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花

桿花

“桿花”,即民間的焰花藝人精心製成變化多端的焰花故事,用木桿架起連續燃放的組合焰花。“桿花”在山東五蓮縣所屬的汪湖、許孟、於里、洪凝、街頭、潮河、戶部等鄉鎮均有傳聞。

由來,詳情,現狀,

由來

五蓮山區,每逢新年春佳節或喜慶之日或開業慶典之時,均點放焰花、鳴放鞭炮。鞭炮焰花的品種繁多,故有“滴滴金兒小爆正(即爆仗)、大花雷子煙爆正”以及“正月里,正月新,起花樓子萬盞燈”等民謠流傳。
“起花樓子萬盞燈”指的是民間放“桿花”之說。“桿花”即民間的焰花藝人精心製成變化多端的焰花故事,用木桿架起連續燃放的組合焰花。“桿花”在汪湖、許孟、於里、洪凝、街頭、潮河、戶部等鄉鎮均有傳聞。

詳情

據考證,五蓮地區自明末清初就有放“桿花”的傳說,距今約有300餘年的歷史。1915年農曆二月二日在仁旺“柳樹底”放過一次“桿花”,除臨近村民蜂擁圍觀外,還吸引了濰縣、安丘、高密、諸城、臨沂等地觀眾。
這次桿花共用了5根豎桿製作,前4根各長4米,每根桿頂都罩有傘燈,桿中各縛一根長4米的橫桿,兩端各有杏花、桶花、梨花、斗花和風火輪,稱之一桿四墜,第五桿高6米,6層橫桿,6層花。
在桿花周圍,設有起花樓子、桶花、地花子、人抗虎花、武鞭和燈花鞭等,稱作“開場花”。“開場花”後先從第一根桿點燃,燃放至桿頂出一個“老鼠”爆仗,順斜繩躥至第二桿底,將第二桿點燃,稱作“老鼠點火。”當第四根桿的老鼠將第五根桿點燃時,桿花已到高潮。先是一聲巨響,煙霧過後,一串串紫中透亮的“葡萄”懸掛空中。又是一聲巨響,“葡萄花”消失,出現了一個“胖和尚”,前胸配戴一串彩珠,笑嘻嘻兩手各托一盞獨燈,“和尚”消失後,第三層散明子開始噴花,花叢中出現了一幅紅底黑字的對聯:“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接著第四層橫桿上出現一趟五彩繽紛的“九盞蓮花燈”。突然,又有一聲巨響,第五層垂下一張“竹簾”,“竹簾”上一排排“萬盞燈火”絢麗多彩。幾乎同時,桿頂起花樓子上的一根根、一束束的起花相繼飛向茫茫的夜空,在天空深處發出噼噼叭叭的響聲,使沉寂的夜空沸騰起來。至此桿花放完。

現狀

解放後,隨著山區人民的物質生活的提高,鞭炮、焰火等傳統工藝得到繼承和發展。有名的大古家溝爆竹、七三四廠的煙花,製作技藝最佳。七三四廠製作的“群蝶比翼”、“臘梅報春”、“龍鳳報喜”、“嫦蛾奔月”等20多種煙花,工藝精細,造型美觀、新穎。燃放起來,有的好似“群蝶比翼”,婀娜多姿;有的恰如“天女散花”,爭奇鬥豔;還有的象禮花束束,霞光閃爍,五彩繽紛。古老的傳統焰火工藝,注入了新的生機,怒放出新時代的異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