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必永

梅必永

梅必永,生於1970年,喜愛武術,曾任雲河武術協會會長並且在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七項全能冠軍。但不幸的是,2012年11月中旬,在與鄰居葉某發生衝突的時候被刀具砍死。武術高手不敵刀具,引起網友熱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梅必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70年
人物經歷,起伏生涯,工廠創業,死亡詳情,人物榮譽,人物軼事,拔刀相助,武友切磋,社會評論,

人物經歷

1992年春,鄧小平南巡講話似浩蕩春風吹遍全國,也吹進了雲和山城。縣委、縣府適時出台中了關於發展木製玩具、袋料香菇、童鞋、軸承、高山蔬菜5個“千家萬戶”的政策。在這種大氣候的影響下,時年25歲的梅必永萌生了自己辦廠的念頭,從此一發不可收。歷經20年的磨礪,成為雲和軸承行業中一顆閃光的新星。

起伏生涯

梅必永,生於1970年。18歲那年,經人介紹進了縣軸承廠當農民契約工。他勤勞肯吃苦。按常規,1台自動車床作3班倒,分3個班次,而他一個人經常上兩個班。當時廠里開始試行按件取酬,他的月工資最高拿到1800多元,而廠長才拿108元工資。憑著一手過硬的修理技術加上一份極好的人緣,僅4年時間,他就從學徒工成為管理20多名工人的車間主任。後來,他承包了車間。這在一般農村人看來應該是很有出息了。但梅必永有極強的上進心,他並沒有滿足於此。

