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溪崗新石器時代遺址
- 發掘:福建省博物館
- 揭露面積:531平方米
- 發現時間 :1987年
梅溪崗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廣崇陽溪上游與梅溪交匯處的溪旁小山崗上,隸屬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鎮角亭村。遺址即坐落在山崗頂部,相對高度30~40米。1987年,全省文物普查中發現,遺物散布範圍近2萬平方米。因當地農民開墾茶園、種...
這標誌著武夷山市舊石器時代考古實現零的突破,把武夷山市的歷史由原來的三四千年提前到3至5萬年,大大豐富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武夷山市武夷鎮角亭村南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虎山廟附近地段,自1984年、1987年兩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以來,屢有文物發現。1994年福建省考古隊在角亭梅溪崗遺址考古發掘期間曾對這一...
某些跡象表露,與塔山遺址關係緊密,有可能是塔山遺址的東向延伸,但又保持相對的獨立性,故其內涵有待將來的考古發掘。對地位偏僻的我縣來說,實屬珍貴;與塔山遺址一樣,是可引以自豪的文化財富,亦是世界人類的共同財富。它預示著中華古老文明史研究在我縣良好的考古前景。簡介 姚家山遺址坐落於梅溪姚家山村村...
石器以石斧為多,另有少量鑿、鏟、刀、璜、玦等。玉器以璜為主,形制有橋形和環形兩種。根據墓葬出土的少量陶器特徵判斷,這批墓葬相對年代與洞庭湖地區湯家崗文化比較接近或略晚。3、揭露了200餘個具有特殊用途的新石器時代“灰坑”。這批“灰坑”集中分布於遺址東北部,分布相當密集,而且大多是沿崗地頂部靠近外...
棠下環遺址是廣東省珠海市平沙棠下環境內遺址。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遺址。位於廣東省珠海市平沙棠下環。面積1.2萬平方米。1994-1996年進行三次發掘,揭露面積1 500平方米。屬商代的遺存包括灶、石器加工場、石砌的活動面及較多的陶器、石器、玉器和水晶器等。鑄銅石范是廣東首次發現的有明確層位關係的石范。年代相當...
南沙灣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象州縣沙蘭村南沙灣。1999年、2000年進行兩次發掘,發掘面積350平方米。遺蹟有柱洞等。文化遺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角器等。石器有斧、有肩斧、錛、雙端刃器、穿孔器、鉤狀器、網墜、礪石網墜等。陶器均為夾砂陶,不見泥質陶,有紅、紅褐...
曉錦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距資源縣城13千米的曉錦村資源鎮後龍山上,屬新石器時代遺址,於1997年底被發現。曉錦遺址經多次發掘,揭露面積達800多平方米,共出土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各類珍貴文物2000餘件,並發現很有考古價值的墓葬和建築遺址。尤其是其中出土的13000多粒炭化稻米,經專家鑑定,屬...
新石器時代至商代遺址。位於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草堂灣。原有面積1萬餘平方米,現存面積約6 500平方米。1989年進行發掘,發掘面積145平方米。新石器時代遺物包括石器和陶器。石器僅有尖狀器和礪石兩件。陶器均為手制,以夾砂紅褐陶、灰黑陶為主,盛行繩紋、麻點紋、條紋,刻劃紋多與繩紋、條紋或鏤孔構成...
這標誌著武夷山市舊石器時代考古實現零的突破,把武夷山市的歷史由原來的三四千年提前到3至5萬年,大大豐富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武夷山市武夷鎮角亭村南省級文化保護單位虎山廟附近地段,自1984年、1987年兩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以來,屢有文物發現。1994年福建省考古隊在角亭梅溪崗遺址考古發掘期間曾對這一...
南仙霞嶺余脈,北千里崗余脈,中部金衡盆地,衢江自西往東橫貫中部,流程28公里。姑蔑文化,位於龍游縣寺底袁村,總面積2000餘平方米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此次考古,共發掘穿孔石器、紡輪、石刀、夾炭黑陶片等40餘件,其中一“豬頭”形象的石器表明浙西先人飼養豬的歷史長達4000多年。主要特徵是地方文化內涵深厚,有著...
下梅村,位於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國家風景區以東4千米處,距武夷山市區6千米,2500多人口,住戶居民500戶。商周時期就有了新石器時代人類活動遺蹟,村落建於隋朝,里坊興於宋朝,街市隆於清朝,是由江西一帶客家人的一支遷徙至此,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概況 下梅村坐落在武夷山市東部,距市區6千米,南依武夷山...
其中有新石器時代遺址81處,商周遺址67處,宋至清代木構古建築兩千餘處,唐至清代的古塔、經幢64座,古橋345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保護單位54處。如中國長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構建築華林寺,被譽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賜琅琊王德政碑”,被稱為書法藝術世寶的唐篆書法名家李陽冰親書的烏山...
此外公園裡還有在曉錦發現的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活動遺址、梅溪的清代開採錫礦活動遺址、紅軍長征時期翻越老山界紅色旅遊文化遺產等。 開發建設 播報 編輯 廣西資源國家地質公園(5張) 在資源,旅遊配套設施還處於較為落後的水平。在旅遊交通方面,連線資源和桂林兩地的只有一條省道,為一級路,路程約107 公里,但行車要2 個...
