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梅花針屬於
皮膚針的一種,因針柄的一端裝7枚小針,狀如梅花,故名又稱七星梅花針。梅花針療法屬民間療法,與其他民間療法一樣,來源於民間,運用於民間,是我國歷代勞動人民在長期同疾病的鬥爭中發現、發展並逐步完善的、簡便有效的、防病治病的經驗總結。
梅花針療法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多年前成書的經典著作——《內經》里就有記載,而且內容豐富。《內經》的記載,正是民間運用梅花針治病的經驗總結,同時也為梅花針療法奠定了理論基礎。
但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存的古醫學文獻中,已找不到關於梅花針的治療方法、治療工具及治療疾病的具體記載,使古代梅花針療法瀕臨失傳。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梅花針療法才重新獲得新生,散見於民間的梅花針療法又受到醫界同仁的重視。20世紀70年代初期。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梅花針科把低壓電流導入梅花針進行治療,獲得了滿意的療效。並稱之為“電梅花針”,使梅花針療法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與提高,使之套用於臨床治療疾病之效果尤佳。
作用原理
經絡感傳學說
本學說以中醫經絡學說為依據,其核心就是經絡學說中的“十二皮部”。本療法治病的重點刺激部位在於皮膚的“十二皮部”,通過刺激“十二皮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因為“十二皮部”是臟腑所屬的十二經脈在皮表的粗線條投影區,也是十二經脈在皮膚的分區和十二經脈之氣的散發所在。梅花針通過對皮膚刺激(應刺部位),針感可隨著刺激部位的不同而驅動和促使相應區域的經脈之氣循行,使針感傳至希望達到的臟腑、筋肉、關節等人體特定部位,從而獲得定向性的調節經絡氣血以及內臟功能等的治療作用,以治病防病。
神經反射學說
根據蘇聯巴甫洛夫學說,人體中的一切器官和組織,是在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和指揮之下發揮其功能,並保持其完整統一性的。神經中樞功能損害或紊亂時,便會引起其支配部位的病變,造成了身體的疾病。治療時是通過刺激神經中樞,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反射。其反射是機體內外的各種因子刺激神經感受器而產生興奮現象,並沿著神經纖維的傳導,直到中樞。經過中樞的聯繫,又沿著另外的傳導路線,直達所影響的器官,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因為通過針刺形成的“痛感反射弧”,可以使末梢神經和中樞神經系統產生興奮或抑制的各種調節反應,進而影響體液、內分泌、免疫等系統,上述系統也產生一系列的相應反應。最終使人體產生局部或整體的良性調節效應,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孫氏因理相關學說
孫惠卿認為,“刺激廣大末梢神經網。自能使許多神經元興奮運動,互動反射,不論內外、遠近都能策應照顧,以發揮各器官、各內臟的功能。增加血液中酵素、腎上腺素,以抵抗各種疾病。所以用本療法治病,可以不用藥物也能得到刺激因素的補益作用,常獲得不可思議的治療效果。通過皮膚刺激的治療作用,以調節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使其平衡發展、互相照顧。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且有益無害。” 這種因理相關論,概括起來,其治病作用和原理有三個要點:一是在“生理上”,以刺痛的驅使力,以抗痛的抵抗力,鍛鍊、增強人體生理功能,解除疾病,保持健康。二是在“病理上”,要著限於“接通”。疾病產生於人體局部與整體脫節或不協調,“接通”了、協調了,疾病就治好了。三是在“標本”關係上,“治本可除標,治標可以固本”。
