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珍

梁淑珍,是全國著名核專家,被西部人民譽為“戈壁三春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淑珍
  • 國籍:中國
  • 職業:是全國著名核專家
  • 性別:女
人物生平,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梁淑珍,1952年考入開灤一中,1955年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曾參加我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製和生產工作,是全國著名核專家,被西部人民譽為“戈壁三春柳”。在80年校慶前夕,她應邀為母校師生做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報告。

主要成就

梁淑珍報告講話稿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老師和校友們:大家好!首先讓我忠心感謝學校領導及校友們的盛情邀請,使我有機會參加母校80周年校慶紀念活動。離開母校50多年,我一直盼望這一天。今天終於有機會實現這個願望,心中十分激動!我於1952年到1955年在開灤一中讀高中,是第一屆女生班的畢業生。1955年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化學系,三年後調入新成立的北大原子能系,學習放射化學專業。由於國防事業的需要,1959年提前畢業,分配到二機部(即後來的核工業部)404廠工作,直到退休。我在404廠有幸參加了我國第一代核武器的研製和生產工作,並且親自摸過核子彈的核心部件——扳機。核工業404廠是我國籌建的第一個功能最全的、規模最大的核工業基地。過去該廠為我國核武器的生產提供了大批高質量的產品,如今,仍然為我國的核電站提供者核燃料。它地處河西走廊大沙漠中(當時是蘇聯專家幫助選址、設計的),在祁連山腳下,正好是一個風口,以便於放射性物質的擴散,方圓幾十里內荒蕪人煙,寸草不生。正常情況下是4—5級風。大風颳起來9—12級,昏天黑地,飛沙走石。汽車行駛要開車燈,體重輕的人會被吹跑。這樣的大風一刮就是一天,飯都無法做,到處是沙子。氣候非常乾燥,年降水量僅為20mm,而年蒸發量卻為2000mm。晝夜溫差非常大,夏天地表溫度可以達到50多度,夜裡則十幾度;冬天最低溫度達到零下30度以下。到吃西瓜的時候,雖不用穿皮襖,但卻仍然要穿毛衣。“十一”之後廠房就開始送暖氣了,一直到第二年的“五一”。喝的水是祁連山上融化的雪水,水溫在10度左右。吃的食物都是從內地運來的。在改革開放前,沒吃過新鮮的魚、肉。新鮮蔬菜、水果幾乎沒有。每天只吃土豆、蘿蔔、大白菜。因為海拔1600m以上,大氣壓不到700mm/Hg。水到94度就沸騰了。我們喝的永遠是94度的開水。由於缺氧,我們總會感到乏力、想睡覺。60年夏天,蘇聯撕毀了契約,撤走了專家並帶走了所有的資料、圖紙,企圖把中國剛剛起步的原子能事業扼殺於搖籃之中。毛主席提出,自己動手,從頭做起,準備用8年時間拿出自己的核子彈。在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幾十萬核工業戰線的職工艱苦奮鬥。1963年我國終於具備了加工第一顆核子彈的原料——鈾-235的技術。那時,我們又重新集合在西北的沙漠上,在簡陋的廠房裡進行最後的實驗。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核子彈爆炸成功了,當看到蘑菇雲升空的時候,我們真是熱淚盈眶。兩年零八個月後又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核武器的成功研製大大增強了我們的國防力量,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外交部長陳毅元帥說:“你們的核子彈一響,我這個外交部長就好乾了。”到此,我國也成了核大國之一,我們稱它為“爭氣彈”。廠里都是毒性極大,放射性極強的材料,只有在極好的防護條件下才能操作。這些材料又是極昂貴的戰略物資,不可能大量用來做實驗。比如U-235的提取,要想得到1克的U-235,前邊需要處理類似一座小山的礦石。鈾礦石富礦本來不多,一般含鈾量在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而在鈾元素中U-235這個能製造核子彈的同位素只有0.72%,這樣生產1kg的U-235要幾百萬元的成本。