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石宮醮會

梅石宮醮會是梅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打醮”也叫“清醮”,已有600多年的歷史。1385年明代時期,宋氏祖先將“打醮”這一傳統習俗傳入棉洋鎮富強村。古時的人們,通過“打醮”來祈求神靈庇佑;進入新時代,人們更多的是通過“打醮”來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還能與四海親友團聚於此。而在戰時,“打醮”也在默默的發揮著自己獨特的作用。1927年至1934年大革命時期,以五華古大存為代表的革命前輩和先烈們,以棉洋鎮富強村等地的醮會做掩護,常在醮會內開會辦公,多次指揮對國民黨軍的反圍剿戰鬥,並在富強村的梅石宮醮會建立了蘇維埃政府。2012年梅石宮醮會被評為五華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3年梅石宮醮梅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石宮醮會
  • 批准時間:2013年
  • 非遺級別:市級
  • 類別:民俗
歷史淵源,基本特徵,傳承保護,傳承價值,保護措施,

歷史淵源

明代時期(約在1385年埋乘說)宋氏祖先由紫金縣敬梓遷鍵墊臘入五華溜沙定居。當時社會動亂,天旱水澇、疫災,百姓多災多難,民不聊生,科學、醫學落後。人們只得祈求神靈降福庇佑,傳說觀音菩薩下凡紙立淚匙,拯救了百姓,驅走疫災,為百姓帶來平安順景。為感謝觀音娘娘的恩德,修建了梅石宮。每匙紙請年的二月二十九日觀音娘娘誕辰日都舉行紀念慶典祭奠活動,並在鄉中長老倡導組織梅石宮醮會,舉辦太平清醮,當時規定三年一小醮,五年一大醮。

基本特徵

太平清醮內容豐富,主要內容有:“迎觀音登台主醮”、“起師封山”、“迎各路眾神聖駕來臨”、“安灶君”、“起幡安大士”、“起高登竹”“集體行香巡遊各村寨”、“上總表”、“拜星君”、“上硃砂表”、“度孤施食,施陰施陽”、“放生”、“祭奠眾神”等,功德圓滿,散醮、宴賓。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太平清醮期間,醮區內村民實行齋戒,一日三餐食素,還實行“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污言”、“不吵架”,對構建和諧社會,保護生態環境,抑制刑事犯罪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

保護措施

2012年7月11日,經五華縣人民政府批准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棉洋鎮梅石宮醮會舉行掛牌慶典儀式,縣文廣新局、棉洋鎮政府等相關單和墓晚位負責人轎姜和村中長老共同為慶典揭幕,以弘揚孝道催乃懂盛、祈禱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牲畜興旺為宗旨的民間醮會從此列入了縣級非遺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