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順德人,1939年12月出生於南雄,祖籍廣東順德。1959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附中,1964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文化大革命”期間在廣州農講所紀念館做雕塑,1978年開始在廣州美術學院任教。期間於1980~1982年受文化部派赴義大利進修,並參加卡拉拉國際雕塑交流會,作品《少女像》獲第二名。1980年——1982年受國家文化部派赴義大利進修雕塑。1981年參加“卡拉拉國防雕刻交流會”獲第二名。
歷任廣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廣州美院副院長、研究生導師,院長、中國美協理事、廣東美協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美協副主席,廣州美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明誠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南雄
- 出生日期:1939年12月
- 職業:中國美協雕塑藝委會副主任
- 畢業院校:廣州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新娘》、 《人》、《大提琴》
人物經歷,社會兼職,主要作品,作品賞析,
人物經歷
1939年,生於廣東南雄縣。1944年,南雄論陷,舉家逃難到粵東平遠縣。1945年,參加抗戰勝利火炬遊行。1949年夏,舉家遷回廣州。1950年,父親病逝,家貧,賣過香菸糖果。1955年,赴武昌讀中南美專附中,開始美術的正規訓練。附中四年,受蘇聯美術影響,打下紮實的素描基礎。對油畫產生濃厚興趣,畫了許多風景寫生。附中四年,年年下鄉,打下了生活基礎。附中四年,打下了藝術創作基礎和理論基礎。1958年,隨校回廣州。學校更名為廣州美術學院。下鄉四個月,宣傳大躍進、人民公社,畫了大量壁畫、連環畫和宣傳畫。
1959年,被附中保送升入學院,選擇雕塑專業,一年級創作《女生產隊長》,《人民日報》發表,深受鼓舞。二年級創作《春》。三年級創作《民兵》。四年級創作《新娘》(石)。五年級創作畢業創作《年青人》。1964年,美院畢業。分配到省二輕廳工藝研究所,從事工藝雕刻廠的輔導工作,也搞過刺繡稿和撲克牌的設計。
1974年在廣州農講所舊址與潘鶴、唐大禧合作雕塑《占領總統府》,合作國畫《創業者》;1975年與潘鶴合作創作《大刀進行曲》;1976年創作油畫《1976-周總理像》,創作雕塑《學員農村調查》;1977年與熊德琴合作油畫《毛主席與楊開慧》。1978年在北京參加毛主席紀念堂大型群雕創作;在軍事博物館參加《銅牆鐵壁》創作。調廣州美術學院任教。1979年與潘鶴合作大型雕塑《廣州解放紀念像》。赴杭州浙講美術學院參加出國留學考試。
1980年由文化部派赴義大利卡拉拉美術學院進修兩年,主要學習石刻與鑄銅技術。創作雕塑《農民》、《補天》、《小提琴》、《海風》等,並親自鑄銅。畫了一批油畫肖像。參加“卡拉拉國際雕刻交流會”獲第二名,作品被當地收購。赴巴黎考察。1983年與潘鶴、胡傳、潘雷合作中國大酒店外牆大型鎏金壁畫。為中國大酒店大廳創作《奔月》、《射日》、《補天》、《盤古》四幅浮雕。創作《海邊》(銅),《花城文學獎》(銅),《花城翻譯獎》(銅)。1984年與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集體創作珠海石景山雕塑群。為《羊城晚報》創作雕塑《金羊獎》,與潘鶴合作。1985年創作《珠江女》,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為海南紅光農場創作《橡膠工人》(銅)。1986年為南雄烈士陵園創作《陳毅像》(石)。創作雕塑《奧林匹克之光》,獲“全國體育美展”優秀獎。為惠州市創作《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東江女游擊隊員》(石),與潘鶴、李漢儀、張松鶴合作。為珠海市創作《蘇兆征像》(銅),與李漢儀合作。為深圳市創作《友誼泉》(銅),與潘鶴合作。為廣州市人民公園放大《新娘》(石)。1987年創作《希望》(魯迅像)。為深圳博物館創作《開拓者》(銅)。為流溪河水庫創作《流溪河》(銅)。為香港友人創作《印第安人像》(銅)。任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1988年為廣州起義紀念館創作《張太雷像》(石)。為鴉片戰爭博物館創作《陳連升像》(石)、《節馬》(銅)。為印尼友人創作銅像,為新加坡友人創作石像。為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創作《怒吼吧,中華》大型銅雕,與潘鶴、程允賢合作。理論散文集《在米開蘭哲羅的故鄉》一書出版。1989年為井岡山烈士公園創作《袁文才像》(銅)。為北京人民大會堂廣東廳創作《岑南佳果》浮雕四幅(銅),與劉仁毅合作。為江門幼師創作《園丁》(石)。為東莞理工學院創作《勤學》(石)。