Pu-239是毒性最大的和材料,在自然界中不存在,在反應堆中照射U-238才能得到,在操作時,必須在完全封閉的不鏽鋼手套箱中進行。手套箱中是40mm/Hg的負壓,以防止放射性氣體外漏,因而,我們的實驗需要最少量的樣品,進行半衰量操作,一則因物料貴,取樣量少。二來是因為工作場地小。手套箱最大不超過一台34寸電視那么大。再帶上三幅手套,連最簡單的操作都變得十分複雜,手指的功能完全失靈。所以,必須自己加工、設計各種新的實驗工具。如化學分析中最簡單的操作——稱天平,以及吸取液體樣品……都必須用特製的工具。每個班6個小時的工作經常汗水都濕透了工作服。廠房是三無:無窗戶、無陽光、無空氣。靠送、排風送氣。帶特種口罩不能喝水,直到下班後,洗完澡才能換上自己的衣服,才能痛痛快快地呼吸一些新鮮空氣。我們上6小時班就好比一個外科醫生做完了一次大手術。還有一個困難就是沒有可借鑑的資料,國外對核武器的技術都很敏感,有關方面的資料基本未解密,所以我們只能根據國內自己的條件邊乾邊學,邊總結經驗,摸著石頭過河。加之,設備條件又很缺乏,形象地說,我們也是用“小米加步槍”這樣的條件,攻克一個又一個尖端技術。產品質量完全合格,幾十次不同型號的核爆炸證實了我們的成功。十幾年間建立起幾條生產線,這些成功中飽涵著我們第一代原子能事業開拓者們一生的智慧與艱辛。有人甚至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的口號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職工們定期服用一些鉻合劑以便排出體內的放射性核素,但效果並不佳。如果皮膚沾上了放射性物質Pu-239,就必須用手術切掉這塊皮膚。(估計,我們這代人的骨灰里還會有放射性核素的存在。)大家都知道,我們在學校好好學習,就是要報效祖國。但現在我體會到:要想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生是要付出代價的。當63年我國準備生產第一顆核子彈時,我在北京已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是走,還是留?我也有條件留在北京,因為愛人在原子能科學院工作。我選擇了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把4個月的兒子託付給年邁的雙親,告別丈夫一個人去了大西北。第二年又把丈夫也接到了西北。這一去就是一輩子。到90年代,當年分配到我廠的40多位同學就只剩下我一人了。我們錯過了許多回內地的機會,但是,我們都服從了組織的安排。我在生產第一線幹了20年,一直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把所學的知識付諸實踐。我從沒有認為自己是一個大學生,技術人員,也不顧自己是一位女同志,髒活、劑量高的活,我總是走在前頭。有時,由於設備出現故障,我們要徒手上陣,開放操作。有時,破碎的玻璃器皿會把三層手套割破,鮮血染紅了手套,但仍堅持工作……正是由於紮實的基礎知識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使我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成為了一個佼佼者。在十年動亂的日子裡,我沒有荒廢業務。儘管廠內牛鬼蛇神找不到,老九(大學生)也會遭到衝擊。但我仍堅持攻克了一個個分析課題。建立了20多種分析方法。從無到有一點一滴建立起一條實用而可靠的分析線,填補了我國該領域的空白,至今仍在使用中。幾十年的工作,我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都與名、利無關。一輩子默默無聞。但當我在回首幾十年走過的道路時,我問心無愧。我實現了報效祖國的諾言。我向祖國人民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我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為自己的碌碌無為而羞恥。我做到了為核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全部力量。這種精神上的享受是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的。儘管現在身體狀況很糟糕,百病纏身,但我絕不後悔自己的選擇。直到如今,我仍然能將開灤一中的校歌一字不漏的唱出來。我一直以自己是開灤一中的學生而自豪。因為是母校把我培養成做事認真、對祖國無比忠誠的人。希望在校學習的大家珍惜青年時代,發揚開灤一中的優良傳統、健康成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