工廠創業

1994年10月,他打聽到一位永康人手裡有兩台自動車床要出售,於是拿出自己平日積蓄,又向親友借了一些,籌資4萬元買了下來。上午買來,下午就安裝到城郊小徐村老屋裡,晚上調試成功,做出了合格產品。從此,他辦起了屬於自己的小作坊。摸著屬於自己的車床,看著閃著金屬光澤的套圈,梅必永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他召來熟練工人安排上3班制,這兩台車床從此晝夜不停生產。按照當時的行情,每加工1隻軸承毛胚,可以拿到0.08—0.09元的加工費,每隻可賺0.03—0.04元的利潤。每台車床一晝夜可生產3500隻套圈,這樣,每月可得利潤4200元,兩台機器1個月就可賺到8400元。這對於白手起家的梅必永來說,確實是很值得高興的啊!
這樣連續加工4個月後,共生產出80萬隻產品。但產品由縣軸承廠收購後,並沒有多少現金可以拿到,大多被拖欠著。1995年6月,梅必永聽說本縣生產的軸承產品大多銷往慈谿、寧波方向,就背起簡單的行囊,搭乘貨車到人生地不熟的慈谿招攬業務。幾天跑下來,他大開眼界,茅塞頓開:久呆山城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原來在慈谿私營企業已經是遍地開花,形成燎原之勢,國營、集體企業已所剩無幾,看來私營企業前途無量啊!這次外出,他與幾家私營企業談成了加工業務,雖然量不多,但畢竟打開了銷路,這為他的產品走出山城打下了基矗
經過兩年多的苦心經營,梅必永的小作坊終於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手頭也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但是他還是精打細算。他掂量著手裡的每元錢,心裡有一個願望:將所有的利潤都積累起來,用於擴大生產規模。1996年1月,他投資10多萬元,添置了1台自動車床,10台儀表車床,軸承套圈日產量達到1萬隻。生產規模擴大了,梅必永的工作量也更大了。他不僅包攬了生產、行銷、勤雜,還兼機修質檢。他有時甚至工作達20個小時。平常大多是夜裡1點鐘以後才能休息,且每周得往慈谿、寧波跑一趟,把加工好的產品送出去,把原材料運回來。憑著對事業的一腔熱忱,他不顧苦與累,把心思集中在擴大工廠的業務上。
所謂天道酬勤。到1996年底,梅必永已擁有上百萬元資產。他打算到縣城租賃廠房,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恰在此時,縣民政局下屬的福利廠因經營不善倒閉,急待轉租出去,條件是每年租金2.6萬元,另外負擔6個殘疾人每人每月120元的生活費及水電費。梅必永有些猶豫:如果搬到這裡,除租金、殘疾人的生活費,各部門的收費也隨之而來,而且廠大了管理人員也相應增多,初步一算,僅費用一項開支就近2萬元;如果繼續搞家庭作坊,小打小鬧,那就意味著企業永遠不會壯大。權衡利弊之後,他還是簽下了承包契約。他看中的是這片廠房,他想在這裡大幹一番。1997年4月19日,對梅必永來說,是一個頗具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他從苦心經營了3年的泥屋裡搬出來,落戶到福利廠磚混結構的廠房。幾乎與此同步,他到縣工商局申請辦理企業執照。當工作人員問他企業名稱時,他脫口而出:雲信軸承廠。寓意即:立足雲和,誠信發展。
就在他把自己的打算付諸於行動之際,這一年爆發的亞洲金融危機也殃及到軸承行業。連續4個多月貨款不能及時回籠,使梅必永真的有些不知所措。沒有現金,企業如何運轉?為了避免企業走進死胡同,他採取幫慈谿廠家來料加工的辦法,以維持企業正常運作,至於電費、工人工資等,能拖的則緩一緩,不能拖的就向親戚朋友借。他動員父母親、岳父母把積攢多年的養老錢投入生產,並發動工人藉資助工廠解困。後來,忍痛將自己的機車也賣掉……他實在不忍心自己用心血建起的工廠就這么停工。他堅信,困難總會過去。當時許多同行在這艱難中紛紛倒閉,相繼改行,梅必永卻思考著如何把他們急於低價拋售的機器收購過來:這些原來需花3—5萬元購來的機器此時只需花6—7千元便可買來,這可是天賜良機啊!他的想法卻遭到了家人的竭力反對。父母認為,你現在有上百萬資產,已經很不錯了,只要守好現有的攤子就行。妻子也勸他:你長年累月沒白天沒黑夜,做人為何要這么辛苦?面對親人的不理解,梅必永有些猶豫了,但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他毅然下定決心:時機必須抓住,要為企業發展壯大打基矗他開始著手收購機器。正是由於他的眼光敏銳,一批原價值80萬元的設備最終以38萬元成交購進,而且他只需付12萬元現金,對方同意餘下的寫欠條,按1‰的利息在年底結清。這就使工廠如虎添翼,生產能力將近翻一番。
為了儘快走出困境,他多次上門找客戶催討貨款。但對方也同樣一肚的苦水,他們的企業同樣面臨生存危機。怎能為難人家呢?無奈之下,梅必永只得將貨款換為成品,然後運到溫嶺、黃岩一帶,以虧本價賣出去,為的就是拿回等米下鍋的現金。這個時期,是他精神最苦悶,經濟最困難的時候。出差,他睡在租來堆放產品的倉庫里;餓了,自己煮一鍋飯,就著一小包榨菜;最令他難堪的是,由於沒錢及時充值,手機多次被關機……即使如此,他也沒有退卻。他橫下一條心,破釜沉舟,全力拚搏,堅信生機就潛伏在最黑暗的黎明。越是艱難時候,他越是不放鬆產品質量問題。他相信,只有以質量取勝,才能在同行業中立於不敗之地。因此,他利用這段生產淡季集中精力搞新產品開發,使雲信產品達到30多種規格。通過這一階段狠抓產品質量,雲信產品合格率達到99.9%。
果然不出梅必永所料,就在1997年10月,軸承行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生機,各地發來的訂單頻頻傳來,貨款也陸續回籠,這使早已為此養精蓄銳的梅必永興奮異常。他和全廠工人們鼓足幹勁投入生產。僅1999年10月至12月間,產值就達到200餘萬元,而且產品質量穩定,生產和經營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態勢。
從1999年起,梅必永更加關注企業管理,他深知自己文化底子薄,要使工廠從家庭作坊式擺脫出來,走上規範化管理,只有在實踐中摸索的同時,虛心學習、借鑑別人的經驗。為此,每逢出差,他必定要找幾家企業主交談,利用吃飯喝茶的機會,聽取他們的管理之道,治廠之方。他還經常地利用業務往來機會,到別人的生產車間、管理部門走一走,看一看,汲取可用之處。隨著社會法制的逐步健全和完善,梅必永深刻地意識到,在法治社會,一個企業必須學法用法,以法律規範企業發展,維護自身利益。他的辦公桌上、書櫃裡就多了一些法律文書,稍有空閒,他就要拿出來讀一讀,琢磨一番。
幾年的辦廠實踐,使梅必永強烈地感受到誠信對企業至關重要。所以,他一直把信用2字看得很神聖。早在1997年,雲信軸承廠下屬的1個加工點因操作時看錯圖紙,導致產品出現了1毫米的誤差。當時,這批價值5萬元的半成品已全部發出,對方已經投入成品生產,而且貨款已匯到雲信廠帳戶上。梅必永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告知對方:無條件退貨,已加工的產品全部由我照價買下。他把所有的責任主動全部承擔下來。這使對方大為感動,從此業務往來成倍增長。時隔5年過去,這批產品依然留在倉庫里,作為一種警示,梅必永用它來經常地提醒不忘質量,牢記誠信。
2001年5月,梅必永買下了1幢面積8000平方米的廠房。從此,他有了屬於自己的廠房。2000年3月,雲信公司通過改制,成立了雲信軸承有限公司。經過幾年的奮鬥拼搏,雲信產品在同行業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產品質量達到國家有關標準,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勢頭。梅必永對雲信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要在5年內,建立一個國內微小型軸承套圈生產基地,讓雲信產品遍布全國,打進國際市場。