梅溪石牌坊 解放萬山群島登入點 新石器時代石錛(左、中)石斧(右)夏商時期石范(右)陶范(左)春秋、戰國銅劍(左)銅斧(左2、3)銅鏃(右)新石器時代白陶豆 新石器時代彩陶圈足盤(中)、彩陶片 新石器時代末期有把帶流壺 春秋釉陶豆 戰國米字紋陶罐 唐代唐三彩(釒復)唐代長沙窯彩繪壺 宋代景德鎮影青劃花碗 南宋...
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距今萬年的“上山文化”遺址,是中國長江下游及東南沿海地區迄今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是世界稻作農業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江南第一家”,自宋迄明,鄭氏同居15世,三朝旌表,明太祖朱元璋御賜“江南第一家”。民間藝術豐富多彩,起於清代的竹...
雙孔石刀(新石器時代);龍把鳥首銅孟(戰國);青瓷褐彩臥羊(東晉);青瓷唾壺(唐代);青瓷菱花口碟(五代);銅鏈(春秋戰國)。文物挖掘 樂清市區域內一些古墓葬、遺址、窯址的搶救性發掘中所清理出的文物,如1965年12月竹嶼牛頭山晉墓的清理出雞首壺、銅洗、三足硯等20多件文物,1983年,慎江排岩頭...
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曉錦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歷史。綿延傳承了上千年的“七月半”河燈歌節,已成為“中國百姓生活游”十大主題之一,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每年吸引眾多中外遊客前來賞玩,2015年吸引遊客60餘萬人次。此外,獨具特色、被列為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
縣道唐鄧路、潦英路、龍鳳路為骨架,以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為脈絡的遍布英莊鎮的交通網路。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英莊鎮因元朝時,鎮人民政府駐地一帶為打捕鷹房民匠總管府提領官員駐地,名為鷹莊,後演稱英莊。文物古蹟 英莊鎮境內有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英莊新石器時代遺址1處;其它古蹟有賈營祖師廟1處。
在石橋山下村、邑坂村瓦窯崗以及蘆坪崗有三處石器時代遺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隋代古水渠和引水隧洞,還有黃鞠古墓、霍林宮遺址、宮後壟遺址、唐代“霍童洞天”石碣、邑坂仙峰庵的摩崖石刻等唐宋時期的古蹟。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以支提華藏寺、外表村的清代民居“百二間”、霍童村的清代建築文昌閣、汪侯亭、雙峰書室...
“能耕田”指的是能種水稻,從新晃出土的舊石器看,早在5萬—1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了,從新晃新石器遺址中發現的稻穀顆粒和稻灰看,新晃先人至少在5000年前就學會了耕種水稻。鄰近的靖州縣出土了5000年前的竹飯簍,和今日新晃等侗族地區竹飯簍的一模一樣,佐證了侗族地區在楚軍到來之前就已經進入了農耕時代。...
潦河鎮境內文物古蹟有張茂莊村北漢墓、新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潦西村潦河遺址,其中新集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為河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著名人物 宋照肅 宋照肅,男,漢族,民國三十年(1941年)3月生,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潦河鎮崔營村人。196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4年8月,參加工作。1988年,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
萬壽岩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大佑山、瑞雲山,尤溪九阜山,建寧金饒山、閩江源等。三明是福建省的重要工業基地,集聚了我省最大的鋼鐵、化肥、化纖、人造板、造紙、重型卡車等生產企業。路面機械、環保機械、橡塑機械等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領先地位,已形成冶金、林產加工、汽車及機械製造、礦產加工、化工、建材、紡織...
《遠古雲南——史前時期的雲南》展覽圍繞重大地質發現、重要遺址,展示雲南史前時代在世界的重要地位,展示不同區域、不同民族淵源背景下人們的生產生活、宗教藝術和文化差異,這個展廳是雲南省博物館新館展覽的一大亮點和重要的科普教育展覽。該展分為生命大爆發、恐龍世界、從猿到人、新石器時代4個部分。展示雲南享譽...
鄞州區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時期,境內就有原始人類居住。1973年冬在古林鎮三星村原蜃蛟鄉三聯村盧家橋發現的原始公社遺址,已有5000年的歷史。約在原始社會末期,至遲在夏朝初,“鄞”已成為確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兩字合成。鄞縣春秋時屬越國,戰國時屬楚。秦滅楚後,於公元前...
新石器時代,境內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縣境屬楚黔巫中地。秦統一中國後,縣地屬長沙郡。西漢置昭陵縣,地屬昭陵管轄,隸長沙國。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三月析昭陵縣置夫彝(亦作夫夷)侯國,縣境為夫彝侯國地,隸屬零陵郡。新王莽始建國元年(9年),夫彝侯國除。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
浙江省博物館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餘姚市河姆渡鎮新石器時代遺址,對出土文物進行考證,發現當時已有野生楊梅存在。以此推算,餘姚楊梅生長歷史可追溯到7000年以前。中國人工栽培楊梅的歷史,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前西漢司馬相如所著的《上林賦》,其中有“挎棗楊梅”的詞句,這是南方楊梅北引到西漢帝都長安種植的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