醫治原理
首先,要掌握一套熟練的經絡檢查法,要善於用拇指的指腹在患者體表反覆循按,觸摸、推壓,找出病區及鄰近部位和脊柱及其兩側的陽性反應處,如條索狀物、結節狀物、泡狀軟性物等,或是酸、痛、麻木等感覺異常處。檢查時要有耐心,注意詢問患者,觀察患者的表情,找出陽性反應處時應立即打上標記,以免在叩刺中遺忘或再次尋找浪費時間和精力。因為這些陽性反應處是非常重要的叩刺治療部位。即梅花針治療的首選部位。陽性反應物的多少與病情的輕重多成正比,多則病重,少則病輕。我們的
臨床經驗證實,叩刺後隨著陽性反映處的減少和減小,疾病就隨之逐步減輕,陽性反應處徹底消失後,疾病就痊癒了。如慢性氣管炎,在第一胸椎至第八胸椎兩側及腰部有條索狀物及壓痛,頜下有結節,如慢性胃炎在第五胸椎至第十二胸椎兩側有結節,條索狀物及泡狀軟性物,如慢性盆腔炎在小腹、腰、骶、腹股溝有結節及條索狀物,堅持長期叩刺這些疾病的陽性反映處後,均能使其逐漸消失而達到治癒的目的。若陽性反應物較多,病屬頑固,需耐心長期叩刺方可治癒。
適應證
本療法治療疾病的範圍相當廣泛。凡內科、兒科、婦科、傷外科、皮膚科和耳鼻咽喉科等諸多疾病均可治療,而且見效快、療效高。如內科的頭痛、偏頭痛、腹痛、胃脘痛、神經麻痹、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高血壓病、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風濕性和類風濕關節炎、神經衰弱、咳嗽、支氣管喘息、陽痿、早泄等;外科的淋巴結炎、淋巴結核、腱鞘炎、某些手術後遺症、尿瀦留等;兒科的小兒麻痹後遺症、消化不良、遺尿等;婦科的月經病、功能性子宮出血等;骨傷科的落枕、肌肉扭傷、骨折延期癒合等;耳鼻咽喉科的鼻炎、神經性聾、牙痛、屈光不正、瞼腺炎(麥粒腫)、視神經萎縮等;皮膚科的脫髮、神經性皮炎、丹毒、多汗症、皮膚瘙癢症等各科多種常見多發病和部分疑難病症,都有較好的療效。
禁忌證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事故發生或造成傳染病的流行,以及延誤患者的治療。我們認為,凡是外傷、難產、急腹症、急性出血、診斷未明的高熱和急性傳染病、嚴重器質性疾病、重度貧血及嚴重心臟病、癌症晚期以及叩刺後容易引起出血的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過敏性紫癜等,應列為本療法的禁忌證。但並不是絕對禁用本療法,在某些情況下,有的疾病仍可用本療法配合治療。
下列情況也應慎用,如咯血、嘔血、衄血、尿血、便血和外傷性大出血疾病,應避免叩刺出血部位,以防叩刺後加重出血;各種骨折,忌在患部叩刺,可在患部附近用輕手法叩刺;婦女懷孕期應慎用,尤其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尤應慎用;各種皮膚病、癤腫、皮膚感染,不宜在患部叩刺。
製作方法
取鋼針七枚(不鏽鋼針最好),一般用質量好的5~6號縫衣針;竹筷子一根,以富有彈性塗漆圓形有弧度的為宜,長約26~30厘米;結實的細軸線3~4尺;玻璃片一塊。
在距離筷子細端約0.5厘米處鑽一小孔,孔的大小能放入七枚用線固定(或用塑膠管固定)的針束為宜;
將七枚鋼針用線捆成圓柱形,然後將針尖輕輕在玻璃片上戳齊,再將針捆緊,把捆緊的針束放入筷子的小孔內,隨後檢查針尖是否保持平整,並注意筷子弧面向上,弓面向下,針尖應在弓面,穿過小孔的針尖部分占全針長4/l0,針尾部分(即上部)占6/10;
針束通過小孔調整適合,針束與筷子呈垂直,用線成“8”字形纏繞捆緊即成。
