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花紙帳
- 拼音:méi huā zhǐ zhàng
- 近義詞:梅花帳、梅帳
- 分類:床具
- 追溯:宋朝
- 出處:《山家清事·梅花紙帳》
成語解釋,成語出處,成語辨析,物什相關,
成語解釋
一種由多樣物件組合、裝飾而成的床具。
成語出處
宋·林洪 《山家清事·梅花紙帳》:“法用獨牀。旁置四黑漆柱,各掛以半錫瓶,插梅數枝,後設黑漆板約二尺,自地及頂,欲靠以清坐。左右設橫木一,可掛衣,角安斑竹書貯一,藏書三四,掛白麈一。上作大方目頂,用細白楮衾作帳罩之。前安小踏牀,於左植綠漆小荷葉一,寘香鼎,然紫藤香。中只用布單、楮衾、菊枕、蒲褥。”
成語辨析
近義詞
亦省稱“梅花帳”、“梅帳”。
清·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銘》:“梅花帳額銘:學林和靖,以梅為妻;學趙師雄,以梅為姬。梅兮梅兮,吾亦與爾同夢兮。”
物什相關
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紙帳”條目中描寫得更加詳盡:於獨床四周立柱,掛瓶,插梅數枝;床後設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書櫃,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頂,用細白楮(紙的代稱)作帳罩之。可見是一種組合式的臥具。有花,有書櫃,有香鼎,重重意趣,正是朱敦儒《鷓鴣天》里揣摩的意境:“道人還了鴛鴦債,紙帳梅花醉夢閒。”
唐宋時代,造紙材料的精良、造紙技術的高超,超出今人的想像。當時,藤或楮皮所造出的紙張是如此幅大、如此結實、如此綿厚、如此潔白,以至在唐宋以後,紙做的被子、衣服竟然大行其道。至於紙帳,也早在晚唐時期就出現了。據《山家清事》等文獻介紹,宋時紙帳的形式,是在一張臥床的四角樹起四根黑漆柱,其上橫架一個頂罩,由此形成一個輕巧的帳架。頂罩由細木條縱橫相拼成一個個大方格,仿佛棋盤一般的形式,以便於蒙覆潔白的細紙。帳架在床頭、床尾以及背壁的三側也用細白紙蒙護起來,只有在上下床的一側懸掛可以升卷也可以垂放的帘子。用在帳上的都是長寬各有一丈多的大紙,事先要經過特殊處理,具體辦法是把這些紙張纏在木棍上,用繩索一道道勒緊,靜置幾天之後再把紙從棍上解下,紙面上就會布滿魚鱗或龜裂狀的皺紋,增強了耐損度。把如此布滿皺紋的成丈大紙固定到帳柱上,紙幅之間不用糊,而是用線相縫連。古紙如布料一樣,是可以經針線縫的。這樣,一頂樸素而簡便的紙帳就做成了。
紙帳之所以流行,主要原因在於其價廉,因此,是貧寒人家的禦寒工具,也成了清寒生活的象徵。進一步地,士大夫階級把使用紙帳視為節儉、樸素、甘貧守道、不慕富貴的行為表現,因此不遺餘力地提倡。於是,紙帳也就並非一頂帳子而已,在它的內外,相應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配套設計,充分反映出宋代士大夫的細膩優雅的生活品位。
對於那時的人來說,紙帳還有個非常重要的優點,就是吸攏香氣的性能很強。宋代文人重香,特別偏愛梅花香,當時流行的做法是,在紙帳之內的四根帳柱上各掛一隻錫制的壁瓶,瓶中插上新折的梅枝。在寒梅傲放的時節,紙帳的四角必有梅枝的欹影映在半空,宋人還特意稱之為“梅花紙帳”。這種設計似乎很簡單,卻極為那個時代所看重。一到冬天,士大夫們幾乎個個都要在這樣的床帳內眠臥,在他們的觀念中,紙帷如雪,籠起縷縷梅香,讓人在清寒的香氣中入睡再醒來,令人愉悅。
為了製造出更優美的意境感,有人還在紙帷上畫滿大束的梅花。為與這一方幽雅的空間相配套,床上用品也一定要同時符合樸素、風雅這兩個原則。按照當時的習慣,在帳內,沿著床的四邊,要安放一圈摺疊屏風,作為禦寒、防風的補充措施。這種摺疊屏風也是以紙糊做屏面,在唐宋時代,這些小小的紙屏是精心裝飾的所在,絢爛著精美的繪畫。用水墨技法呈現煙雲迷離的江南山水,是宋代床屏上最受歡迎的題材,趙長卿《念奴嬌》“夜寒有感”描寫自己的居室布置,就有“紙帳屏山渾不俗,寫出江南煙水”之句。楊萬里《戲題常州草蟲屏風》一詩則描寫,紙帳內的摺疊屏風上“野花紅白”、“黃蜂作歌紫蝶舞”,還有蜻蜓輕飛,蚱蜢跳躍,一片生機盎然的活潑景象。
寢具則需是布床單、紙被、菊枕、蒲褥才算相襯,錦綺豪華在這裡不得入眼。紙被是用整幅白紙作成,由於彼時的紙質極為厚密,因此在其中薄薄放一層絲綿就足以禦寒,而其視覺效果則為:“一床明月蓋歸夢,數尺白雲籠冷眠。”(唐徐寅《紙被》)至於菊枕,是在秋天菊花盛開的時候,把黃菊花的花瓣採下,通過晾曬讓其慢慢脫水、乾燥,然後把風乾的菊花散瓣縫入枕套。蒲褥,就是以蒲花做絮的床褥。每年九月採下如柳絮一般的蒲花,在火上略蒸以防生蟲,然後曬乾,裝入粗布褥囊,要填充得很滿,再通過鞭打的辦法讓蒲花分布均勻,使用的時候,在褥囊外再套一層布罩,以便於換洗。另外,文人都有臥床讀書的習慣,所以,床架一角要懸裝一個“斑竹書貯”,也就是小竹書架,放上主人愛讀的書。床後沿還設有靠板,以便閒坐時倚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