營造一流的環境、創造一流的業績”為工作目標,堅定不移地積極爭資爭項,把項目的引進和建設作為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有序推進了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的多個項目工程的建設。成為歷史上項目工程最多,投資力度最大的一年。潭頭移民新村的建設基本結束、梓山文昌小區的總體框架基本完成,既增添了我鎮城鎮化建設的新亮點,又加快推進了“一線兩圩”的小城鎮建設進程。山峰壩大橋主體工程已經竣工通車、梓山大橋下部結構基本完成,兩萬餘民眾告別了擺渡過河的歷史。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的改造和鎮機關的綠化、美化、亮化一期工程順利完成,計生服務辦公樓的改造工程基本結束,文化站的改造正緊張進行,進一步激發了幹部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為打造一流的幹部隊伍奠定了基礎。以323國道沿線為主的果蔬產業基地基本成型,成為縣委、政府建設超百億元果業優勢產業集群縣的重鎮之一。以仙橙公路沿線山丘為主的萬畝油茶基地正在開展緊張的土地流轉工作,今年上半年將開工建設,潭頭村的2000畝大棚果蔬基地正在擴展建棚。上焦水庫立體生態度假農莊正在開發建設,固院片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水工程項目已在實施中,
三、統籌發展再邁新步伐。
城鎮品位進一步提升。按照“打基礎、強功能”的要求,投入80多萬元,完成了機關大院和文昌小區廣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道路5000餘平方米,鋪設人行地磚2000多平方米,鋪設排污管500米,新增綠地1500平方米,架設彩燈、路燈40餘盞,建設欄球場1個,成為集幹部工作生活與民眾休閒為一體的公共場所。同時,加強了圩鎮規劃建設和衛生的管理,保持了城鎮環境衛生、亮麗、有序。
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高標準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爭取到農田水利項目資金300多萬元,對全鎮20多處灌溉渠道進行了建設和維修。投入450萬元資金的上蕉、石子背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全面完工。新增通村公路硬化10.2公里,在323國道沿線建設候車亭9個。啟動了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

交通

梓山鎮境內交通便利,水泥公路村村通,目前以公路交通為主,境內323國道及贛龍鐵路貫穿全鎮,是通往贛州、瑞金、福建交通要道。
2015年3月開工建設的寧定高速公路貫穿我鎮,並在我鎮河坑村設立於都東互通,高速公路出入口位於河坑村與323國道對接,該項目預計2016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將大大改善我鎮交通運輸狀況和投資環境。
於都東互通於都東互通
有渡口2個,分別為梓山渡口和山峰渡口,航線總里程25公里。
橋樑3座,分別山峰大橋、梓山大橋和新澄江大橋。

文化歷史

梓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相傳梓山因盛產木梓而有木梓山之說,故得名“梓山”。一千四百年以前,地勢平坦的固院曾是于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縣城在這裡駐紮六十多年。蘇區革命時期,梓山是于都縣早期革命活動最活躍的地方,毛澤東同志路過潭頭時曾讚揚當地消費合作社辦得好。主力紅軍長征後,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和紅軍第二十四師在上蕉一帶與國民黨展開了一場激戰,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有名的上蕉戰役。
長征第一渡:踏上二萬五千里長征路,把紅軍送上了漫漫征程,被稱為“長征第一渡”的“山峰垻村和花橋村。
山峰渡口山峰渡口

教育

全鎮共有完中一所,國中1所
梓山中學位於梓山圩上創辦於1951年11月,1968年撤銷山峰國中併入梓山中學,1988年撤銷山塘職業中學併入梓山中學,普通高中服務範圍梓山段屋黃麟3個鄉鎮,學校2200多名學生,教職員工138人,學校現有33個教學班,國中27個班1800名學生,普通高中6個班300名學生。目前新的學生公寓剛建設完,為發展教學的優勢,還建有圖書室、圖書閱覽室、有300m以上環形田競運動場、標準籃球場2個、食堂等。學校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積極創建“學習型”學校,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學校制定了“爭創一流成績,建設一流環境,樹立一流校風,創辦一流學校”的辦學目標,明確了“四個學會”的培養目標,讓每一個走進實驗中學校園的人都“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辦事,學會健體”。
固院初級中學位於位梓山鎮崗腦村,1978年撤銷長口國中併入固院國中.服務範圍13個行政村長口、源楓、河坑、安和、潭頭、下潭、紅豐、中心、崗腦、排腦、張軍、龍口、磊石。1900多名學生,學校現有27個教學班.有教學樓,學生宿舍,食堂等。

醫療

梓山中心衛生院一所公辦一級甲等綜合性醫院創建於1951年3月,初名梓山衛生所,1961年,改稱梓山中心衛生院。內設內科,外科,放射科,婦產科,兒科,中醫科,電子胃鏡,彩超,B超,DR\X光,擁有病床120張。現有正式職工123人,專業技術人員110人。醫院是重要的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於梓山黃麟段屋寬田沙心四鄉一鎮近20萬人口。另有潭頭衛生分院一所一級乙等,內設內科,婦產科,放射科,擁有病床70張,電子胃鏡,B超,X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