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梅縣梅北中學)

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

梅縣梅北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位於梅州市梅縣區石扇鎮,從1907年創辦至今,已經歷了97個春秋。97年來,學校由借兩間店宇辦公上課、僅有6位教員、23個學生的崇德公學開始,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擁有24個班級、有1205名學生、74位教工、校園面積19343平方米、校舍建築9130多平方米、教學設備較為完善的粵東農村一流中學。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辦學成果,學校地址,校風,

歷史沿革

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能有今日這樣的規模,除了形勢發展、歷史進步,更要歸功於僑胞港澳同胞的熱心支持和鼎力資助。
早在開辦國中之初的1926年,校董會便派校長馮乾中先生和校董鄧少樓先生前往南洋各地向華僑募籌建校經費。歷時兩年,得款兩萬餘,作為添建校舍等費用。因而安設了鐵門、鐵柵並建應接室。由於時局影響,應接室未能完工。後幾年又繼續向華僑募捐,將應接室完成(即今東樓)並在梅城首井頭街購置校店一間(價值一萬元),以收取店租作為辦學經費之輔助。
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
1937年,校董會又派張煥環先生前往南洋募款建“羅芳伯紀念堂”,至1940年5月將“羅芳伯紀念堂”建成,又將西齋升樓,還在紀念堂後建校店四間,使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
新中國建立後的一段時期,由乾極“左”路線影響,熱心的華僑報國無門。直到十一屬三中全會以後,改革開放的春風再次激起華僑和港澳同胞的捐資的熱潮。
1981年,旅外校友李達文先生首次歸寧母校,捐資一萬元興建學生飯堂。
1982年,李達文先生再次歸寧母校,見校門口有塊空地,並了解到母校校舍緊缺,便主動向母校借皮尺測量,並當即決定:由他獨力捐資30萬元港元,興建“達文樓”。達文樓面積670平方米,兩層共有教室、住房各6間,大大緩解了當時梅北中學教室、住房緊張的狀況。
1981—1983年,旅印尼僑領、校友章生輝先生號召華僑捐資辦學,籌資22萬港元,興建梅縣區石扇煥文中學,(現己併入梅北中學,保留校址厚貌,作為初一分教點8個班),先後落成“添麟教學大樓”、“雪雲紀念大樓”、廚房等,建築面積達兩千多平方米,教室8間,教工宿舍等20間。對當時的煥文中學的建設可謂功不可沒。從82年設立“煥文生輝獎教獎學金”至今,共獎勵達7萬多元(教師每年2000元,學生每年每班180元),極大激發了教師勤教、學生勤學的積極性。李這文先生、章生輝先生熱心母校建設的愛國愛鄉行動,為旅外鄉賢、梅北校友捐資辦學作出了榜樣。開創了建國後石扇僑胞捐資的先河。
1985年,為紀念母校建校80周年,緬懷教育界老前輩馮引士、肖木粦校長等,由旅外校友章生輝、肖崇文、林清榮、陳偉光肖振伸、鐘瓊琚、彭銘福、曾敏粦等九位先生集資49.5萬港元,拆西樓、西齋、南齋,建起了80周年紀念摟及教工宿舍樓。建築面積總計2200平方米,計有教室8間、實驗室6間、課間休息室3間、教師住房27間。80周年紀念樓及教工宿舍樓的興建,不僅大大改善了梅北中學的教學條件和教師居住環境,也使梅北中學的校容校貌大為改觀。
1988年,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首次歸寧母校,看到母校校容校貌變化較大,教室、實驗室等教學設施也較大改善,唯有師生的生活設施——廚房、飯堂等,不僅破舊簡陋,且衛生狀況極差,便當即表示:回台後由他負責募集30萬元港元建造師生餐廳。他回去後,在旅台校友和石扇同鄉會的共同努力下,梅縣區首座中學師生餐廳遂於1990年春竣工。新建師生餐廳,建築面積為84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設計周全合理,既寬敞明亮、整潔美觀,又將師生廚房、飯堂、浴室分開,不僅大大方便了師生的進餐、洗澡,也有利於搞好衛生和管理工作。
1992年,旅外校友章生輝先生等,目睹正樓年久破損,結構也已不合時宜,遂倡議將正樓進行改造,使其青春化。於是由章生輝、肖崇文、林清榮、李達文、張遠明、丘亮接、李裕能、廖聯喜八位先生集資42萬元港元,加上鎮政府撥款8萬元,將原來窄小、陰暗、潮濕的舊樓徹底拆掉(保留大鐘樓),在原地按原外型模式重新設計安排,建成寬敞明亮、結構合理、實用美觀的青春樓。全樓二層,建築面積為1400平方米,擁有教室6間,圖書閱覽室一間,會議廳一間,還有教研室和教師住房6間,並配置男女衛生間等。梅北中學校園面貌煥然一新,校容校貌更為改觀。
1997年4月2日的校友座談會上,熱心母校教育事業的賢明之土又提出“拆建禮堂,擴大運動場”的宏偉規劃。
2001年1月8日,由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倡議並捐資10萬元人民幣,旅印尼校友曹紹球先生捐資12.5萬元港幣,曹宏德先生、曹振德先生捐資6萬元港幣以及廣州校友等熱心人士興建的四層“科學樓”落成。建築面積達1200多平方米,各種場室十多間。解決了學校多年來場室不足的問題。
