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建

梁小建

梁小建,男,漢族。1980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方城縣,南開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小建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方城縣
  • 出生日期:1980年5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鄭州大學
  • 性別:男
個人簡歷,主要研究方向,科研情況,主要研究成果,所獲獎勵,講授課程,主要學術活動,社會服務,

個人簡歷

2003年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後師從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傳播與管理學院李頻教授攻讀碩士學位。
2006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編輯出版學方向,攻讀博士學位,專職導師為黨報黨刊研究中心王武錄教授;兼職導師為原人民日報社教科文部主任李新彥高級編輯、原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同心出版社社長劉霆昭高級記者。
2009年博士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同年進入南開大學文學院任教。
求學期間曾先後到北京日報報業集團(同心)出版社、山東省新華書店、衛生部《中國醫藥指南》雜誌等單位調研、實習。
2013年10月9日至10月11日在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全市新聞單位骨幹培訓班學習,學制三天,學習期滿,成績合格,2013年10月11日獲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教務處頒發的結業證書。證書號碼:第1185號。
2014年3月15日、16日參加了由教育部高等學校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舉辦的“媒介倫理與法規”專項培訓,2014年3月16日獲教育部新聞傳播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中國傳媒大學(教指委秘書處)頒發的結業證書。
2016年4月11日至4月22日在中共天津市委黨校2016年第1期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參加脫產培訓學習,學習期滿,成績合格,獲中共天津市委黨校頒發的結業證書。
2017年5月15日至16日參加第27期中國專業學位教學案例中心案例教學與寫作培訓,準予結業,獲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頒發的結業證書。
2018年7月21日至9月20日參加全國高校基層黨支部書記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網路培訓班,經考核合格,計32學時。獲國家教育行政學院頒發學時證明。
2018年8月20日至8月23日參加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人事司主辦的高校出版專業中青年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培訓,累計28學時,經考核合格,準予結業。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人事司頒發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證書。

主要研究方向

求學期間曾先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實施著作權戰略研究)、中宣部委託項目(黨報在媒體格局變化中的歷史方位、現狀及趨勢研究)、國家廣電總局社科項目(十四大以來《人民日報》評論研究)、中國傳媒大學重大科研項目(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黨報)等課題科研工作。
2009年以來從事報刊理論與實踐、數字出版方面的研究工作。作為負責人承擔的科研項目有:
天津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報刊質量評估體系研究》。2011年立項,2016年結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媒介融合中學術期刊轉型的適應機制研究》。2012年立項,2015年結項。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國出版業數位化轉型的媒介融合路徑與適應機制研究》。2012年立項,2015年結項。
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出版業數位化轉型的媒介融合問題與對策研究》。2013年。
天津市科技思想庫重點決策諮詢研究課題《我國學術資源資料庫公益出版研究》。2014年立項,2015年結項。
2009年以來作為課題組成員完成的科研項目有:
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課題項目《加強我國學術期刊建設研究》。2013年結項,課題組排名第二。
新聞出版總署2012年重點課題項目《加強我國學術期刊建設研究》。2013年結項,課題組排名第三。

科研情況

曾先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與實施著作權戰略研究)、中宣部委託項目(黨報在媒體格局變化中的歷史方位、現狀及趨勢研究)、國家廣電總局社科項目(十四大以來《人民日報》評論研究)、中國傳媒大學重大科研項目(黨的執政能力建設與黨報)等課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成果

