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桂樂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35年
- 職業:書法家
- 主要成就:中國詩書畫大師
- 出生地:廣東省廣州市
部分作品,書法藝術,
部分作品
梁桂樂的部分作品欣賞。
書法藝術
李夏溦
梁桂樂先生是廣東籍在廣州的文化精英,德高望重與人為善,給我的印象是一位從善溫和,儒雅慧質,溫良醇厚,溫善的外表下堅挺如松的一位文人書法家。
梁老受家學淵源的影響,六歲進入私塾讀書,隨後在兄長的影響下開始練習書法,較早的受傳統文化薰陶,七十年不間斷的致力於書法的研究當中。
中國書法家秉持“書學”與“書藝”的互承,梁老是中國傳統文人書法的傳承人,但在傳承中仍不乏現代元素的融合。這不僅是一種對傳統文人書法的傳承,更是一種發揚的創造。
“文人書法”是中國書法的正脈,它以人文情懷為書法的底蘊,其書法精神應該是書法所投射的傳統文人精神。“文人書法”不是簡單的寫字,書法家的筆便像是武器,每一幅作品充滿著能量。對書法家來說,不僅讀萬卷書,而且要行萬里路。藝術源於生活,書法中的一點一划也無不來自自然。
在梁老書法研究的七十餘年中,豐富的人生閱歷與生活的磨礪,都逐漸潛移默化的成為了他書法創作中的源泉,審美符號的代表。深刻的審美情趣與幾十年不斷學習中的積澱都在今日我們所能看到的書法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謝赫在《古畫品錄》中首次提出以氣韻。古代思想家將“氣”視為構成萬物的原始本質。認為世界時由運動著的元氣構成。“精氣為物”(《易繫辭上》),“元者,生之元也”(《淮南子原道訓》),以及“文以氣為主”(曹丕《典論論文》)等等,都將“氣”看做是構成世界一切生命力量的源泉。“韻”,古代最早是指和諧的聲音。“繁弦即抑,雅韻乃揚”(蔡邕《彈琴賦》),“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篇》)。可見,韻,為世界萬物之最美妙的和音。五代荊浩進一步指出:“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惑;韻者,隱象立形,備儀不俗。”在這裡引入“氣韻”之意有其特殊的原因,書畫本是同源,作為中國藝術品創作和品鑑的最高原則,其發展並成為中國書畫藝術的代名詞也絕非偶然,它是藝術作品的靈魂所在。
浮躁的社會氣息讓我們對太多的東西淺嘗輒止,使太多的品鑑流於表面。我們開始習慣於看筆墨的力度或是書法家個人的魅力,更多的書匠用人們更喜歡的方式去創作,造使太多的時候因為重視經濟利益而漸漸忽略掉了書法作品中最為重要的“氣韻”。丟掉靈魂的書法作品只能是匠人所為,而梁老不同,他是真正可以稱為書法家的人物。在七十餘年中不斷對書法藝術的研究與深入中,堅持著一份代表著中國藝術家的骨氣,每一幅作品中都透露著闊遠深邃的氣韻,真摯且靈動。將畢生的經歷都投入在藝術創作中,真正地用心去寫,為書法作品賦予靈魂。這才是當代藝術家真正該堅持的,是一種氣度與責任。
劉煦載在《書概》中曾說:“賢哲之書溫醇,駿雄之收沈毅,畸士之書歷落,才子之術秀穎。”我們賞讀梁老的書法,其清雅的格調、嚴謹的布局。風骨內斂淡雅其表,精神外拓雄秀其中,峻峭中可見骨力。不作高聲的喧譁,不造誇張的氣勢。從容不迫,卻仍運氣丹田。行雲流水非可一試的灑脫,讀不出那般純淨中究竟融進了多少天地的精華山間的靈氣。走過多少坎坷路,化解多少風霜雨雪。簡單卻不乏奇妙的韻律躍然紙上,留戀忘返。讓你再咀嚼品味中逐漸被一份深刻與內斂所吸引,為其作品的內涵所折服。
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在他的《陋室銘》中就曾用這樣的詩句描述文人生活:“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以陋室的清貧的情境太反襯文人們所追求的精神家園的富貴高雅。正所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梁老在七十餘年對書法的潛心研究中,始終重精神而輕名利,耐得住寂寞,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堅守心靈的淨土。從而形成了他書風自然、飄逸、灑脫的面目,給人以明月松間照,清風入懷來的審美感覺。在現在這樣浮躁的社會中,實屬是難能可貴。
文人的秉性——天賦、才氣,是一筆巨大地財富,但它需要紮實的技術以支持,才能在高技術層面將所想呈現為視覺衝擊。中國歷史上所有詩人與文學家揮毫潑墨,胸中的萬丈激情,化為筆下錦繡筆墨的萬端柔思。李白“墨池飛出北溟魚,筆鋒殺盡中山兔”(《草書歌行》);陸游“神龍戰野昏霧腥”,“捶床大叫狂墮幘”,“吳箋屬素不快人”、“付與高堂三丈壁”(《草書歌》)。他們中不少人,在書法和文學上雙擊並造,其種種情采,在歷史上令人好不羨煞。
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有太多太多自己的特色,揮毫潑墨,下筆如神的書法藝術家首當其衝為其特色之一。梁老作為當代書法藝術家的代表。跨越歷史溝壑,填平歷史傷痕,接續中國書法傳統,傳承中華文脈。路,就在腳下……
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情之含風,尤形之包氣。意氣駿爽,則文風輕焉。承載著人士的情感、體現著民族的精神。“糟粕所傳非粹美,丹青難寫是精神”,王安石在他的《讀史》詩中所說的精神,應該就是梁老將書法作為畢生事業所追求的吧。
書法家要走向大境界,既要重視書法實踐同時要重視書法理論的探索,更需要注意整體文化素養的培育與積累。只有豐富的文化素養墊底、有正確的理論指導,才能永葆自己新鮮的生命感覺和藝術感覺。梁老在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上的建樹與境界非一般書法家所能比擬。
沒有創新也不能算是繼承,中國書法之所以能夠奔騰不息,充滿活力,就是因為一代又一代像梁老這樣的書法家在繼承的基礎上從來沒有停下創新的步伐。否則,只能是一方死水微瀾的池塘,日久必腐,哪還有今天我們能夠看到的燦若星河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