2002年3月8日,旅印尼校友章生輝先生伉麗捐資45萬元人民幣的“添麟大禮堂”落成。其中旅印尼華僑丘亮接先生捐資10000元人民幣;李裕能先生捐資5300元人民幣安裝禮堂音響設備;廣州校友捐資製作大禮堂舞檯布幕。他們的義舉為全校師生集會和開展文娛活動提供一個理想場所。
2002年10月16日,由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捐資15萬元人民幣興建:“淦波體育場”落成。農村初級中學有如此規模的體育場,實在是為石扇鎮增色不少,現在的體育場經常是一派龍騰虎躍的景象。
在梅北中學9130平方米的建築中,有8000多平方米是改革開放之後20多年來由僑胞和港澳同胞捐資建造的。捐資總額達300多萬港元。旅外鄉賢、校友為梅北中學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功績有口皆碑,家鄉人民將世世代代懷念他們!
旅外鄉賢、校友在為母校搞好校舍建設的同時,還積極為母校進行軟體建設。為提高梅北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為家鄉培育更多更尖的優秀人才,他們確實是滿腔熱情,不遺餘力。早在1981年4月,校友彰銘福先生,為豐富教工的業餘生活,給母校捐贈了一台20寸彩色電視機,直到現在,仍一直為師生服務著。
1985年4月,章達舜先生捐5000港元、梁森元先生捐資3000港元,給母校購置了辦公廳、招待室的桌椅等各種設備,從而改善了教工的工作、學習環境。
1989年旅港校友黃耿昌先生捐贈價值萬餘元的電教設備。1991年3月,黃耿昌先生又捐贈二萬餘港元作為獎教獎學基金。黃先生不僅自已慷慨解囊,還積極和梅縣區旅港鄉賢李新民先生、陳泰元先生等聯繫,同年10月,隆文籍的李新民先生被黃耿昌先生的熱情所感動,也為梅北中學捐資一萬港元作獎教獎學基金。1993年5月,白宮籍的旅港鄉賢陳泰元先生也捐資三萬元作為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的獎教獎學基金。
此外,旅馬來西亞的曾敏粦先生,也以其先兄曾信粦的名義捐贈5000元港幣,作梅北中學獎教獎學基金。8月,平遠籍旅港同胞何冬青先生捐款2萬元人民幣作獎教獎學基金。12月,廖清伯姆子孫捐款2萬多元人民幣作獎教獎學基金。此外,內地校友也先後為母校募集8000多元人民幣作為母校的獎教獎學基金。旅台校友彭淦波先生又從1992年開始每年給母校5000港元作為當年設的獎教獎學金。旅台校友劉達安先生,倡議設立“鄉學獎學金”,並率先付諸行動。從1990年起,凡從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考上梅州東山中學的學生,每人每學期資助600港元作學習、生活費用。梅州東山中學畢業後若能考取本科大學者,則繼續資助其學習生活費用,每學期1000港元,直到大學畢業。
旅外鄉賢、校友的關心支持,極大地鼓舞了母校師生,將“勤奮、刻苦、團結、進取”的優良校風發揚光大,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近幾年來,國中升高中統考,梅北中學考生的入圍率、入重點率均居全區40間中學之前列,各科平均分都在前五名內。梅北中學也連年被評為梅州市梅縣區教育局系統先進集體。這些成績的取得,完全離不開海內外鄉賢校友的關心支持和熱心資助,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的光榮史冊上,將永遠留下旅外鄉賢,校友光輝的一頁。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深信,在校友們的無私精神的感召下,梅北中學師生將更加努力拚搏,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家鄉、為祖國、為社會培育更多英才!

辦學條件

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9130平方米的建築中,有8000多平方米是改革開放之後20多年來由僑胞和港澳同胞捐資建造的。捐資總額達300多萬港元。旅外鄉賢、校友為梅北中學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的功績有口皆碑,家鄉人民將世世代代懷念他們!

辦學成果

旅外鄉賢、校友的關心支持,極大地鼓舞了母校師生,將“勤奮、刻苦、團結、進取”的優良校風發揚光大,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近幾年來,國中升高中統考,梅北中學考生的入圍率、
歷任校長(19張)入重點率均居全區40間中學之前列,各科平均分都在前五名內。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也連年被評為梅縣區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這些成績的取得,完全離不開海內外鄉賢校友的關心支持和熱心資助,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的光榮史冊上,將永遠留下旅外鄉賢,校友光輝的一頁。

學校地址

梅州市梅縣區梅北中學

校風

勤奮、刻苦、團結、進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