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草

梅花草

梅花草,中藥名。為薔薇科梅花草屬植物梅花草Parnassia palustris Linn.的全草。植物梅花草,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之功效。主治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痰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梅花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梅花草屬
  • :梅花草
  • 分布區域: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
  • 用量:內服:煎湯3-9g;研末:每次1-3g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入肺、肝、膽經。

功效

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止咳化痰。

主治

黃疸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脈管炎,瘡癰腫毒,咳嗽痰多。

相關配伍

1、治黃疸型肝炎,梅花草15g,小白蒿、秦艽、黃柏、紅花各6g,五靈脂、廣木香各3g。共研細末。每服3-4.5g,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內蒙古中草藥》)
2、治急性細菌性痢疾,梅花草15-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或研末,每次1-3g。

炮製

採集加工:夏季開花時採收,洗淨晾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30-50cm。全株無毛。根莖短,近球形。基生葉叢生;葉柄長2.5-6cm;葉片卵圓形至心形,長1-3cm,寬1.5-3.5cm,先端鈍圓或銳尖,基部心形,全緣,花莖中部生1無柄葉片,基部抱莖,與基生葉同形。花單生頂端,白色至淺黃色,直徑2-3.5cm,形似梅花;萼片5,橢圓形,長約5mm;花瓣5,平展,卵狀圓形,長約1cm,先端圓;雄蕊5,與花瓣互生;假雄蕊5,上半部11-22絲裂,裂片先端有頭狀腺體;心皮4,合生,子房上位,卵形;花柱極短,頂端4裂。蒴果,上部4裂。種子多數。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林邊、山溝、濕草地。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青海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根莖呈不規則團塊狀,褐色,有多數鬚根。莖圓柱形,長3-27cm,直徑1-2mm,有縱棱,質脆,易折斷。基生葉褐色,多破碎,完整葉片呈卵圓形或心形,長1-3cm,寬0.5-2.5cm,全緣,葉柄較長。莖生葉1枚,形同基生葉,無柄。花黃色,單生莖頂。氣微,味甘。

相關論述

1、《內蒙古中草藥》:“清熱涼血,消腫解毒。主治黃疸性肝炎,脈管炎,瘡癰腫毒。”
2、《全國中草藥彙編》:“清熱解毒,止咳化痰。主治細菌性痢疾,咽喉腫痛,百日咳,咳嗽痰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