求學期間發表論文、新聞報導20餘篇,其中代表性論文和新聞報導有:
出版家鄒韜奮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韜奮研究叢書《鄒韜奮研究》第一、二、三輯,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2005、2008年出版。
黨報相關研究論文:發表於黨報研究學術集刊《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2006、2007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2008年版。
新聞教育相關報導《探索黨報科研教學之路》:發表於《新聞與寫作》雜誌2007年第12期、2008年第1期。
2009年任現職以來主要研究成果有:
(一)論文
當代中國報業集團出版社工作人員管窺,收錄於《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08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黨報集團出版社價值觀初探,《現代出版》2010年第6期。(CSSCI擴展版收錄)
當代中國報業集團出版社跨媒體經營成就淺析,收錄於《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09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紙媒品牌塑造的“槓桿效應”,《中國記者》2011年第2期。(CSSCI擴展版收錄)
國外傳媒集團的併購經營及對我國出版業的啟示,《中國出版》2011年第2期。(CSSCI收錄)本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出版業》2011年第5期索引。
光明日報兩會特刊亮點多,收錄於《新聞研究》,光明日報新聞研究部2011年3月18日出版。(光明日報內部刊物)
世界領先傳媒集團出版業經營管窺,《現代出版》2011年第6期。(CSSCI擴展版收錄)
學術期刊如何捍衛公信力,《傳媒》2011年第8期。(新聞核心期刊)
網路新聞的十八般武藝,《網路傳播》,2011年第9期。
學術期刊轉型的趨勢與方向,《出版發行研究》2011年第11期。(CSSCI收錄)本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出版業》2012年第2期全文轉載。
談文化強國宣傳與走基層的結合,收錄於《新聞研究》,光明日報新聞研究部2011年11月18日出版。(光明日報內部刊物)
媒介融合中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思考,《中國出版》2011年第16期。(CSSCI收錄)本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新聞與傳播》2011年第12期索引。
試論濱海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支撐戰略,收錄於《科學發展與區域轉型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媒介融合中主流媒體框架提供研究,收錄於《天津學術文庫》,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本文榮獲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2011)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試論科普期刊參與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的新機制,《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第1期。(CSSCI收錄)
中國網路新聞實踐智慧的結晶,《傳媒》2012年第2期。(新聞核心期刊)
媒介融合中學術期刊的功能缺失及應對,《編輯之友》2012年第2期。(CSSCI收錄)本文被《新華文摘》2012年第11期論點摘編。
學術期刊收取版面費研究綜述,《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年第4期。(CSSCI收錄)
採集生長在大山深處的夢想,收錄於《新聞研究》,光明日報新聞研究部2012年6月29日出版。(光明日報內部刊物)
文化強國建設的出版融合路徑,《出版發行研究》2012年第9期。(CSSCI收錄)本文被《人大複印報刊資料 出版業》2012年第12期索引。
社科學報服務文化強國建設的問題與對策,《中國出版》 2012年第11期。(CSSCI收錄)
新聞傳播教學如何呼應黨報全媒體趨勢,收錄於《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0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高校社科學報研究熱點分析,《現代出版》2013年第1期。(CSSCI收錄)
黨報:走進基層,收穫基層,收錄於《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1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構建發展現代傳播體系與提高主流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思考,收錄於《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2年卷》,石油工業出版社2013年版。
線上與線下的統一——《人民日報》評論特點之一及其啟示,《現代傳播》2014年第10期。(CSSCI收錄)
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學的思考,收錄於《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3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我國學術期刊的國際話語權缺失與應對,《出版科學》2014年第6期。(CSSCI收錄,被收錄入《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出去”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
《光明日報》評論版的特徵研究,《現代傳播》2014年第12期。(CSSCI收錄,被收錄入《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4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我國學術資源網路資料庫公益出版研究,《出版科學》2015年第5期。(CSSCI收錄)
國家科研基金資助項目成果網路資料庫公益出版研究,《科技與出版》2015年第11期。(CSSCI收錄)
我國學術期刊數位化公益傳播研究,《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6年第2期。(CSSCI收錄)
學術著作數位化公益傳播研究,《中國編輯》2016年第2期。(CSSCI收錄,被收錄入《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與出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論出版社高等教育混合教學平台建設,《現代出版》2016年第5期。(CSSCI收錄)
教育出版服務主導數位化轉型與行銷策略研究,《出版科學》2017年第4期。(CSSCI收錄)
新聞期刊社交化傳播效果研究,《中國出版》2017年10月下。(CSSCI收錄)
試析《之江新語》的輿論引導藝術,《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6年卷》,石油工業出版社2017年版
(二)2009年以來,作為課題組成員或與他人合作(非第一作者)在學術期刊、集刊上發表的論文
黨在全國執政時期黨報工作人員研究,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王武錄、劉贊、王衛明、肖明、詹新慧、成文勝、魏彧、梁小建、閆永棟、梁益暢,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編,《新聞傳播學前沿(2007-2008)》,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實施報刊著作權戰略與發揮黨報黨刊支撐作用,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王武錄、詹新慧、閆永棟、鞏 勇、曾 英、鞠立新、任 蕾、李 鯉、梁小建、張蘇敏,《新聞大學》2010年第3期。(CSSCI收錄)
試談我國報刊經營管理中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王武錄、詹新慧、任蕾、鞏勇、閆永棟、李鯉、張蘇敏、梁小建、鞠立新,《現代傳播》2010年第5期。(CSSCI收錄)
試談報刊業是著作權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王武錄、張蘇敏、李鯉、鞏勇、閆永棟、劉衛東、張曉紅、任蕾、詹新惠、梁小建、鞠立新、劉海明,《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09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當前我國報刊著作權管理與運用面臨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王武錄、梁小建、詹新惠、張曉紅、閆永棟、劉衛東、鞏勇、任蕾、李鯉、張蘇敏、鞠立新、劉海明,《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09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實施報刊著作權戰略與發揮黨報黨刊支撐作用,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詹新慧、劉衛東、鞏 勇、梁小建、閆永棟、任 蕾、張蘇敏、鞠立新、李 鯉、王武錄,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編,《新聞傳播學前沿(2009-2010)》,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近五年來開放獲取運動的國際進展分析,李武、梁小建、楊琳,《科技與出版》2013年第8期。(CSSCI收錄)
打造新形勢下“時評”的影響力——《經濟日報》評論版概述,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魏彧、劉贊、梁小建、閆永棟、李慧敏、張曉紅、王武錄,《中國記者》2014年第11期。
《人民日報》評論版特色、亮點及提升空間分析,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張曉紅、閆永棟、梁小建、魏彧、劉贊、李慧敏、梁彥曉、王泱泱、林琳、李瑩、張毅、王武錄,《中國記者》2015年第11期。該文被《新華文摘》2016年第5期轉載約3200字。(原文約8000字)
試談《人民日報》評論與人民網評論的一體化,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張曉紅、梁小建、李慧敏、才讓卓瑪、王泱泱、王武錄,《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4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經濟日報》評論版概述,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魏彧、劉贊、梁小建、閆永棟、李慧敏、張曉紅、王武錄,《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4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關於《人民日報·新青年》版的觀察與思考,任貴榮、梁小建,《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4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經濟日報》評論版概述,中國傳媒大學黨報黨刊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魏彧、劉贊、梁小建、閆永棟、李慧敏、張曉紅、王武錄,《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4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關於《人民日報·新青年》版的觀察與思考,任貴榮、梁小建,《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2014年卷》,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三)著作
《探路出版融合》,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年版。獨著。
《共和國期刊6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0年版。本人署名:參與編撰人員。
《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發展報告》,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年版。本人署名:第六章主要研究成員。
《報刊理論與實踐研究》,石油工業出版社2012年版。本人署名:副主編。
《十四大以來〈人民日報〉評論研究》(第二版),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本人署名:主編。

