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北宋官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梁鼎(955—1006),字凝正,益州華陽(今四川成都)人。太宗太平興國八年(983)進士。歷通判歙州、知吉州,以能聲聞。代還,上言請定州縣長吏考績之法。累擢度支判官,與陳堯叟建議興修三白渠及陳、許諸州水利。真宗鹹平時,為度支使。因在陝西禁解池鹽,實行官賣,又以陳腐官粟攤給民戶,被劾罷。景德初,出知鳳翔府。好學善書,工篆、籀、八分。有《隱書》、《史論》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鼎
  • 別名:凝正
  • 出生地:益州華陽
  • 職業:政治家
  • 代表作品:《隱書》三卷,《史論》二十篇,《學古詩》五十篇。
人物生平,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梁鼎,登太平興國八年(982)進士甲科,解褐大理評事、知秭歸縣,再遷著作佐郎。不久升任開封府判官,遷太常博士、三司右計判官,又為總計判官,會復三部,為度支判官。建議興三白渠,及陳、許、鄧、穎、蔡、宿、亳數州用水利墾田。遷都官員外郎、江南轉運副使,就改起居舍人,徙陝西。端拱初,獻《聖德徽號頌》萬餘言,試文,遷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聲聞,有詔嘉獎。徙知吉州,民有蕭甲者,豪猾為民患,鼎暴其凶狀,杖脊黥面徙遠郡。太宗尤賞其強幹,代還,賜緋魚,舊例當給銀寶瓶帶,太宗特以犀帶賜之,記其名於御屏。淳化二年(991),五將分道擊李繼遷,李繼隆擅出赤檉路無功,還奏軍儲失期,坐削三任。復為殿中丞,領職如故。以母老求郡,歷知徐、密二州。真宗即位,復舊官。鹹平四年(1001),遷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賜金紫。時三司督逋負嚴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與薛映按籍詳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諫議大夫、度支使。景德初,知三班院、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出知鳳翔府。以居憂哭泣傷目,表求判西京留司御史台。
歷知數州,皆有政績。磊落尚氣節,居官峻厲,名稱甚茂。好學工篆籀,嘗著《隱書》三卷,《史論》二十篇,《學古詩》五十篇。
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梁鼎逝世,終年52歲。賜二子出身。

史籍記載

梁鼎,字凝正,益州華陽人。祖鉞,仕蜀為劍門關使。父文獻,乘氏令。鼎,太平興國八年進士甲科,解褐大理評事、知秭歸縣,再遷著作佐郎。端拱初,獻《聖德徽號頌》萬餘言,試文,遷殿中丞、通判歙州,以能聲聞,有詔嘉獎。徙知吉州,民有蕭甲者,豪猾為民患,鼎暴其凶狀,杖脊黥面徙遠郡。太宗尤賞其強幹,代還,賜緋魚,舊例當給銀寶瓶帶,太宗特以犀帶賜之,記其名於御屏。
淳化中,上言曰:“《書》云:‘三載考績,三考黜陟幽明。’此乃堯、舜氏所以得賢人治天下也。三代而下,典章尚存,兩漢以還,沿革可見。至於唐室,此道尤精,有考功之司,明考課之令,下自簿尉,上至宰臣,皆歲計功過,較定優劣,故人思激厲,績效著聞。五代兵革相繼,禮法陵夷,顧惟考課之文,祇拘州縣之輩,黜陟既異,名存實亡。且夫今之知州,即古之刺史,治狀顯著者,朝廷不知;方略蔑聞者,任用如故。大失勸懲之理,浸成苟且之風。是致水旱荐臻,獄訟填溢,欲望天下承平,豈可得也。伏惟陛下繼二聖之丕圖,為億兆之司牧,念百官之未乂,思四海之未康,特詔有司,申明考績之法,庶幾官得其人,民受其賜矣。”
俄為開封府判官,遷太常博士、三司右計判官,又為總計判官,會復三部,換度支判官。至道初,鼎洎陳堯叟建議興三白渠,及陳、許、鄧、穎、蔡、宿、亳數州用水利墾田,事具《食貨志》。遷都官員外郎、江南轉運副使,就改起居舍人,徙陝西。二年,五將分道擊李繼遷,李繼隆擅出赤檉路無功,還奏軍儲失期,鼎坐削三任。復為殿中丞,領職如故。以母老求郡,歷知徐、密二州。真宗踐位,復舊官。鹹平四年,遷兵部員外郎、知制誥,賜金紫。時三司督逋負嚴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與薛映按籍詳定,多所蠲免。逾月,拜右諫議大夫、度支使。
時西鄙未寧,建議陝西禁解池鹽,所在官鬻,詔從之。以鼎為制置使,楊覃為轉運使,張賀副之,又以內殿崇班杜承睿同制置鹽事。議者多言:“邊民舊食青鹽,其價甚賤。洎禁青鹽以困賊,令商賈入粟,運解鹽於緣邊,價直與蕃鹽不相遠,故蕃部齎鹽至者,不能貨鬻。今若禁解池鹽,與內地同價,則民必冒禁復市青鹽,乃資盜糧也。”時劉綜為陝西轉運使,鼎奏罷之。綜歸朝,亦密陳其非便。鼎既行,即移文禁止鹽商,所在約束乖當,延州劉廷偉、慶州鄭惟吉皆不從規畫。
又鼎奏運鹹陽倉粟以實邊,粟已陳腐,鼎即與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聞而止之,上封章密陳其煩擾者甚眾,鼎始謀多沮,遂令林特乘傳與永興張詠會鼎等同議可否,於是依舊通鹽商。鼎坐首議改作非是,詔罷度支使,守本官。未幾,丁內艱,起復。景德初,知三班院、通進銀台司兼門下封駁事,出知鳳翔府。以居憂哭泣傷目,表求判西京留司御史台。三年,卒,年五十二,賜二子出身。
鼎偉姿貌,磊落尚氣,有介節,居官峻厲,名稱甚茂。好學,工篆、籀、八分。嘗著《隱書》三卷,《史論》二十篇,《學古詩》五十篇。子申甫、吉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