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刺果

梅花刺果

梅花刺果,中藥名。為薔薇科扁核木屬植物扁核木Prinsepia utilis Royle的果實。植物扁核木,分布於台灣、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健胃消食,明目退翳,解毒之功效。主治食積不化,目翳多淚,瘡毒癰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梅花刺果
  • 別稱:打油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扁核木屬
  • :扁核木
  • 分布區域:台灣、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打油果《貴陽民間草藥》,打槍果《貴州草藥》,炮筒果、牛奶錘、狗奶子《全國中草藥彙編》

入藥部位

果實。

性味

味苦、酸,性涼。

歸經

入脾、胃、肝經。

功效

健胃消食,明目退翳,解毒。

主治

食積不化,目翳多淚,瘡毒癰疽。

相關配伍

1、治消化不良,青刺尖果4個,研粉,開水送服,每日2次。(《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目翳多淚,梅花刺果30g,煎水服。(《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摘果實,曬乾。

形態特徵

扁核木,別名蒙自扁核木《全國中草藥彙編》,懸狀扁核木《貴州中草藥名錄》。常綠或落葉灌木,高1-5m。老枝粗壯,灰綠色;小枝被黃褐色短柔毛,常為粗刺狀,枝刺長達3.5cm,刺上生葉,近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約5mm;葉片卵形至狹長橢圓形,長3.5-9cm,寬1.5-3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有鋸齒或全緣,花兩性;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萼筒杯狀,上部5裂,裂片半圓形或寬卵形,邊緣有齒;花瓣5,白色,基部有短爪;雄蕊多數,2-3輪著生於花盤上;心皮1,子房上位。核果長倒卵形或橢圓形,長1-1.5cm,暗紫紅色,有粉霜,宿萼反折,核平滑,紫紅色。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2560m的山坡溪邊或灌木叢中。分布於台灣、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1、《貴州草藥》:“消積去翳。治目翳多淚。”
2、《全國中草藥彙編》:“消食健胃。治消化不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