所獲獎勵

2011年11月,論文《媒介融合中主流媒體框架提供研究》榮獲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頒發的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2011)學術年會優秀論文獎。
2012年3月,因在南開大學工作期間,勤勉努力,工作業績突出,獲得南開大學文學院頒發的南開大學雲林獎教金。
2012年6月,因2011年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3篇學術論文,榮獲南開大學頒發的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2年6月,因2011年6月14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文章《珍惜學術期刊的公信力》,榮獲南開大學頒發的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3年6月,因2012年在CSSCI來源期刊上發表5篇學術論文,榮獲南開大學頒發的南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3年7月,因指導文學院學生馬宇平完成的《透視中國“選秀”節目的敘事結構和文化母題——〈中國好聲音〉敘事策略分析》被評為南開大學2013屆本科生優秀畢業論文(設計),獲南開大學教務處頒發榮譽證書。
2013年12月,因在南開大學工作期間,勤勉努力,工作業績突出,獲得南開大學文學院頒發的南開大學雲林獎教金。
2014年12月,南開大學許程程、王媛、董雪同學作品“《南音集》之荷花節特刊”(指導教師:梁小建)榮獲“韜奮杯”首屆全國大學生出版創意大賽報刊創意優秀獎。評獎機構為全國高校出版學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韜奮基金會。
2014年12月,所授課程外國傳播法規被評為南開大學2014年度課程數字資源建設優秀課程。

講授課程

期刊編輯學、外國傳播法規、編輯方法與技能、數字出版學概論、數字出版研究等。

主要學術活動

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年逐年參加人民日報社、中國傳媒大學等主辦的“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第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十三屆年會,承擔了若干次年會年卷編輯部副主任工作,並在歷屆年會分論壇就新聞出版相關議題發言。參會和發言情況見之於《人民日報》《現代傳播》《人民共和國黨報論壇》等報刊發表的相關報導、綜述和論文。
2012年5月10日至12日,參加在南京大學舉辦的2012年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工作(擴大)會議。
2012年11月27日在天津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天津師範大學分會場做20分鐘大會報告,題為“網路環境中提高主流媒體輿論引導能力的思考”。報告內容見之於《天津學術文庫》,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2015年10月24日,在南開大學參加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新聞學與傳播學專業委員會編輯出版學研究學科組(原分會)、全國出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南開大學文學院、南開大學出版社、《中國編輯》雜誌社共同舉辦“媒介融合時代的編輯與出版高層論壇暨2015年編輯出版學年會”。

社會服務

應邀擔任《經濟日報》《光明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點評專家,在上述報紙和《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14篇。
黨報進校園啟示多,《光明日報》2011.1.28。
說服力強 傳播效果好,《經濟日報》2011.2.16。
科學長廊星光耀,《經濟日報》2011.3.29。
真實感人的農學家群體,《光明日報》2011.5.13。
珍惜學術期刊的公信力,《人民日報》2011.6.14。
見微知著 把握趨勢,《經濟日報》2011.6.28。
把誠信融入大學精神,《人民日報》2011.7.7。
看深看透 令人信服,《經濟日報》2011.8.9。
不缺德不差秤,《光明日報》2012.1.14。
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步伐,《光明日報》2012.5.25。
傳播基層正能量,《光明日報》2012.12.29。
把握新聞時度效,為改革凝聚共識,《光明日報》2013.11.2。
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鄉村經驗,《光明日報》2014.8.9。
統一引導線上線下輿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9.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