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書》由梁漱溟先生寫給第二任夫人陳淑芬的50封家書組成。這些書信從未發表過,對於梁漱溟研究者來說,意義非凡。特請梁漱溟的兒子來做相關注釋。《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書》是失而復得的梁漱溟家書首次公布,特別收錄梁漱溟先生的珍貴手跡。
基本介紹
- 書名: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書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1094817
- 作者:梁漱溟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10頁
- 開本:32
- 品牌: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書》由中華書局出版。《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書》編輯推薦:1946年1月,作者梁漱溟參加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後,又為推動會議的五項協定之切實執行、參與和談、阻止內戰而努力。這段時間,梁漱溟奔走於重慶、北平、延安、昆明、南京及上海;而此時夫人則暫留於北平,於是有了《梁漱溟致夫人的四十九封家書》。
圖書目錄
“浮出水面”的“文革”中抄沒的家書
第一封(1945年11月20日)
第二封(1945年11月22日)
第三封(1946年4月6日)
第四封(1946年4月19日)
第五封(1946年4月26日)
第六封(1946年5月5日)
第七封(1946年5月9日)
第八封(1946年5月13日)
第九封(1946年5月27日)
第十封(1946年6月)
第十一封(1946年6月12日)
第十二封(1946年6月16日)
第十三封(1946年6月24日)
第十四封(1946年7月ll日)
第十五封(1946年7月22日)
第十六封(1946年7月28日)
第十七封(1946年8月17日)
第十八封(1946年8月28日)
第十九封(1946年9月4日)
第二十封(1946年9月7日)
第二十一封(1946年l0月18日)
第二十二封(1946年11月1日)
第二十三封(1946年11月23日)
第二十四封(1946年12月4日)
第二十五封(1946年12月9日)
第二十六封(1946年12月11日)
第二十七封(1946年12月21日)
第二十八封(1946年12月22日)
第二十九封(1946年12月24日)
第三十封(1947年1月2日)
第三十一封(1947年1月14日)
第三十二封(1947年1月14日)
第三十三封(1947年1月31日)
第三十四封(1947年2月2日)
第三十五封(1947年2月13日)
第三十六封(1947年2月14)
第三十七封(1947年2月15日)
第三十八封(1947年2月20日)
第三十九封(1947年3月9日)
第四十封(1947年3月9日)
第四十一封(1947年3月13日)
第四十二封(1947年3月14日)
第四十三封(1947年3月19日)
第四十四封(1947年3月28日)
第四十五封(1947年3月30日)
第四十六封(1947年4月5日)
第四十七封(1947年4月6日)
第四十八封(1947年5月28日)
第四十九封(1947年5月28日)
第一封(1945年11月20日)
第二封(1945年11月22日)
第三封(1946年4月6日)
第四封(1946年4月19日)
第五封(1946年4月26日)
第六封(1946年5月5日)
第七封(1946年5月9日)
第八封(1946年5月13日)
第九封(1946年5月27日)
第十封(1946年6月)
第十一封(1946年6月12日)
第十二封(1946年6月16日)
第十三封(1946年6月24日)
第十四封(1946年7月ll日)
