桶盤山

桶盤山

桶盤山,位於寧海縣城北23.5公里的西店下田畈。主峰182米。它西北接箬帽嶺、杉樹嶺,南連鐵場嶺、石屏山,東北連柵墟嶺、蒼於山、浦山、雷公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桶盤山
  • 地理位置:寧海縣城北西店下田畈
地理位置,旅遊資源,人文故事,摩崖石刻,金蓮斬蛟的故事,

地理位置

桶盤山,主峰182米,在寧海縣城北23.5公里的西店下田畈。它西北接箬帽嶺、杉樹嶺,南連鐵場嶺(東山)、石屏山,東北連柵墟嶺、蒼於山、浦山、雷公山。現在同三高速公路正好從山的西邊通過,有一天橋連線去桶盤山的路。

旅遊資源

桶盤山上有覆岩如屋,盛暑入內,頓生涼意,下有一池,水自岩隙出,滴入池內,嗡嗡如磬聲,名“浴佛潭”。民間傳說,岩洞曾住過一條獨角龍。獨角龍性凶,常搶美女到岩洞,最後搶了姣姣女,想白頭到老。姣姣身貞心堅,斬了獨角龍。鄰近百姓都說她為民除害,是女英雄。這一傳說早已演繹成寧海平調《金蓮斬蛟》。
峰頂巨岩之下有庵,外峙石如門,故有天門之稱。宋代舒岳祥曾有《天門山》一詩描寫當時的情景:“煙樹連天遠,魚樵兩地分。仙舟滄海路,僧錫石橋雲。落日人行少,空村犬吠聞。誰知隱淪者,絕跡在人群。”
桶盤山上多岩石,當地農民有讚美桶盤山的順口溜:桶盤山上兩座庵,上面是寶台庵,下面是香石庵。“浴佛潭”就在香石庵後面,這裡的岩石如虎口,故也叫虎口岩。虎口岩東邊有泰山岩。泰山岩邊有分水岩。分水岩過去是雙象岩。最高處是三星岩。三星岩過去是千丈岩。千丈岩下幢幢岩四圈岩石如城牆,寶台庵在其中央……
最近,縣文物普查小組前往西店鎮桶盤山考查,發現了數處未見文字記載的摩崖石刻。在寶台庵處還有兩塊分別於嘉定十六年(1223)和乾隆丁酉年(1777)所刻制的石碑。可見桶盤山有深厚的佛教文化積澱。
桶盤山

人文故事

摩崖石刻

在山頂的一塊一米見方的斜岩上,拂去落葉青苔,還能清晰地看到一塊摩崖石刻:“嘉定壬申仲冬廿六日,成吉甫、陸子濟覽勝於此,睨海。”嘉定壬申年即北宋嘉定五年(1212),仲冬即農曆十一月。短短的21個字,穿透近九百年的風雨,再現了北宋嘉定五年十一月,成吉甫、陸子濟二位朋友相約一起攀爬桶盤山,來此登高望海,興致之餘,他們在山上這塊裸露的岩石上刻石記事的一段往事。
其一旁的巨岩上也刻著一段文字“淳熙戊申良月上澣,劉允菽、弟行之、敬菽、太初、舒子明德、王穎之同登”。值得注意的是,該題刻中有“劉允菽”,經查,南宋寧海著名文人劉倓才學橫溢,且其為求真知,而不為科舉而讀書的精神更是得到過陸九淵、沈煥、樓鑰等一批當時知名大學者的讚許,與其稱兄道弟。在短暫的官宦生涯後,劉倓因病歸隱故鄉,築室讀書,因號閬風居士,時人以閬風先生稱之,其字正是“允菽”,而淳熙十五年,劉倓剛好33歲,且桶盤山離其家鄉不遠。因此,此摩崖石刻中“劉允菽”極有可能就是劉倓,而行之、敬菽、太初則可能是他的弟弟。這段題刻正是他率弟弟及朋友們一同登山時所留。如果屬實的話,則此段題刻還可能就是劉倓留存至今的唯一一件手跡,極具文獻價值。

金蓮斬蛟的故事

桶盤山不僅是旅遊名山,還是寧海平調精典劇目《金蓮斬蛟》的故事發生地。
相傳,戲中的獨角龍,原是清代新昌縣山區一個農民的孩子,孩子面貌甚醜,闊嘴大眼,牙齒外露,性格更是怪僻,喜歡吃壁虎之類。久而久之,身上長滿瘡,滿身是一塊塊的厚痂,頭上也長出來一隻角,獨角龍之名便由此而來。他途經寧海的桶盤山時,對此地情有獨鐘,於是占山為王,將原來的管山人趕下山去,並強留其女兒金蓮和她的妹妹金寶為壓寨夫人。他還不時下山到處搶掠,為害四方,是有名的強盜王,成為當地一大禍害。周邊村民都不敢獨自出門,更不敢上山。金蓮兩姐妹對此痛恨在心,金蓮觀察到獨角龍雖有刀槍不入的本領,卻有一致命弱點,即咽喉部是他的死穴。於是她心生一計,稱天熱難耐,要獨角龍陪其到山間的溪水中去洗澡。獨角龍不知是計,一起來到溪邊,金蓮故意滑了一跤,正當獨角龍伸手去拉她時,金蓮迅速拔出暗藏的短劍,對著獨角龍的咽喉刺去,獨角龍就這樣被刺死了,金蓮為民除害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
後來一位姓章的翰林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改編成了劇本《小金蓮》,該劇後來又改編成了現在的《金蓮斬蛟》。平調中的耍牙絕技非常有趣,表演者口含多枚野豬獠牙,吞吐自如,更是把兇殘醜陋的獨角龍表現得淋漓盡致,堪稱能與川劇變臉相提並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