桕數,落葉喬木,高達15m,胸徑60m。樹冠近球形,小枝細。烏桕,以烏喜食而得名。宋代林和清詩:“巾子峰頭烏桕樹,微霜未落已先紅。”俗名木梓樹,五月開細黃白花。深秋,葉子由綠變紫、變紅。葉落籽出,露出串串“珍珠”,這就是木籽。籽實初青,成熟時變黑,外殼自行炸裂剝落,露出葡萄大、白色籽實、羅田、英山的品種主要有“大銅錘”、“葡萄桕”和“鷹爪桕”三類。大銅錘和葡萄桕穗聚、子大,外表蠟質層厚,為嫁接良種。鷹爪桕穗散而殼層薄。羅田天堂、聖人堂的烏桕標木曾運往法國巴黎展覽。將將1公斤烏桕葉乾粉(或鮮葉4公斤)用20公斤2%生石灰水浸泡,並煮沸10分鐘,pH應在12以上,全池遍灑,使池水成6.25ppm濃度(烏桕葉的量),可防治爛鰓病、白頭白嘴病。每50公斤或1萬尾魚種,用烏桕葉乾粉半斤,混合在餌料中或製成藥餌投喂,連餵 3~6天,防治爛鰓病。
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木材、乳汁、葉及果實均有毒。中毒報導較多,食人中毒,出現腹痛、腹瀉、腹鳴、頭昏、四肢及口唇麻木、耳鳴、心慌、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症狀。接觸乳汁可引起刺激、糜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桕數
- 外文名:Sapium sebiferum(Linn.)Roxb.
- 類 別: 落葉喬木
- 形態特徵:落葉喬木,高達15m,胸徑60m
- 別名:桊子樹、桕樹、木蠟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落葉喬木,高可達7~8米,具乳液。7~8月開花,10~11月果熟。樹皮黑灰色。有縱向裂紋。葉互生,菱形卵形,長寬各相等,背麵粉綠色。葉柄頂端有兩個腺體,花極小,穗狀花序。果卵形,直徑1厘米左右,裂開三瓣,種子黑色,外有蠟質。
烏桕的果實大多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成熟。成熟的特徵:果殼脫落,露出潔白的種子。果殼脫落即為採收期。採收時應將果穗連同結果枝上部一起剪下,僅留果枝基部一段作為明年的結果母枝,既可保證每個結果母枝來年能發出一定數量的結果枝,又不會使結果枝生長過旺或過弱,使每個結果枝都能正常結果。烏桕結果枝以中庸、組織充實的結果最好;生長太旺易生“夏枝”,結果不多且發育不良,而生長太弱則結果少,且易落果。採收時截枝強度應根據樹齡、樹勢、樹冠部位及結果枝不同粗度,掌握弱枝強剪、幼壯樹弱剪、老樹強剪、樹冠外圍強剪、下部及內部強剪的原則進行。如是不結果的成年樹,對其枝條也應適當修剪,以促進結果。
生長環境
生長於堤岸、溪邊或山坡上,喜溫暖向陽環境,耐潮濕。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秦嶺、淮河流域以南,東至台灣,南至海南島,西至四川中部海拔1000m以下,西南至貴州、雲南等地海拔2000m以下,主要栽培區在長江流域以南浙江、湖北、四川、貴州、安徽、雲南、江西、福建等省。
生長習性 :喜光,耐寒性不強,年平均溫度15℃以上,年降雨量750mm以上地區都可生長。對土壤適應性較強,沿河兩岸沖積土、平原水稻土,低山丘陵粘質紅壤、山地紅黃壤都能生長。以深厚濕潤肥沃的沖積土生長最好。土壤水分條件好生長旺盛。能耐短期積水,亦耐旱,含鹽量在0.3%。
主要價值
烏桕為主要的秋景樹種。宜庭園、公園、綠地孤植、叢植或群植,亦於池畔、溪流旁、建築周圍作庭蔭樹。與各種常綠或秋景樹種混植風景林點綴秋景。本品為大戟科植物烏桕屬植物烏桕Sapium sebiferum (L.) Roxb.,以根皮、樹皮、葉入藥。根皮及樹皮四季可采,切片曬乾;葉多鮮用。烏桕果、葉具有撥毒消腫、殺菌能力。
性味歸經:苦,微溫。入肺、脾、腎、大腸經。葉可作農藥及殺蟲用。
功能主治:殺蟲,解毒,利尿,通便。用於血吸蟲病,肝硬化腹水,大小便不利,毒蛇咬傷;外用治疔瘡,雞眼,乳腺炎,跌打損傷,濕疹,皮炎。
使用時需要根皮1~3錢;葉3~5錢;外用適量,鮮葉搗爛敷患處,或煎水洗。
需要注意的是副作用為嘔吐較劇,潰瘍病患者忌服。
摘錄自《全國中草藥彙編》