塑膠柄:針柄用塑膠或有機玻璃製成,形似筷子而富有彈性,細端安一個帶小孔的螺蒜帽將七枚針放入小塑膠管內(較針體短),或用線捆成針束亦可,針尖要齊;使用時將針束放進針柄小孔內,調整合適後,扭緊螺揀帽即可。
操作方法
持針有一些講究。握針不能過緊或過松,過緊了會使腕關節肌肉緊張,影響靈活運動;過鬆了會使針身左右擺動,容易引起出血。正確的持針法是:右手握針柄,用無名指和小指將針柄末端固定於手掌小魚際處,針柄尾端露出手掌l~1.5厘米,再以中指和拇指挾持針柄,食指按於針柄中段。這樣可以充分、靈活運用手腕的彈力。
手法:梅花針的手法要求用腕力彈刺。刺時落針要穩準,針尖與皮膚呈垂直接觸;提針要快,發出短促清脆“踺”的聲音。這種叩打的力量,是腕部的彈力。刺時一定要彈刺、平刺,不能慢刺、壓刺、斜刺和拖刺。頻率不宜過快或過慢,一般每分鐘叩打70-90次。刺激的強度分三種:
輕:腕力輕,衝力也小;叩打到局部皮膚略有潮紅的程度。
重:腕力重,衝力大;叩打到局部皮膚明顯發紅,並可有輕微出血的程度。
中:介於輕、重之間;叩打到局部有潮紅、丘疹,但不出血的程度。
臨床上應根據病情、體質、部位選擇不同手法。凡是小孩、老人、體弱和初診患者,都應是輕度刺激;壯年、急熱性病等,一般用重刺激;也可根據病情需要以及患者對針刺的耐受程度,由輕刺激逐漸改用中刺激或重刺激。
使用技巧
叩刺法
叩刺法有壓擊法和敲擊法。
壓擊法
拇指和中指、無名指掌住針柄,針柄末端靠在手掌後部,食指壓在針柄上。壓擊時手腕活動,食指加壓,刺激的強度在於食指的壓力,適合於硬柄針。
敲擊法
拇指和食指捏住針柄的末端,上下顫動針頭,利用針柄的彈性敲擊皮膚,刺激的輕重應根據針頭的重量和針柄的彈力,靠顫動的力量來掌握,適合於彈性針柄。
叩刺部位須準確,每叩刺一針之間的距離約在0.3-1.0cm之間。一般每日叩刺一次,連續治療7-10日為一個療程,如系慢性頑固性疾病,可持續多治療幾個療程,療程之間可間隔3-5日。刺血
拔罐法治療各種痛症療效特佳,在套用刺血拔罐時,針刺皮膚出血的面積,要等於或略大於火罐口徑,出血量須適當,每次總量成人以不超過10ml為宜。
叩擊技巧
梅花針叩刺時要靈巧地運用手腕部彈力,使針尖叩擊到皮膚後,由於反作用力迅速彈起,僅在表皮上一擊而起,急刺速離,要有彈性,彈跳著連續有節律地叩刺,要做到平穩,準確和靈活,叩刺速度要均勻,要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勻地亂刺。如持針不牢,提針慢或針尖帶鉤,都容易產生拖刺,容易劃破皮膚,形成“一”字形的傷痕,並使患者產生刺痛和畏針。針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將針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覆操作。防止針尖斜著刺入和向後拖拉著起針,這樣會增加病人的疼痛。
正確選配治療部位
局部
施術法如
斑禿,可直接叩刺脫髮處,很快就能長出新發;
神經性皮炎可直接叩刺皮損部位,風濕性關節炎直接叩刺疼痛關節,均可收到佳效。
辯證循經叩刺法
臨床根據病屬何經則取該經的循行部位叩刺治療。
取患部前後相對應的部位施術
如
單純性甲狀腺腫,可叩刺腫大的甲狀腺後,再叩刺項部的相鄰穴位:如膽囊炎,叩刺膽囊區皮膚後,可叩刺其背部相對應穴位,如膽俞。
遠近配伍施術法
叩刺局部後,再叩刺背部脊柱及其兩側和相關
經絡循行部位。如頭痛,除了叩刺頭痛部位和頸椎及其兩側外,還可以叩刺相關經絡的循行部位,如前頭痛、側頭痛、後頭痛和頭項痛要分別叩
刺手是陽明經、少陽經、太陽經及厥陰經肘膝以下的經絡循行部位。如胃及
十二指腸潰瘍,除了叩刺和十二指腸的體表投影部位以外,還可叩刺腰背部第七胸椎至第一腰椎之間及其兩側,最後再叩刺足陽明胃經膝關節以下的循行部位,收效極佳。
維護保養
針具用完後,將針擦乾。如果發現針不齊、不緊、生鏽時,需及時修理或換針。清毒方法:一般侵入75%的酒精內泡半小時即可。另外,叩打過皮膚病、肝炎等患者的針,應與治療一般患者的針分開,以免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