1990年為湛江市創作大型城雕《風正帆懸》。創作雕塑《千年》(銅)、《大洋》(石)、《大漠》(石)、《醉》(石)、《土地》、《初夏》(銅)、《射日》(銅)、《鋼琴》(銅)、《大提琴》(石)。在香港中華文化中心舉辦“梁明誠吳海鷹雕塑油畫展”。被選為廣東美協副主席。隨廣東美術家代表團赴美考察並舉辦展覽。1991年被任命為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獲廣東省優秀中青年專家稱號。任廣東省政協委員。為廣州美術館創作石雕《醉花》。在德國美因茨博物館舉辦“中國美術家代表四人展”。赴港舉辦“中國六位雕塑名家作品展”。1992年被任命為廣州美術學院院長。獲國務院特殊津貼。為廣州美術館創作雕塑《觀音》。為廣州中山大學創作雕塑《洪秀全像》。為華南理工大學創作雕塑《一滴水》。1993年為東莞創作城雕《荷花》。為東莞清溪鎮創作城雕《鹿城新世紀》1994年為肇慶七星岩創作《掌上明珠》(石)。為斗門市創作《世界婦女年》(銅)。為深圳創作《春天》(銅),後再贈新疆克拉瑪依市。參加全國美代會,當選理事。1995年為湖南常德市師範學院創作《向未來》(銅)。為中山科學館創作《蔡繼友像》(石)。為新會市華濟中學創作《梁華濟像》(銅)。在北京主持“廣州美術學院作品展”,展出學院繪畫、雕塑、設計作品千餘件,包攬整座中國美術館,引起轟動。任全國美展評審。1996年為“廣州雕塑公園”創作《羊柱》(石)。為廣州雕塑公園放大《海天》(銅)、《獨生女》(石)為湛江圖書館創作外牆浮雕。赴日本東京女子美術大學舉辦展覽,與該校建立姐妹學校關係。任全國體育美展評審。1997年為平津戰役紀念館創作《朱德像》(銅)。為東莞銀城大廈放大《風浪》、《擲鐵餅》(銅)。為清新國家足球訓練基地創作《金鉤》(鋼)。1998年為星海音樂廳創作《冼星海像》(銅)。為星海音樂廳放大《大提琴》(石)、《小提琴》(銅)、《鋼琴》(銅)。為廣東美術館放大《風浪》(銅)、《海天》(銅)。為廣州師範學院創作《陶行知》(石)。為廣州教育學院創作《陶行知頭像》(石)。赴俄羅斯考察。1999年為廣州藝術博物院創作《自在》(銅)。為廣州藝術博物院創作《十二花神柱》(石)。為廣州市藝術博物院外牆創作《岩畫浮雕》(石)。任全國美展評審。
2000年6月,從院長崗位退下,身心得以解放。為韶關博物館創作外牆浮雕《馬壩人,韶文化》(石)。創作《採花歸去》、《勒馬》、《春》、《夏》、《摩西》、《高原》、《冼星海頭像》。與吳宗建合作汕尾大型浮雕。任體育美展評審。2001年為番禺創作城雕《起飛》、《三色花》、《紅蓮》(不鏽鋼)。為上海市知識大道創作《華羅庚》、《關漢卿(銅)。受聘汕頭大學客座教授。受聘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與潘鶴赴香港新圖書館舉行雕塑展。2002年為廣州馬思聰紀念館創作《演奏》(石)。創作《珠江母親》。創作《高原之春》、《上馬》、《信馬》。創作《觀音石》,創作另一座《冼星海》。作品《人》入選參加巴黎“中國當代美術展”。2003年為飛來峽水利樞紐創作大型雕塑《蘭飄帶》(不鏽鋼)。為河北北戴河體育公園創作《掰手腕》(銅)。為廣州美術學院創作《胡一川像》(石)。為廣東美術館放大《新娘》(石)。出席全國美代會。2004年創作親情系列《父子》、《母子》、《父女》、《母女》。創作《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創作《歡迎》。為廣州小洲村創作大型雕塑《瀛洲》。創作“公園風景系列”《冷戰》、《親熱》。創作《大陸與海島》。創作氣象系列《颱風》、《大霧》。創作抗非典大型紀念碑《保衛生命》。任全國美展評審。2005年創作氣象系列《雷電》、《大雪》。為廣西百色起義紀念館創作大型浮雕《百色起義》(石)。為百色起義紀念館創作《跳崖壯士》。為百色起義紀念館創作《韋拔群胸像》、《李明瑞胸像》、《張雲逸胸像》。為花都創作《洪秀全像》(銅)。為北京華世紀壇創作《孫子》(銅)。
社會兼職
歷任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主任,廣州美術學院副院長、院長,廣東省政協委員、廣東省優秀中青年專家、廣東省美協副主席,中國美協雕塑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城市雕塑藝委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客座教授、研究生導師。1989年至今,歷任各界全國美展、省美展評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出版有《在米開朗基羅故鄉》一書,論文在各報刊發表。
主要作品
雕塑作品有一百餘座(件),代表作有:《新娘》、 《人》、《大提琴》、《鋼琴》、《海風》、《海天》、《醉花》、《風正帆懸》、《冼星海》等。作品《珠江女》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獎; 《少女》獲1981年義大利卡拉拉國際雕塑交流會第二名。出版有《在米開朗琪羅的故鄉》、《梁明誠作品選》等,總計雕塑120餘座(件),分別置放在廣州、北京、長春、深圳、珠海、福州、寧波、東莞等城市及博物館、美術館,部分為海內外人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