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錦遺址

曉錦遺址

曉錦遺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距資源縣城13公里的曉錦村資源鎮後龍山上,屬新石器時代遺址。於1997年底被發現,經先後三次發掘,揭露面積達800多平方米,共出土石器、陶片、炭化稻米和果核等各類珍貴文物2000餘件,並發現很有考古價值的墓葬和建築遺址。尤其是其中出土的13000多粒炭化稻米,經專家鑑定,屬人工栽培稻,為我國嶺南地區發現最早、海拔最高、數量最大的一批標本之一。

該遺址地處長江流域與珠江流域兩大水系交匯處,其文化遺物豐富、獨具特色,具有重要的考古意義和價值,命名為“曉錦文化”

2009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國務院核定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曉錦遺址 
  • 所在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資源縣
  • 地理位置:曉錦村後龍山
  • 發掘面積:800多平方米
  • 遺址年代:3000——6000年以前
  • 級別批次:廣西自治區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
  • 時代:新石器時代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批准文號:國發(2013)13號
  • 編號:7-0393-1-393
遺址介紹,文化分析,

遺址介紹

它的發現起源於當地民眾蔣家祥提供的線索。
從資源縣資源鎮曉錦村被確立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後,廣西自治區考古研究所與資源縣文物管理所聯合對其進行了為期4年的發掘。經有關專家對原始文化層與出土文物進行了分析,曉錦古人類遺址至少可以分為前後兩期(也有人分為三期),前期應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後期可能至商周時期。出土的古文物在3000至6000年以前。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資源縣曉錦遺址被列為廣西自治區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這是資源縣目前文物保護級別最高的,也是唯一的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北京大學考古系嚴文明來到過發掘現場。他在仔細考察發掘現場和發掘實物後認為,曉錦原始文化遺址是原生層,屬兩個不同歷史時期,有早晚之分,最早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屬山坡遺址,這種遺址在全國也很少見。據有關文物專家推估,居住在此的原始人部落時間為40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
曉錦遺址發掘的最大收穫是發現有炭化稻米,通過水洗法共選出炭化稻米12000多粒,其形狀各異,品種較多,經初步鑑定是較原始的栽培粳稻,有少量秈稻。這是目前為止廣西地區發現的最早的一批史前稻作標本。專家認為,曉錦遺址可望與河姆渡遺址一樣,成為一個原始文化時空框架的坐標性文化遺址。

文化分析

從最近發掘的炭化稻米較多的情況來看,曉錦部落已進入原始農業耕作期;從石紡輪的發現可以推測該部落已懂得紡織;石鐲的被發掘,說明該部落已進入比較文明的時期;大量柱洞被發掘,可以推測他們是建屋而居,生活已相對穩定。該原始部落遺址涵蓋面積比較寬,其原始居民大約有60人,深達多的文化層表明該部落在這裡生活的時間還較長。這些驚人的發現為中華文明的研究與探索註上了新的一頁。專家認為,曉錦遺址可望與河母渡遺址一樣,成為一個原始文化時空框架的文化遺址。為建立廣西桂林原始文化的時空框架找到了一個新的坐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