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張朋園
頁 數: 269
開 本: 32開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
出版日期: 2007-8-1
基本介紹
- 書名:梁啓超與民國政治
- 作者:張朋園
- 頁數:269
- 開本:32開
基本介紹,目錄介紹,
基本介紹
作 者: 張朋園
I S B N: 9787807207672
頁 數: 269
開 本: 32開
封面形式: 簡裝本
出 版 社: 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
出版日期: 2007-8-1
內容簡介
這部二十餘萬言的巨著,敘述翔實,論斷公允……誠然是梁氏“民國部分之評傳”,也可以說是民初政治之“別史”。
——蕭公權
梁任公在清末由革命家一變而為君主立憲主義者,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後,再變而擁護共和。民國元年結束其十四寒暑的流亡生涯歸來,組織政黨,擔任閣員,“非國務大臣不做”的願望終於實現,其於民國初年之財政、司法、外交,乃至於整個國家大計,直接間接,皆嘗擔任決策角色。
然其理想實踐程度如何?何以其正面政治生活又若是之短暫?何以在護國之役、討伐復辟,以及新文化運動中,其表現又與革命家無異?任公對民國之貢獻如何?蓋難估計。謹就上述範圍,試為探討梁氏進退之道,激進與緩進,何者為是,作一答案。
——張朋園
梁任公在清末由革命家一變而為君主立憲主義者,辛亥革命民國建立後,再變而擁護共和。民國元年結束其十四寒暑的流亡生涯歸來,組織政黨,擔任閣員,“非國務大臣不做”的願望終於實現,其於民國初年之財政、司法、外交,乃至於整個國家大計,直接間接,皆嘗擔任決策角色。
然其理想實踐程度如何?何以其正面政治生活又若是之短暫?何以在護國之役、討伐復辟,以及新文化運動中,其表現又與革命家無異?任公對民國之貢獻如何?蓋難估計。謹就上述範圍,試為探討梁氏進退之道,激進與緩進,何者為是,作一答案。
目錄介紹
蕭公權先生序1
自序1
回歸序1
緒論1
第一章共和建設之道——梁啓超的政治理論基礎6
(一) 擁護共和6
(二) 強有力的政府: 中央集權與保育政策10
(三) 中堅階級領導: 政黨內閣與二院制16
第二章政黨政治——梁啓超與進步黨和國民黨22
(一) 進步黨之組成與興衰22
1. 組黨之議與結合各派22
2. 三黨合併為進步黨27
3. 梁啓超在進步黨中的領導地位及領導方式28
4. 梁啓超與進步黨的興衰31
(二) 進步黨與國民黨之隔閡和衝突36
1. 梁啓超與國民黨的隔閡和仇視37
2. 兩黨的正面衝突40
3. 對抗國民黨的策略43
4. 兩黨調和與攜手的可能性46
5. 兩敗俱傷的惡果52
第三章中堅領導——梁啓超與袁世凱及北洋軍人的關係55
(一) 從聯袁到討袁: 維護共和55
1. 梁袁關係56
2. 從勸說到反抗60
3. 反袁的基本理論63
4. 軍務院的構想及善後辦法67
5. 梁蔡反袁的志氣72
(二) 研究系與北洋派之關係76
1. 梁與段祺瑞的關係77
2. 梁與馮國璋的關係79
3. 改造國會的理由80
4. 研究系之失勢83
第四章國務大臣——梁啓超與民初之財政、司法及外交89
(一) 財政總長89
1. 梁與財政關係90
2. 民初財政之困難與混亂91
3. 梁的財政政策92
4. 失敗原因99
(二) 司法總長105
1. 民初司法狀況105
2. 有理想而無建樹106
3. 改良司法十論之檢討110
(三) 對德外交113
1. 外交方針114
2. 對德外交——從中立到參戰115
3. 捲入外交漩渦121
第五章新文化運動——梁啓超退出政壇後的動向128
(一) 引論128
(二) 介紹新知的學會活動130
1. 共學社132
2. 講學社139
(三) 春風化雨142
1. 辦學142
2. 講學147
第六章社會主義與發展實業——梁啓超歐遊之後思想的
變化153
(一) 對社會主義的認識153
1. 從科學與人生觀之論戰說起153
2. 對社會主義的認識161
(二) 發展實業——中國走向現代化之道166
1. 從反對階級觀念和唯物論反對馬克思主義166
2.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之取捨175
3. 北伐時期的反共態度182
4. 以發展實業對抗馬克思主義188
第七章協同動作——梁啓超退出官場後的政治生活193
(一) 五四運動194
(二) 國民制憲運動200
(三) 聯省自治運動204
第八章師友之間——梁啓超的人際關係213
(一) 康梁異趨與萬木同學之累214
1. 康有為214
2. 萬木草堂同學219
(二) 青出於藍的後起之秀224
1. 蔣方震224
2. 張君勱、張東蓀227
第九章言論依歸——梁啓超在民國之言論影響233
(一) 《庸言》、《大中華》234
1.《庸言》234
2.《大中華》237
(二) 《國民公報》、《晨報》240
1.《國民公報》240
2.《晨報》242
(三) 《時事新報》、《改造》雜誌244
1.《時事新報》244
2.《改造》雜誌246
結論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