第十五封(1946年7月22日)
第十六封(1946年7月28日)
第十七封(1946年8月17日)
第十八封(1946年8月28日)
第十九封(1946年9月4日)
第二十封(1946年9月7日)
第二十一封(1946年l0月18日)
第二十二封(1946年11月1日)
第二十三封(1946年11月23日)
第二十四封(1946年12月4日)
第二十五封(1946年12月9日)
第二十六封(1946年12月11日)
第二十七封(1946年12月21日)
第二十八封(1946年12月22日)
第二十九封(1946年12月24日)
第三十封(1947年1月2日)
第三十一封(1947年1月14日)
第三十二封(1947年1月14日)
第三十三封(1947年1月31日)
第三十四封(1947年2月2日)
第三十五封(1947年2月13日)
第三十六封(1947年2月14)
第三十七封(1947年2月15日)
第三十八封(1947年2月20日)
第三十九封(1947年3月9日)
第四十封(1947年3月9日)
第四十一封(1947年3月13日)
第四十二封(1947年3月14日)
第四十三封(1947年3月19日)
第四十四封(1947年3月28日)
第四十五封(1947年3月30日)
第四十六封(1947年4月5日)
第四十七封(1947年4月6日)
第四十八封(1947年5月28日)
第四十九封(1947年5月28日)
序言
“浮出水面”的“文革”中抄沒的家書
1946年1月,先父梁漱溟參加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後,又為推動會議的五項協定之切實執行、參與和談、阻止內戰而努力。這段時間,先父奔走於重慶、北平、延安、昆明、南京及上海;而此時夫人則暫留於北平,於是有了收錄於此的四十九封家書。
家書自然以商議家庭事務為多,這批書信也不例外。應注意的是,寫寄這些信件之時,先父正忙於參與1946年初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先父是民盟九人代表之一,還是實際上的民盟首席代表。他之積極參與協商,自不待言。
抗戰八年中,先父始終為國內團結這件大事而奔走。經他起草和發表的《民盟十大綱領》(1941年)中,即提出:“實現憲政之前,成立國事協定機關。”五年後,即1946年年初,有此會議的召開。在會議勝利閉幕之後,他感慨地說:“今天的政治協商會議恰不外是當年我們這口號之實現。”八年努力終於有了結果,先父頗有一種“夙願得償”之感。
先父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革命成功後不久,國家即陷于軍閥混戰之中,四分五裂達數十年之久,至抗戰時猶是如此。有鑒於此,謀求國人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成為先父一生的志業;因為只有全國的團結統一,對外才能抵抗強敵,對內方可走上民主憲政之路。而這次各黨派協商的結果之五項協定,其主要內容是:組成各黨派參加的聯合政府;由聯合政府組織召開“國民大會”,由大會制定憲法;建立民主憲政政治制度。若能順利實現,則國民黨一黨專政、蔣介石個人獨裁將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有此結果,他認為,“全國性的團結有了端倪”,“民主的新中國從此出現了曙光”,“中國有步入坦途之望”。
不料,會議結束僅三四個月,國民黨蔣介石即開始破壞國共兩黨的《停戰協定》,暴露出撕毀政協協定的圖謀。此時,先父又與民盟同人投入阻止內戰、爭取和平的工作,參與兩黨和談。至1946年10月末,兩黨和談徹底破裂,先父見事無可為,即辭去民盟秘書長職,去四川從事講學與著述了。
以上所述事實,在這些書信中雖略有蛛絲馬跡可尋,但如不作說明,仍難為人們所了解。因此,有作些解說的必要。中華書局方面也認為,由我們家屬寫出有關事實及背景解說是不可少的。
書局首次出示這些家書時,我們先是十分詫異,後又感到疑惑不解。這些屬於私人的信件,為何竟流失於社會?經多次議論,再三回憶,終於“悟”出了結果:“文革”!就是“文革”!