死亡詳情

梅必永在武術界可謂聲名遠播,與發生衝突的葉某年紀相仿,兩人打鬥時,梅某拿了木棒,葉某手持刀具,圍觀的民眾都為葉某捏把汗,還以為吃虧的肯定是他。比劃來比划去,竟然梅某先後中了數刀,最終倒在血泊中。
據報導,梅必永從小痴迷武術,曾是雲和縣武術協會會長,擅使“板凳功”和“洪拳”。而用菜刀砍死梅必永的“老兵”葉某,並不是真正的退役老兵,“老兵”只是他的外號。
然而大家不清楚的是,如果梅必永算是一個武術高手的話,那么“老兵”也是一位武術高手。據劉國平老先生介紹,葉某也常年練習“洪拳”和散打,並且練拳的時間,並不比梅必永練拳的時間短。
據劉國平介紹:梅必永早就已經不是武術協會會長了,準確地說,他只是在2006年至2007年的一年半時間裡,是當地武術協會會長。
據稱,“老兵”葉某與梅必永是同村人,並且都是事業上的強人。梅必永開有一家軸承廠;而“老兵”則常年承包村裡的砂石廠、磚廠和賓館。據說一山不容二虎,兩人相互不服對方,生活上多有小摩擦。

人物榮譽

2006年,參加“青春寶杯”2006年第四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在他個人參加的四個項目中,他勇奪三金一銀。
2007年,在浙江杭州舉行的國際武術大賽中,他獲得七項全能冠軍。

人物軼事

拔刀相助

20多年前的一天,他在一家飯店吃飯,店裡闖進十幾個手持馬刀、東洋刀等武器的年輕人,他們是向這店老闆找茬的,不一會就打起來了。梅必永實在看不下去了,抄起屁股下的板凳,用一招他自己琢磨出來的“橫掃千軍”,將對方打散。

武友切磋

梅必永並不贊成隨便使用武力,迫不得已的幾次“亮招”,心裡也時時掌握著分寸,決不傷人。因為對梅必永來說,他喜歡的不是在人前炫耀,而是找到同道中人切磋。一次,梅必永本來要到舟山的桃花島,在途中一家酒店吃飯時,碰到了一個也會“板凳花”的武友。結果,這兩個“武痴”你一招我一式的切磋了起來,而這一切磋,讓他們把時間也忘記了,“那天我們兩人都太高興了,居然切磋到了凌晨一點半。”

社會評論

劉國平介紹:梅必永早就已經不是武術協會會長了,準確地說,他只是在2006年至2007年的一年半時間裡擔任當地武術協會會長。至於梅必永在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的冠軍,劉老先生解釋:“那是2006年、2007年浙江當地傳統武術套路比賽獲得的,小梅參加了兩次,都是武術套路。我們協會,前前後後一共已經拿了200個冠軍了。”
傳統意義上的中國武術,是在千百年來冷兵器戰爭中,身經百戰的倖存者總結出的戰場生存之道。而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人們的生死肉搏經驗越來越少,武術功夫越來越被娛樂化。那些所謂的“武術高手”不是嘴把式,就是只能打不會搏擊的平常人。國際武術大賽中獲得七項全能冠軍,拿著棍棒被人砍了,可見花拳繡腿害人匪淺。
中國功夫的畫皮被人幾招剝去是一回事,梅某與葉某打架鬥毆又是另一回事。彼此是鄰居了,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僅僅因為通道問題,解決糾紛的方式有多種,何必舞刀弄棒的?有道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寬。”如果雙方在發生矛盾時能夠想到自身退讓一步,必然能夠換來全身而退,否則,兩虎相爭,結局是不難預料的。
鄰居之間相扶相幫,彼此互諒互讓,這樣的悲劇一定可以避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