桿狀病毒pk-1基因調控病毒極晚期轉錄的分子機制研究

桿狀病毒pk-1基因調控病毒極晚期轉錄的分子機制研究

《桿狀病毒pk-1基因調控病毒極晚期轉錄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揚州大學,由梁昌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桿狀病毒pk-1基因調控病毒極晚期轉錄的分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梁昌鏞
  • 依託單位:揚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桿狀病毒AcMNPV的極晚期基因如多角體基因具有超強表達的能力,這使得其成為最廣泛使用的真核表達載體之一。然而病毒極晚期基因超量表達的機制目前還並未闡明。已有研究表明桿狀病毒的pk-1基因參與病毒極晚期轉錄調控,但具體機制並不清楚。本課題擬利用原核表達不同點突變或截短型pk-1基因,並進行激酶活性分析,以揭示PK-1蛋白的結構與激酶活性的關係。通過EMSA分析多角體啟動子與PK-1親和的序列特異性。通過缺失互補實驗,分析突變pk-1對缺失pk-1 病毒的極晚期基因表達的拯救與否,確定PK-1蛋白調節桿狀病毒極晚期轉錄的功能域。另外,通過分子相互作用實驗,確定與PK-1相互作用的晚期轉錄相關因子,利用體外激酶催化實驗,分析PK-1激酶活性對晚期轉錄因子的作用和特異性。最後,分析PK-1蛋白對晚期轉錄因子的磷酸化與調控極晚期基因轉錄的關係。從而揭示桿狀病毒pk-1基因調控極晚期轉錄的分子機理。

結題摘要

病毒編碼的蛋白激酶只存在於大型的DNA病毒中,在皰疹病毒中,其主要與病毒的毒力有關。在桿狀病毒中,AcMNPV也編碼了一個蛋白激酶——PK-1。PK-1是一個高度保守的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目前它的功能還並不清楚。本項目對PK-1的激酶活性催化域及其在病毒複製、增殖過程中的功能進行了研究。為了研究PK-1在病毒生命循環過程中的作用,分別構建了pk-1缺失、拯救的重組AcMNPV Bacmid。缺失pk-1基因的AcMNPV Bacmid 沒有感染症狀產生,而pk-1拯救的AcMNPV Bacmid可以互補pk-1的缺失,產生感染性病毒粒子。因此,pk-1為病毒複製必需基因。實時螢光定量PCR(qPCR)結果顯示,pk-1基因的缺失不影響病毒DNA的複製。通過構建一系列pk-1截短型拯救的AcMNPV Bacmid並分析了它們拯救能力,結果表明PK-1的蛋白激酶催化域(PKc)對於感染性病毒的產生是至關重要的。原核表達這些截短體並體外分析它們的激酶活性,結果表明那些能夠拯救缺失pk-1 AcMNPV 的截短片段都具有激酶的活性,而不能拯救缺失pk-1 AcMNPV 的截短片段都沒有檢測到激酶活性。因此,PK-1的激酶活性對於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電鏡切片觀察顯示,pk-1基因的缺失的重組病毒不能產生正常的核衣殼,而產生了大量未包裝病毒基因組的長的空管狀結構。推測PK-1通過磷酸化與DNA包裝相關的蛋白來影響病毒核衣殼的組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