“文革”中抄家之禍降臨,除人受凌辱外,所有財物分兩類被處理,一類由“紅衛兵”小將負責,當場毀壞(肢解家具,焚燒書畫);另一類由政協造反派若干人裝車運走(衣被、書籍、文稿、書信、日記等)。這些被劫掠的財物,其最後命運也可分兩類:一、全部被“沒收”,不見後來歸還,如衣被、書籍等。二、部分“下落不明”,部分於後來發還,如銀行存摺,如先父文稿、日記(計有六年)、書信(寄我們兄弟二人書信若干件等)。先父寄夫人這批書信本屬於“下落不明”者,可是現在突然“浮出水面”,我們猜測它們可能先由造反派中某—二位“有心人”所染指,再經多次倒手,如今出現在我們面前。
最後說明兩點:
這批家書,原是月月都有,無論多少,唯獨1945年12月和1946年1月、2月、3月,連續一百廿天,一封也不見。這種集體“失蹤”,令人生疑。而這四個月的書信里,可能有重要的信息,因為這四個月正是政協開會及其前後,先父的再訪延安之行也在此期間。
“背景介紹”由我們兄弟二人,以文字資料為主,以回憶為輔,加以綜合,然後由我執筆編寫而成。如有不妥或差錯,望讀者指正。
梁培寬
2013年9月25日於北大宿舍
1946年1月,先父梁漱溟參加政治協商會議(重慶)後,又為推動會議的五項協定之切實執行、參與和談、阻止內戰而努力。這段時間,先父奔走於重慶、北平、延安、昆明、南京及上海;而此時夫人則暫留於北平,於是有了收錄於此的四十九封家書。
家書自然以商議家庭事務為多,這批書信也不例外。應注意的是,寫寄這些信件之時,先父正忙於參與1946年初在重慶召開的政治協商會議。先父是民盟九人代表之一,還是實際上的民盟首席代表。他之積極參與協商,自不待言。
抗戰八年中,先父始終為國內團結這件大事而奔走。經他起草和發表的《民盟十大綱領》(1941年)中,即提出:“實現憲政之前,成立國事協定機關。”五年後,即1946年年初,有此會議的召開。在會議勝利閉幕之後,他感慨地說:“今天的政治協商會議恰不外是當年我們這口號之實現。”八年努力終於有了結果,先父頗有一種“夙願得償”之感。
先父早年曾參加辛亥革命;革命成功後不久,國家即陷于軍閥混戰之中,四分五裂達數十年之久,至抗戰時猶是如此。有鑒於此,謀求國人團結和國家的統一,成為先父一生的志業;因為只有全國的團結統一,對外才能抵抗強敵,對內方可走上民主憲政之路。而這次各黨派協商的結果之五項協定,其主要內容是:組成各黨派參加的聯合政府;由聯合政府組織召開“國民大會”,由大會制定憲法;建立民主憲政政治制度。若能順利實現,則國民黨一黨專政、蔣介石個人獨裁將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有此結果,他認為,“全國性的團結有了端倪”,“民主的新中國從此出現了曙光”,“中國有步入坦途之望”。
不料,會議結束僅三四個月,國民黨蔣介石即開始破壞國共兩黨的《停戰協定》,暴露出撕毀政協協定的圖謀。此時,先父又與民盟同人投入阻止內戰、爭取和平的工作,參與兩黨和談。至1946年10月末,兩黨和談徹底破裂,先父見事無可為,即辭去民盟秘書長職,去四川從事講學與著述了。
以上所述事實,在這些書信中雖略有蛛絲馬跡可尋,但如不作說明,仍難為人們所了解。因此,有作些解說的必要。中華書局方面也認為,由我們家屬寫出有關事實及背景解說是不可少的。
書局首次出示這些家書時,我們先是十分詫異,後又感到疑惑不解。這些屬於私人的信件,為何竟流失於社會?經多次議論,再三回憶,終於“悟”出了結果:“文革”!就是“文革”!
“文革”中抄家之禍降臨,除人受凌辱外,所有財物分兩類被處理,一類由“紅衛兵”小將負責,當場毀壞(肢解家具,焚燒書畫);另一類由政協造反派若干人裝車運走(衣被、書籍、文稿、書信、日記等)。這些被劫掠的財物,其最後命運也可分兩類:一、全部被“沒收”,不見後來歸還,如衣被、書籍等。二、部分“下落不明”,部分於後來發還,如銀行存摺,如先父文稿、日記(計有六年)、書信(寄我們兄弟二人書信若干件等)。先父寄夫人這批書信本屬於“下落不明”者,可是現在突然“浮出水面”,我們猜測它們可能先由造反派中某—二位“有心人”所染指,再經多次倒手,如今出現在我們面前。
最後說明兩點:
這批家書,原是月月都有,無論多少,唯獨1945年12月和1946年1月、2月、3月,連續一百廿天,一封也不見。這種集體“失蹤”,令人生疑。而這四個月的書信里,可能有重要的信息,因為這四個月正是政協開會及其前後,先父的再訪延安之行也在此期間。
“背景介紹”由我們兄弟二人,以文字資料為主,以回憶為輔,加以綜合,然後由我執筆編寫而成。如有不妥或差錯,望讀者指正。
梁培寬
2013年9月25日於北大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