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

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

吉林省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吉林省梅河口市輝發河南岸松江路與萬隆大街交匯處,創建於1947年11月,已經有65年的光輝歷史,1980年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中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
  • 校訓:開拓、創新、勵志、育人 
  • 創辦時間:1947年11月
  • 類別:省重點中學
  • 現任校長:李文贊
  • 所屬地區:吉林省梅河口市
  • 主要獎項:全國德育教育基地、全國課堂教學創新示範校
  • 占地面積:34,560㎡
  • 建築面積:18,000㎡
  • 地理位置:輝發河南岸松江路與萬隆大街交匯
  • 朝鮮文名字:매하구시조선족중학교
辦學歷史,教學設施,辦學理念,培養人才,學校榮譽,

辦學歷史

1947年9月,海龍縣人民民主政府責成海龍縣朝鮮民主聯盟,在山城鎮籌建朝鮮人中學。經各方籌措,於1947年11月1日,正式建立了海龍縣朝鮮人民海山中學,1951年3月,校名改為海龍縣朝鮮族中學。
1954年,校名改為海龍縣第二初級中學,1958年8月,更名為海龍縣第二中學(完全中學),並增設高中班。
1966年6月,因“文革”爆發,海龍縣第二中學開始全面停課,時間長達兩年半之久。
1966年8月,梅河口鎮朝鮮族國小決定設中學班,定校名為梅河口鎮朝鮮族中學。
1967年10月,海龍鎮朝鮮族國小設中學班,定名為海龍縣第九中學。
1969年12月,中和公社朝鮮族中學成立。
1978年3月10日,梅河口鎮朝鮮族中學改名為海龍縣第十一中學。
1978年4月19日,二中、九中、中和朝中的高中部併入十一中,十一中成為梅河口市唯一的完全中學。
1980年,十一中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中學。
1985年4月,海龍縣第十一中學更名為梅河口市第十一中學。
2004年7月1日,梅河口市第十一中學更名為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
2008年3月,梅河口市第二中學的國中部和職高部均併入梅河口市朝鮮族中學,成為“一校二制”的教學模式。

教學設施

2006年新建的校舍,符合國家規定的選址要求。學校占地面積32917㎡,校舍建築面積為16915㎡。校園規劃設計合理,生均校園面積達38.7㎡、生均綠地面積達1.4㎡、馬上要修建的塑膠運動場地面積達15,000㎡。
學校建有校園網和標準化物理、化學、生物實驗室及音樂室、計算機室、圖書閱覽室、心理諮詢室等專用教室。具有現代氣息的電子教學資源庫,電教教材、音像資料滿足教學的需要。2010年學校完成了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學校共有計算機180台,學生達到每8人一台計算機,一線教師每人一台手提電腦。在班級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備,加大了教師備課容量,促進了教師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課堂效率。學校有一個圖書室、兩個閱覽室,藏書三萬多冊,生均圖書達到37冊以上。

辦學理念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梅河口朝鮮族中學大膽改革,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辦學之路。學校集普通中學、職業教育、留學生教育於一體,實行多元化教育模式,設有國中部、普通高中部、職教部、國際部。現有教師156名,其中中教高級34名,中教一級70多名,湧現出3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特級教師;教學班35個,學生總數近千名,規模居朝鮮族散居地區朝鮮族中學前列。校風為:“團結向上,務實進取”;校訓是:“開拓、創新、勵志、育人”。

培養人才

建校60多年來,學校送走5,639名高中畢業生、11,494名國中畢業生;升入大專院校3,937名, 589名學子考入全國各重點大學,其中13名同學考入清華、北大;培養職高畢業生660名、中師畢業生225名;送出二百多名赴韓留學生,累計接收一百餘名韓國留學生;向國家隊培養選送6名女子柔道健將,向省級以上文藝團體選送8名專業人才。在1993年高考中,姜光文同學榮膺吉林省文科狀元;先後有14人獲地區高考文理科狀元。

學校榮譽

學校先後被有關部門確定為“全國德育教育基地”、“中國未來教育研究所(學習共同體)實驗學校”、東北師大、延邊大學教育實習基地,曾被中國教師報評選為“2008-2009年度全國課堂教學創新先進學校”,還被省教育廳評為“吉林省民族漢考工作先進集體”。此外,學校曾獲得“中國校園安全文化建設創新獎”、“通化市民族教育教學工作一等獎”、“全國課堂教學創新示範校”等殊榮,還獲得了吉林省教育廳頒發的“吉林省學校藝術特色示範學校”、“綠色校園”、“示範宿舍”等諸多榮譽稱號,並被教育部命名為 “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梅河口朝中已成為吉林省東南部區域民族教育的中心,被譽為朝鮮民族英才的搖籃,如今在黨的民族教育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教育改革之路上大顯身手,正向省民族重點校目標邁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